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了解作者,來成全自己進行深度閱讀

導讀

深度閱讀究竟有多重要,我無法給出標準答案,不過我深知沒有深度的人,其價值觀及能力也會浮於表面,無法進行深度挖掘。就好比整日只發表觀點、卻無法自圓其說的人一樣,就連說出的話也都沒什麼價值可言。

而我在閱讀中總結的深度閱讀經驗,便是尋找那些持續進步的作者,在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深度挖掘的寶藏。關於我們可以亂讀,可以廣泛閱讀,也可以只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但讀書這件事從本質上看,殊途同歸,大家總會摸索出自己閱讀的一套法則,並且越來越細緻。

如何通過了解作者,來成全自己進行深度閱讀

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如何通過了解作者,來成全自己進行深度閱讀。

01 把作家視為榜樣,你會快速成長

總有些作者對文字的把握精巧絕妙,令人無法不對他們進行深入瞭解。就像在一位老友身上挖掘到了全新的亮點一般,在他們的字裡行間尋找著那些讓他們不斷攀升的蛛絲馬跡,恨不得我們自己也能馬上就讀到那些令作者們快速成長的著作,恨不得我們也能馬上就擁有和他們一樣的思想。

專心研讀某些特定作者的書,是閱讀的必經之路。當我讀過上百本書之後,我會逐漸開始在這群作家中間樹立自己的偶像,視他們為榜樣的好處就是,我會不斷對自己產生期待,期待自己的行為、語言表達或是思想上更加接近於他們。

如何通過了解作者,來成全自己進行深度閱讀

當然你最好為這種效仿的行為多找些參照,而不是全然依靠某一個人。因為當一個人的作品讀得過多時,你也會發現他作品中的不足之處,或是他們自身也未經佐證便摘錄下來的語句。

要知道,任何人的思想都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沒有誰的作品會是完美無缺的,否則,誰還會筆耕不輟呢?

如何通過了解作者,來成全自己進行深度閱讀

尊師重道的規矩還是要立下的,一部作品有優缺點很正常,我們不可捕捉到一處無法立足的觀點就對其大加指責,畢竟我們讀書的初衷並不是同作者或他們的觀點作對,而是在書中找到那些值得我們借鑑及學習的知識,並仔細研讀,以此來提升我們的個人能力、增加我們自身的知識儲備。

02 作家也有自己的表達習慣

每個人的作品中都會有少許的個人表達習慣被記錄下來,有些是口頭禪、有些是慣用的成語,有時候一部作品在十頁之內,你就會讀到同一個成語被運用兩到三次之多,這對於一本集大智慧於一體的書籍來說,還是有些草率的。

不是我過分嚴苛,而是當你讀過大量的著作後,你自然會有一套評估書籍是否言之有物的準則,這個經驗可是獨一無二的。

我曾經有過一段記錄成語的習慣,就是在書上亂寫亂畫之餘,會對自己不太熟悉的成語進行單獨彙總,這樣一來二去,有些不熟悉的成語寫得多了,自然就爛熟於心了。

如何通過了解作者,來成全自己進行深度閱讀

而經常拜讀同一位作家的著作,會讓你對他的遣詞造句越來越熟悉,有時你還會發現他在不同的幾本書中都會提到相同的觀點,或是引用同一本書的語句,那麼我們就可想而知,他深受這本書及其作者的影響,這樣我們的書單也就得到了延展。

讀書的樂趣其實就是在這點點滴滴中匯聚而成的,探索作者們的語言習慣、思想來源,這本身就會加速我們的成長,同時我們還會在逐步深入地探索中瞭解到作者最擅長的東西以及稍有欠缺的東西。有些內容是他們駕輕就熟的,也有些內容是他們自己也不太瞭解的,只是為了保證書中整體內容的流暢性而加以引用的內容。

如何通過了解作者,來成全自己進行深度閱讀

我們應當適度瞭解作者的一些表達習慣,從中截取出能為我們所用的東西進行學習和研究,不過我還是那句話,不能只效仿一位作者,因為這樣也很容易使自己的思想無法成形,造成“淪陷”,人們在對一個人盲目崇拜時,很容易產生“對方說什麼做什麼都對”的想法,為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請持續閱讀更多作者的作品。

這樣面對相同的問題,不同作者的思想也會形成一定的較量,我們的判斷力也會由此得到穩步地提升。

03 作者進步的軌跡,也是值得一探究竟的

在剖析他們表達的內容時,我們會發現作者們對那些一知半解的東西常常會採取大段引用,隨後便加上自己的一點感受,這裡面沒有過多案例進行分析,也沒有大篇幅的詳細闡釋。

對於這一現象,我個人認為這也是一種誠意之舉,因為他們對待讀者已經做到知無不言了。我們的閱讀水平在進步,可作者們的寫作水平也在進步,因此讀到作者們不太熟悉還但是敢於著墨的段落或章節,我都會默默在心中感謝作者們這份誠意。

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待朋友的瞭解也不過如此,那些經常會面的摯友,若是某天穿衣風格突然發生改變,你都會想要上前詢問緣由,發自內心的想去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是很難掩飾的。

如何通過了解作者,來成全自己進行深度閱讀

對於閱讀,也是如此,當你把一個人的著作讀到五本以上時,按照出版順序把書籍排開,對照著書中筆記,你便會發現作者對那些事物的看法發生了改變,他們在哪些階段對某一特定事物尤為感興趣。

這件事不是什麼必須要做的事,對我來說,只是像瞭解老朋友一樣自然。不過接下來讓我陷入深思的則是我個人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變,哪些能力是我很欠缺的,我能否像作者一樣在某一方面快速提升。

這些思考使我更加關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論我們結交多少人,讀了多少書,最終都要回歸到自身,我們的積累和沉澱應當為我們的成長做出貢獻,而不是隻停留在記憶中,我們要懂得和學會活學活用。

如何通過了解作者,來成全自己進行深度閱讀

04 小結

有些感受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體會,但我相信也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和我一樣,有著“在深度閱讀中不斷精進”的美好願景,也一定有很多人比我做得更到位,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深度閱讀中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