胡惟庸案後,中國封建王朝的“丞相”制度、職位徹底消亡

丞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官職,是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代替皇帝統治文武百官的最高領導。

胡惟庸案後,中國封建王朝的“丞相”制度、職位徹底消亡

胡惟庸案後,中國封建王朝的“丞相”制度、職位徹底消亡

胡惟庸案後,中國封建王朝的“丞相”制度、職位徹底消亡

有史可證的最早丞相,出現在秦武王時期,《史記•樗子甘茂列傳》中也有記載:武王立……以樗裡子、甘茂為丞相。秦統一六國後,在確立皇帝尊號的同時。還總結了戰國以來各國的官僚制度,沿襲了秦國的丞相制度,完善為“三 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三公”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負責輔佐皇帝、處理軍務、監察百官,三公互不統屬,直接隸屬皇帝,以確保皇權的至高無上。

自此,丞相正式成為官職,而漢朝自高帝即位,便沿襲此制。

漢朝丞相的數量、名稱不盡相同,但其職責和作用不變,宰相作為制度便確立了下來,後來“承相”這個職位也曾改名,比如“相國”“司徒”“大丞相”“中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樞密使"“參知政事”等:也時廢時設,中間的變更太多,但大部分時間內,丞相職位還是存在的。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賢臣名相,但更多的是出現許多權臣奸相,由於丞相權利過大僅次於皇帝,缺少制約,導致朝政政治腐敗黑暗,皇權旁落甚至被改朝換代。比如秦朝著名丞相李斯,前為改革功臣後與趙高合謀立胡亥為秦二世;曹操就曾擔任東漢丞相而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奠定曹魏立國;唐著名奸相李林甫等。

因有這許多梟雄奸相的例子,明太祖朱元璋對丞相制度極不信任,他認為:“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並不曾設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伴隨著血腥的政治鬥爭,宰相制度在中央政權裡

被徹底廢除:左丞相胡惟庸,以謀反罪被處死,株連殺戮者達三萬餘人,前後延續達十年之久,原丞相李善長,在十年後以胡黨獲罪,連其妻女弟侄家七十餘人一律處死,右承相汪廣洋,也因為與胡惟庸案有牽連,在流放途中被誅殺。

胡惟庸案詳情

中國古代的最後一位丞相胡惟庸曾經一度非常受寵信於明太祖,有些生殺廢黜的大事,他也不報告朱元璋便徑自執行。內外各部門的奏章,他都先拿來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他打擊政敵,收受賄賂。甚至開國功臣大將軍徐達、劉基都曾遭他謀害。隨著他的權勢更盛,異心也逐漸膨脹,在他定遠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筍,出水數尺深,獻媚的人爭相說這是祥瑞之兆,胡惟庸藉此邀請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華門時,太監雲奇緊拉住韁繩,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覺事態嚴重,立即返回,登上宮城時,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都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等罪名,當天處死胡惟庸。同時,藉辭窮追其友好,包括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長等大批元勳宿將皆受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餘人,史稱“胡惟庸案”。

隨後明太祖立下了(皇明祖訓):“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而在胡惟庸案後,中國封建王朝的“丞相”職位徹底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