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信託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什麼?信用體系不健全,信譽度不夠

之前寫過一篇信託投資的文章,主要簡單談了房產信託的問題。可以說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因為信託產品多數都看不到,摸不著的產品,作為投資者最大的風險也在於此。要想在信託市場有所收穫,對於多數人來說還是不易的,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是一種理財方式

信託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其實就是一種信用託付,簡單來說就是委託人充分受信於受託人,然後有明確受益人的情況。隨著我國信託行業的發展,目前來說信託市場也成為眾多企業融資,同時為投資者創收的一個行業。那麼信託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幾點觀察:

在我國信託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什麼?信用體系不健全,信譽度不夠

信託是組成金融市場的主要部分

第一、經常我們接受到的信託都是與法人或者公司經營活動有關,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企業融資或者為企業獲得額外資金。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比如某央企A,本身資產實力雄厚,經營正常業績穩定,但是要想獲得更高的企業收益,需要增資擴產。除去傳統的銀行、證券外,發放信託產品也是一種辦法。找到一家信託公司(或者自己成立一家),以自身的資產作為擔保信託,發放某種產品(可以是生產線)到信託市場,然後投資者看到其信託產品比較好(收益高、背景好等)就可以購買。然後企業短時間就可以獲得大量的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產。

在我國信託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什麼?信用體系不健全,信譽度不夠

我國信託公司前十名

第二、信託產品都有其特定的投資渠道,股市、證券或者資產端等,大家要區別對待。目前來看國內排名前十位的信託公司民營和央企背景都有,信託產品除去注重資產端外,對於產品創新能力也提出了不少要求。就拿平安信託為例,平安信託為何能夠在過去8年業績一直位於前十(甚至排名第一位)主要還是因為其產品創新能力足夠,無論在資產端還是資金端表現都不錯。好的產品,好的項目,好的運營能力是決定一個信託產品好壞的根本。

信託投資的最大的風險就是到期無法支付,說白了就是信用風險

以地產信託為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房企獲得資金的方式都是信託(信託是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某個信託公司操作,然後發出地產類的信託產品,吸引大量的資金。過去20多年因為是房地產行業的黃金期,大爺大媽都知道資金投入房產賠不了,但是今天來看房產信託業務已經被監管部門叫停。這也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但凡房產信託類產品儘量不要碰。

第一、信託產品能否獲得足夠收益的關鍵跟項目和管理方有關係。這點有些類似於今天的基金,簡單來說大家看好的項目一般是由信託公司專門進行管理的,管理期限1-3年(與國債類似)固定收益。這裡面就牽扯到一個問題,項目好壞和信託公司管理能力是能否盈利的一個關鍵。

在我國信託投資最大的風險是什麼?信用體系不健全,信譽度不夠

信託業務


第二、敢做信託產品的基本都是大戶,充分信任是前提,這就點“賭博”的性質。前幾天看過一個短視頻,就是幾個投資人(項目管理人、出資人、信託方等)在一起討論某一項產品是否值得投資,或者說怎麼賺錢?除非充分的信任嗎,否則普通人是不會把幾千萬隨便拿出來讓人家玩的,這樣的結果就是要麼大賺,要麼大賠。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大額信託產品的收益基本比較穩定。

綜上,信託產品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一部分,大家可以理解為有錢人的遊戲也不過。一般來說玩信託的起付都是100萬起,常見的都是1億起,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眾籌信託只不過是另一種玩法,讓普通老百姓通過眾籌接觸到這樣的產品。還是一句話,信託產品跟炒基金或者股票不同其主要風險還是完全信任(自己不參與),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很關鍵。如果不能,建議普通投資者還是考慮下基金和股票吧。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頭條號:勇談房產經濟壹貳叄,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