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仓央嘉措,一位情僧,你真的了解吗?

“披上袈裟,他是雪域最大的王,带上假发,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几百年前遥远的西藏,有一位僧人,他打破了以往的清规戒律,他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那些情感和诗作化作布达拉宫的片片白云,点缀在雪域高原。他就是仓央嘉措,一位情僧,你真的够了解他吗?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仓央嘉措,一位情僧,你真的了解吗?

图上为布达拉宫佛像

被选中的转世灵童

在很多年前的西藏,一个小山村里,他出生了。他的童年生活幸福而美好,父母给予了他爱和呵护,他会跟着父母去佛堂祭拜,他会偶尔看着天边感受时光的流逝。生活美好而平淡,而他,也享受着这样的生活。

少年时的仓央嘉措结交了朋友,他和一位卓玛产生了爱情。他们一起在广阔的草原骑马驰骋,他们并肩看夕阳西下,他们还会去佛前,求一段美满姻缘。那时的仓央嘉措以为,一生就会是这么度过,即便有些平淡,却又是岁月静好的安稳,何况身边,还有佳人在侧。上天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在一个眼光明媚的午后,和往常一样,他准备去找他心爱的卓玛,可是,家里却来了几个僧人。他们,来自遥远的布达拉宫,他们说,他是转世灵童。十几年的生活就这样被打破,他疑惑,迷茫,却什么都无法改变。他的父母,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被带走。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他被强迫着前行,离开故乡,远远的奔赴布达拉宫。

他在布达拉宫,学习经文,每日陪伴他的,只有佛像和钟声。他开始发疯般的想念家乡,想念他的卓玛,可是,现实的冰冷打破了他所有的思念。他日复一日地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他平静地接受夸赞,他们夸奖他学习经文很快,他们赞美他果真不愧是转世灵童,可他们,从来没有给予过他温暖和理解。

他浑浑噩噩地生活,可他已经到了继承王权的年纪,却并没有掌握实权。他只不过,是桑结嘉措为了掩人耳目的傀儡,所有的实权,都被掌握在桑结嘉措手中。生活上,仓央嘉措无法适应佛家的繁文缛节,清规戒律,政治上,长期的被操控让他孤单,迷茫,心情压抑到了极点。他想起来他的卓玛,他好想回到门巴的小村庄,表面光鲜亮丽的布达拉宫,实际掩盖着不为人知的权利斗争。他对这里的生活,感到无比厌烦。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仓央嘉措,一位情僧,你真的了解吗?

图上为布达拉宫

酒馆里的情郎

长期的压抑生活令仓央嘉措想要逃离,他想去辽阔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在这四四方方的一隅。偶然的一次,他发现,有一道门,通往山下的小酒馆。在一个傍晚,他悄悄的离开了,离开了这个囚禁了他多年的布达拉宫,他像是出笼的飞鸟,满心喜悦和自由。他脱掉袈裟,带上假发,此时,他不再是表面高高在上的拉萨的王,他也不再是桑结嘉措的傀儡,他,是仓央嘉措,一位俗世的普通人。

他去了那个小酒馆,老板娘惊讶这样英俊潇洒的人会来这里,他在人群中,与凡夫俗子格格不入,他是人群中亮闪闪的一道光。仓央嘉措在这里喝着酒,听着卓玛的歌声,欣赏着他们的舞蹈。这样的日子就像是一场梦,他又想起在家乡和那位卓玛的生活,他避无可避地陷入了回忆中。而此刻,一个卓玛出现了,她美丽动人,她会对仓央嘉措说很多情话,面对这样的女子,他动心了。他后来常常来这个小酒馆,来见这位女子,可是渐渐的,他醒悟过来,每一次,她都向他讨要各种奇珍异宝,面前的这个爱人,所求不过是他的钱财,了解了真相的仓央嘉措,毅然决然地和她了断。

此时的仓央嘉措,对爱情失去了希望。他听闻,那位初恋卓玛,已经嫁人,而他以为的真爱,不过是利益的结果。他还是会来这个小酒馆,喝酒,听曲,赏舞。命运终究是待他不薄,他遇见了一位降央卓玛,他们,在这座酒馆里,长久厮守。

那天初见,是老板娘所引荐的,仓央嘉措,一眼就被这位卓玛所吸引。她整个人都是,纯洁赤诚的模样,她的笑容,明媚动人。他们很快坠入爱河,每个夜晚,仓央嘉措都通过那道门,来到这个酒馆,与他心爱的卓玛,煮酒夜话,抵死缠绵。春去秋来,他们相知相伴,寒来暑往,他们相守相思。她是仓央嘉措暗淡人生的一道光,照亮他所有的压抑,驱散他内心的阴霾。而对于这位卓玛,她义无反顾地扑向仓央嘉措,甚至不了解他的真实身份,他不说的她不问,她一直用自己的坦率温柔,抚慰着仓央嘉措。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仓央嘉措,一位情僧,你真的了解吗?

图上为僧人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在一个冬日,仓央嘉措和往常一样,去那个小酒馆找他的卓玛。他们围炉饮酒,那天,他们说了好多好多话,似乎有山雨欲来的预知感,那天,成为他们最难忘的回忆。在仓央嘉措早上偷偷回去时,那道门的脚印被发现,所有的事,赤裸裸被摆在众人眼前。仓央嘉措,他从未后悔,即便身败名裂,他也并不在意。权利,最初并非他所想,最终,也并没有被他得到。他所在意的,始终不过是,何所爱之人相守到老。

扑朔迷离的结局

事情败露后,当时清朝和西藏的矛盾已经到了极点,而仓央嘉措,无疑地成为了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清朝皇帝知道了这一切后,要求把仓央嘉措押往京城。而仓央嘉措的结局,也就在此刻,被写下。没有确切的说法,关于他的逝去,众说纷纭,一代传奇就这样被后世猜测着,推断着,没有人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仓央嘉措在去京城的路上,途径青海湖死去,有人说他被偷偷放走,到处隐姓埋名,流离度过余生。而这些,都是后人的猜测,真相被掩埋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伴随着仓央嘉措的传奇故事,伴随着他的情诗,在广阔的雪域高原飘飘洒洒,开出绚丽的花朵。仓央嘉措真正的结局已经不那么重要,或许这个扑朔迷离,也正是他所想的,而这个谜团,也为他增加了神秘色彩。

仓央嘉措的诗,情真意切,悠远动人。他写“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表现了他在佛法与红尘情爱的挣扎,他写“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道出了世间许多感情的真实写照,他写“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超度,只为触碰你的指尖”表达了他对爱人的深情绻绻。他是一位真正的佛,沾染红尘,却也看透红尘。他是不幸的,被迫去了布达拉宫,和意中人分离,成为政治傀儡,空有名号没有实权,最终,也是颠沛流离,留给后世一个谜底。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仓央嘉措,一位情僧,你真的了解吗?

图上为布达拉宫

但他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那些佛法,成为了他诗作中的哲理性,那些情爱,成为了他看破俗世的包括经历。他的诗作,音韵和谐,意境高远,情真意切。他是真正的一位情僧,他做到了不负如来不负卿。

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仓央嘉措最终与心爱的卓玛长相厮守。那时,他不再是徒有名号的达赖喇嘛,他也不再是,命运被掌握在他人手中的傀儡,他,只是一个草原上的普通人。和他心爱的卓玛,饮酒夜话,看日出月落,夕阳西下,他们一起,在草原平淡美满地度过一生。

白落梅《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诗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