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空開發的“市場化”到《三體》“等待”還不夠久,剛剛我們和劉慈欣聊了這些腦洞大開的天

從太空開發的“市場化”到《三體》“等待”還不夠久,剛剛我們和劉慈欣聊了這些腦洞大開的天

都知道劉慈欣很忙,有多忙?10月27日上午,華語科幻星雲獎十年盛典間隙,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和“大劉”來了一次對談。其間,他的“忙碌”終於得以一見:儘管已經是連續兩年因華語科幻星雲獎來到重慶,但重慶本土的媒體的“扎堆”依然讓他的採訪從早晨8點半一直排到了中午臨近12點。“不好意思,視頻可以錄,但其他真做不了。我在成都待不了多久,廈門那邊還有金雞獎……”訪談、錄視頻之餘,未來的邀約已經抵達,“大劉”有些儘可能滿足,有些也只有婉拒……

人類進軍宇宙、探索太空,冰凍人體、延長壽命,自己對電影《三體》的期待等等依然是大家追問劉慈欣的關鍵詞。“作為作者,我當然期待看到電影版的《三體》,但我覺得‘等待’得還不夠”“太空開發用情懷、國家力量長遠看可能都不太靠譜,最終還是得靠市場化……”大家的“大劉”這樣說到。

開發太空關鍵在於“市場化”

“中國科幻春天已經來了,確實是大時代把它推到了現在的高度。”劉慈欣說這句話時,身後正傳來千廝門大橋上地鐵6號線轟隆隆經過的聲響。這本身就給人一種神奇的感覺。很明顯,劉慈欣說的“大時代”也就是王晉康、何夕之前提到過的中國經濟騰飛和社會的高速發展。

提問科幻“大劉”,記者們的思維也是跳躍的,前一秒還在問“賽博朋克的重慶”,下一秒就已經進入天空探索和宇宙開發。當下科幻界的趨勢問題也包含其中:有觀點認為當下全球科幻已經轉向更關注地球自身發展,對太空探索已經減弱。“我覺得這兩者其實並不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人類把地球建設好了,人類社會持續繁榮,只有這樣才可能進一步向太空進軍。地球混亂,面向太空可能只是說說而已。”劉慈欣說完這句馬上又話鋒一轉,“但從長遠看最終的目光肯定要投向太空,人類社會不可能永遠侷限在地球。”

但在“大劉”看來,人類真要開發太空,“可能(只)靠馬斯克那樣的情懷,或是(一個國)家力量,長遠看都不太可能。”劉慈欣說,人類社會也是經濟社會,長遠來說要開發太空必須把市場啟動起來,“就像現在的IT市場一樣,形成快速流通。”但在此之前究竟這個突破點在哪裡,他認為是難以預測的。

不僅如此,劉慈欣還直指,當下已經出現的太空旅遊、火星移民,從經濟角度看都不靠譜。這也牽涉出一個問題,“如果從開拓角度看,人類能走出去,那討論人類永生是有意義的;但如果從內向角度考慮,人類只侷限於地球上,那永生並非好事。”

作家除了作品用其他工具交流都是多餘的

不過,回到自己“自私”的角度,劉慈欣還是表示,延長壽命肯定對人類來說還是有意義的。“你想啊,現在我們幾十年一生的生命體驗肯定和一生有幾百上千年是不同的。我也希望活得更長,希望去看看我們描寫過的未來真正是什麼樣(笑)。”

就像本文開頭所述,如今劉慈欣很忙,各種活動應該佔據了他除了創作之外的大多數時間。不過,他坦言其實自己目前的時間安排“和以往區別不大,我一直覺得這個區別、界線不在於出不出名。”劉慈欣甚至坦言自己比較刻意地在迴避社交媒體。

“微博是自己在運營,但我覺得它的作用也就是做一下新書、新電影的發佈。我一直沒把它作為交流平臺,我也無意在網絡上和其他人交流。”劉慈欣說,自己覺得一個作家和外界交流手段主要通過作品和本人就夠了,“我想表達的都在作品裡了,其他交流都是多餘的。”

科幻文學改變熱潮是“雙刃劍”

从太空开发的“市场化”到《三体》“等待”还不够久,刚刚我们和刘慈欣聊了这些脑洞大开的天

“我當然希望看到電影版的《三體》。”當記者問起如今已經沒了下文的電影《三體》時,劉慈欣回答得很直白,但同時他也坦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己和讀者、觀眾其實都“等待”得還不夠久。“我的科幻作品電影化時間並不算長。大家回頭去看看美國的科幻大師,像克拉克,像《沙丘》這樣的經典鉅著,他們的電影版等了多久?科幻電影牽涉到的方方面面太多,需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了。”

劉慈欣說,這些都是自己參與了電影《流浪地球》的製作之後,才發現和真正認識到的。

作為當下最炙手可熱的頭部科幻作家,自己早就不擔憂生計問題的劉慈欣同時也認為,當下專職寫科幻很難維持生活。好在一方面,新一代的作家大多學歷高、有正常的職業,生活也比較好;另一方面科幻文學改編的熱潮已經出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科幻作家們的生存境遇。

“改編權出售現在已經是作家們收入的重要途徑了。”劉慈欣說,之前自己說過現在科幻文學IP改編權的價格已相比近20年前已經增長了二三十倍,“後來我發現說少了,應該是上百倍了。這個價格相當驚人了,已經比稿費、版稅高太多了。”劉慈欣認為,但這也是“雙刃劍”。

“好處在於,它可能讓更多專業科幻作家出現。但負面則是,可能不少人會就想著賣IP了,創作中會經常考慮,或是下意識考慮影視化。這對創作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劉慈欣說,並且改變熱潮持續時間長短也是一個問題,現在很熱除了潮流所向之外,還因為科幻編劇很缺,但不會永遠如此。“並且高成本電影的話,可能更會考慮原創,現在IP如此高價的情況我覺得不會一直持續。”

《三體》動漫版的難度並不會比電影低

从太空开发的“市场化”到《三体》“等待”还不够久,刚刚我们和刘慈欣聊了这些脑洞大开的天

電影版遙遙無期,但動漫版的《三體》已經發布了預告。對此,劉慈欣自然也很期待,但同時他也表示得很謹慎。“都知道,現在動畫片已經分化成不同類型,有傳統的、色彩很強的,也有寫實型的,已經發展到和真人電影很難區分,背景、人物都是。”劉慈欣說,自己當然希望動畫片《三體》是按寫實風格來拍攝製作的,但“我也覺得有些需要製作的動漫特效的難度,其實和真人電影區別也不大,所以製作上確實挑戰也不小。”

“大劉”的謹慎還表現在,當記者問起未來還能看到他的哪些作品被影視化時,他直言“未來四五年內應該都不會有我的作品出現了。大家算算製作週期,即便現在馬上開始也起碼要等這麼久。”

最後,當記者問起他剛結束的日本《三體》籤售之行時,“大劉”流露出了小有遺憾的表情。“因為颱風,和讀者交流的環節都被取消了。”所以,《三體》在日本讀者中的產生的反響他並未直接瞭解,“我從出版界瞭解到的情況看,日本讀者的反應沒有太多的意外。其實各國讀者的反應應該都是差不多的。這也是科幻文學一個長處吧,它有跨越文化、文明的能力,可以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產生共鳴。”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从太空开发的“市场化”到《三体》“等待”还不够久,刚刚我们和刘慈欣聊了这些脑洞大开的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