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西遊記》:人到中年,才懂沙僧的低調

從青年才俊到老實人:沙僧,做人高級的情商,是低調

重讀《西遊記》:人到中年,才懂沙僧的低調

"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遊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

你一定想不到《西遊記》裡這段話是用來形容沙僧的。

印象中,沙僧是一個淳樸憨厚、挺著禿頭和啤酒肚,任勞任怨的中年人,卻不料,他曾是位器宇軒昂、英俊瀟灑、事業有成、前途似錦的有為青年。

從玉皇大帝的心腹大將到取經團隊裡的忠厚小徒弟,沙僧實力未變,變得卻只是為人處事的風格。

蘇東坡曾言:"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低調,才是做人最高級的情商。

01、做人低調,放下過往榮耀

《論語》有言:"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有本事的人,不以誇誇其談為美,而以做實事為榮。沙僧正是如此做人做事的。

沙僧並非碌碌無為,平庸之輩。

他出場時,《西遊記》裡有段話,這樣介紹他的過去:

"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

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

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

腰間懸掛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

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

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

昔年沙僧在玉帝前做事,手持降妖杖,身披明霞鎧甲,出入南天門,結識的都是天庭知名神仙。

後來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入凡間的流沙河為妖,但沙僧的一身本事卻並未被削去,他依然法力高強。

原著中,唐僧師徒三人途徑流沙河,遇到了沙僧的阻攔,孫悟空和豬八戒需要聯手合作,孫悟空壓陣,八戒便上前去與之打鬥。兩人打鬥了三次,直打得"波翻浪滾似雷轟,日月無光天地怪。"依然不分勝負。

豬八戒道對此更是到:

"難,難,難!戰不勝他,就把吃奶的氣力也使盡了,只繃得個手平。"

可見,沙僧的實力並不弱,但他卻並未大肆宣揚自己的本事,更不曾在新任上司唐僧面前炫耀自己以前在天庭的風光。

重讀《西遊記》:人到中年,才懂沙僧的低調

人最大的執念,是放不下過往,看不清現在,更因為沉浸在往日榮耀中,而失去了對自我的認識。

如孫悟空面對妖怪偶爾也會說句"俺老孫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

但沙僧卻對自己以前的榮耀閉口不談,不曾仗著曾經的業績在現任領導唐僧面前提待遇和要求。

他很清楚自己雖有實力,但面對曾經的齊天大聖和天蓬元帥,還是有差距。所以雖然曾經也是名御前將軍,卻能摸下面子,服侍一介凡人唐僧,甘願做個跑腿打雜管後勤的小師弟。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很低調。他們不炫耀不張揚,並非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內心似大海般波瀾壯闊,胸中自有丘壑。

"沉默是金",與其誇誇其談,不如踏踏實實做事。

02、低調的人,內心有自己的行事準則

"平日看不見,偶爾路崢嶸。"沙僧便是如此。

他在取經團隊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一個,但仔細看看,卻發現哪裡都離不開他。

一路上的食宿是沙僧安排,師傅的起居是他照顧,師兄弟之間鬧彆扭了,是他從中調解;遇到妖怪要散夥了,是他努力凝聚團隊力量。

低調的人,內心更是有自己的一條底線和行事準則。

他們看上去沉默不張揚、性格穩重,但堅持原則,一旦遇到事了,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關鍵時刻更能力挽狂瀾。

西行途中,遇到師傅唐僧被妖怪抓走,八戒總是喜歡嚷嚷散夥分行李,回高老莊當他的上門女婿。

但沙僧卻不曾因遇到困難就逃避,大師兄去打妖怪,他就盡心盡力守護師傅;真遇到困難了,關鍵時刻他也能頂事。

重讀《西遊記》:人到中年,才懂沙僧的低調

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裡,大師兄孫悟空離開了。沙僧隻身前往花果山討要行李,卻遇到了"假沙僧"。他當即一招制敵,打死了假沙僧,並且從假猴王和群猴的圍攻下逃出重圍。

書中有記錄:

"那假猴王望著沙僧遠去的背影驚歎道'好一個沙和尚'!"

假猴王的實力跟孫悟空不相上下,不然怎能觸動觀世音菩薩和佛祖分辨,可見沙僧實力並不弱。

真正低調的人,如沙僧一樣,他們不會隨便炫耀自己的能力,是把自己"藏起來"。但當遇事的時候,關鍵時刻都能擔起重任。

人越缺什麼越炫耀什麼,當一個人滔滔不絕地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時,多數時候是能力不足,內心自卑,才急於表現自己。

朋友圈裡那些炫耀自己某某大人物合影合作了,又或者炫耀自己消費能力的人,多是沉浸在一種虛假的"自豪"中。

03、人高級的情商,是低調

唐僧師徒幾人歷經磨難,取得真經後,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

有人認為沙僧在取經途中貢獻少,也就打死過一兩個妖怪,怎能如此輕輕鬆鬆就被封為羅漢呢?

《菜根譚》有一句話:"地低成海,人低成王"。這個"低"字便是沙僧為人處世的智慧。

他不用炫耀自己年少時取得成就,能力就放在那裡,妖怪們自知他實力如何。

網上有段話說得很好:

"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的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萬物之本的地位。"

原著中,白骨精見蘇悟空被唐僧支走,便想上前去捉住他,卻不料沙僧本事不弱,便這樣形容沙僧:

"但只見長老左右手下有兩員大將護持,不敢攏身。他說兩員大將是誰?說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雖沒什麼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帥,沙僧是捲簾大將,他的威氣尚不曾洩,故不敢攏身。"

重讀《西遊記》:人到中年,才懂沙僧的低調

有實力的人,大事有擔當,即使平時不炫耀自己的能力,也不會被小覷;低調的人,有實力,即使不邀功,也不會被忘記。

人的通病是,膨脹自己容易,縮小自己卻很難。

因為有了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因為以往的無能現在成功而膨脹,殊不知越是喜歡炫耀自己,多是因為自己實力不足。

去年,演員翟天臨因為成功讀博,開心地曬自己的博士照,卻因為在直播的時候一句"知網是什麼?"讓他陷入了學術論文造假的風波。

很多人覺得這是他太張揚的結果,其實本質上還是他能力不足,倘若他有真才實學,即使曬自己的博士服又能如何?

最近抖音上經常刷到一些"掃地僧",他們衣著簡樸,生活簡單,外貌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卻是令人尊敬的學者、科學家,因為實力在那裡,實力不允許他們被輕視。

北宋徐庭筠在《詠竹》一詩裡寫道"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仍虛心。"

看懂了沙僧的低調,也就明白了,有時候做人的最高級情商,是低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