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清华副校长,如今所创公司低调IPO

10月17日,国内生物医药公司诺诚健华向联交所递表IPO,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成为继港交所许可“尚未取得发卖额或者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IPO”新政实施以来,第21家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的创新药企业。

同大部分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一样,诺诚健华尚未有药品商业化。自成立以来的各年度内,概未盈利并产生经营亏损,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经营亏损分别为人民币3.417亿元、5.54亿元、3.219亿元。

招股书显示,在2016-2018年短短3年时间里,诺诚健华共融资4轮,累计融资金额约为2.703亿美元,最近一轮估值为8.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2亿元。

该公司的高管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纵深的研究,诺诚健华的创始人董事长崔霁松,是普渡大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也是前PPD旗下保诺科技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官、前美国默克集团心脏病学研发总监。

而高层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联合创始人施一公,他当年在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讲席教授之时抛弃别人羡慕不已的生活毅然回国,时隔十年后的2018年,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清华大学副校长的他,又坚决地辞掉了副校长的职务,来到杭州筹办西湖大学,立志:5年比肩清华北大,15年媲美加州理工大学。

他的妻子赵仁滨,在诺诚健华担任生物学及临床开发策略执行总监及股东,曾担任过强生公司(研发)的首席科学家及润诺药研生物学总监,拥有超过15年新药研发经验。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董事长崔霁松持有11.45%股权,赵仁滨及家庭成员持有15.34%,其他董事、高级管理层及雇员持有20.05%,除此之外,诺诚健华还获得基金业大佬站台,曾任中国基金业第一梯队汇添富基金的掌舵人林利军也持有诺诚健华12.08%股权。

施一公何许人也?

上世纪80年代,一位数理学霸顶着全国数学竞赛河南省第一名的头衔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这个时候施一公想要报考的是物理系和清华老牌机械系,但在招生老师的“忽悠”下,他进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奋斗路。

因为成绩优秀,施一公得以提前一年本科毕业,随后施一公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而从随后的博士后研究开始,他的学术生涯更像是坐了火箭一样迅速攀上高峰。

2003年,由于探究神秘的抑制“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的蛋白SMAC,由于破解人体细胞凋亡过程失灵以及人体内生长因子讯号传导失常造成癌细胞迅速分裂等人体细胞运作失常导致癌症这一生命科学之谜作出了突出贡献,施一公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奖”,当时年仅36岁的施一公是这一奖项设立后最年轻的获得者。

他的执教前景也一片光明,200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2003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4年后,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终身讲席教授。不仅在普林斯顿大学春风得意,还从2000年起,成为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密歇根等10多所美国顶尖大学争抢的对象。为了留住施一公,普林斯顿给他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实验室面积是40多位分子生物学系正教授中最大的,科研基金是系里最高的,还为他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

但这终究不是施一公想要的,2008年,施一公拒绝了高达10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毅然辞去了教职,抛弃了优渥的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决定全职回国,也是中国“千人计划”第一批回归祖国的优秀科学家。作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施一公的回国,影响了一批批海外学者回到祖国效力,他们中很多人直言,“施一公都回来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回国后他在清华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当时清华处于学术低产期,而施一公的到来带来的高质量的论文产出堪称“及时雨”。到2013年,施一公光是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这三个顶级期刊上的文章就多达41篇!当选美国双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也如探囊取物。

颜宁是施一公的得意门生之一,2014年,颜宁研究组解开了一个困扰全球生物学家半个世纪之久的难题:第一个获得了解析出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2016年发布的“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清华大学首次跻身世界百强排名58,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施一公和其弟子颜宁两位顶尖人才厥功至伟。2011-2015年间清华大学发表的Nature和Science论文折合篇数达到47.3篇,而这其中38%的成绩归功于施一公和颜宁。这个数据是非常恐怖的,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建校以来还没在CNS上有这么多论文,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对这个数据望尘莫及。曾有人赞誉:施一公与颜宁的学术成就比一所顶尖名校还要高。

2015年施一公发布在《科学》了两篇研究长文,这里面最让人惊叹的研究成果就是论述了剪接体结构及其工作机理,剪接体在机体基因的表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能弄清基因表达过程,这对遗传病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在2017年,正因为施一公在剪接体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并获得了100万美金。很多人把该奖项被冠以“中国诺贝尔奖”的头衔,可见这个奖项在国内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

在我国生物学领域,施一公成为毫无争议的领头人。

奥布替尼计划在2019年第4季度申报上市

施一公是结构生物学家,做结构的一直在号称蛋白结构解析可以指导药物设计、研发新药,这无疑是科学最大的用武之地,也算造福社会。

诺诚健华的内部研发能力由施一公博士及癌症基因组学专家张泽民博士提供支持,公司已分别与施一公博士及张泽民博士订立独家战略合作协议。

那么,在施一公一众人的影响下,诺诚健华取得哪些成果呢?

诺诚健华专注于研究治疗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法,目前已发现并开发了9种具有成为同类最佳及╱或首创潜力的候选药物。在成立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把三种候选药物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在最近两年内,已启动7项临床试验,包括2项注册性试验。这对于动辄10年的新药研发来说,进度十分神速。

该公司的管线中有三种处于临床阶段并涵盖了主要癌症适应症且具有潜力成为同类最佳及╱或首创的肿瘤候选药物,包括奥布替尼(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ICP-192(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泛FGFR)抑制剂)及ICP-10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抑制剂)。

其中,奥布替尼(适应症: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及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是该公司预计最早上市的BTK抑制剂,计划在2019年第4季度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有条件申报上市。

当前全球有两款BTK抑制剂上市,分别是强生/艾伯维公司的伊布替尼、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百济神州开发的的泽布替尼于今年1月拿到了FDA的突破性疗法,并且在中美皆进行了NDA申报并获得了优先审评,有可能将在明年2月获得FDA批准。

进口药伊布替尼(ibrutinib)在美国的价格约为每瓶(90粒)12612美元,仅这一款药品2018年全球销售44.54亿美元,在中国的价格约为每瓶(90粒)人民币48600元;阿卡替尼(acalabrutinib)在美国的价格约为每瓶(60粒)14,692美元,2018年全球销售62百万美元,在中国尚未获批上市。一旦奥布替尼成功上市,具有较高的盈利空间。

与其他竞品不同,奥布替尼在支架中心设计为单环,而不是该领域三个主要竞争者分子惯用的稠合双环核心,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安全性、具有更大的靶点抑制及选择性。招股书称,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是潜在的同类最佳、高选择性及不可逆BTK抑制剂。

有这样的学术大牛做背书,诺诚健华不去申报科创板实在有些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