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只有不到5千塊薪水的人該怎麼理財呢?

蔣華浪


每個月只有5000塊錢收入,說明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如果是年輕的上班族,我建議從2個方面進行理財。

1.買好保險。這一點很多人都會忽視,尤其年輕人,往往出了問題,才後悔莫及,我一直這個觀點,收入越低,越要重視保險,一般單位買的五險一金根本不夠,年輕小夥一年拿出幾百塊買一個醫療險,別的不用買,真的很重要,現在生活工作壓力很大,很多富貴病年輕化,千萬別一病毀所有。

2.做基金定投。我想基金定投是一個年輕人最好的理財方式了,懶人理財方式,可以培養自己強制儲蓄的習慣,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設置每月自動扣除多少金額,一般定投我建議投混合型或者股票型基金,這種基金風險較大,收益也較高,但從3年以上的長期角度來看,虧損的風險非常低,收益跑贏通貨膨脹沒問題。


古典凱恩斯


由於每個月只有不到5千塊的收入,所以理財的重點應該放在開源上。

很多人都覺得理財就是等於投資,把每個月多出來的錢都放去高收入的投資品裡就是理財了,不是這樣的。

理財是理清你的資產,讓你的資產在可控的風險內實現增長。我覺得理財的核心就是“開源節流”。


什麼是開源?

所謂開源就是增加自己的收入渠道,投資算一種,增值自己也是一種。假設你的目標是100萬,5千塊的收入,靠著每月把錢存下來拿去投資確實能夠實現,但時間就會比較長;如果通過增值自己把收入提升到了5萬一個月呢?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答案。

現在的收入不高,最重要的不是想到要把錢拿去哪裡投資,而是要增值自己,增加收入才是最重要的事。

什麼是節流?

很多人都知道節流就是省錢,把錢省下來拿去投資增加收入。但你知道買保險也是節流中的一種嗎?有人會想“買保險不是要花錢嗎,怎麼是節流?”

“拖垮一個家庭僅僅需要一場大病。”哪怕存了幾十萬、上百萬,只需要一場大病,你的上百萬可能就沒有了。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但生病這種事誰都說不準,沒有得病當然是皆大歡喜,但萬一真有個意外,那保險可以幫到你,不至於掏空整個家庭。


理財最需要的是耐心,不要想著能一夜暴富。收入低的時候努力增加收入,把風險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這樣才能安心的進行投資,安心的生活。


學理財的黃先生


首先,有理財的觀念是好事。其實理財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一個技能,遺憾的是現在這種觀念實在少之又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缺乏“財商”。

無論賺多少錢,都應該養成理財的習慣。不要指望一夜暴富,因為如果不會理財,就算一夜暴富也會轉眼成空,君不見有多少人中了大獎或發了橫財,但沒過多久就成過眼雲煙,甚至連之前的生活水平都失去了。

如果做好理財,無論你現在是什麼收入水平,自己的財富總會一步步走向豐盈。每個人都需要一步一步的走,薪資水平總是會慢慢提升,當然養成理財的習慣,一定會在未來的路上越走越順。

那麼每個月5千元的薪資水平該怎樣做理財呢?首先,將自己必要的保除費用除去之外,生活必需費用可以放到貨幣基金裡,不要小看這貨幣基金,雖然收益不高,可是生活費用有點收益是一點,總比銀行利息多吧?並且主要是能為你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打下基礎。因為這是你可能明天就會用到的錢,放別的地方也會影響自己的生活。

在這個基礎上,要為自己預留一部分能保證幾年內不動的錢定投到基金裡,當然基金也有很多種,最好是選擇指數基金,並且在基金價格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做定投。至於什麼基金價格低,這個很多平臺上都可以看到,比如支付寶就推出了一個基金溫度的產品,還有別的為免有打廣告之嫌就不說了。在基金指數處於低位時慢慢定投,可能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還有一種就是可能近期用不到,但也可能兩三年內就會用到的錢,可以選擇債券基金。債券基金相對收益偏低,但風險也相對較小。選擇債券基金也有需要擇時,儘量在國債收益水平較低的時候買入,國債收益和券券基金的收益率一般成反比。

適當學習一點理財課程。在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什麼人跟你說怎麼理財,自己的心裡都會有些忐忑的,但自己掌據了理財知識就不同了,無論投資什麼產品,都會做到心裡有數,手上不慌,沉著應對市場變動帶來的資產變化。到這個時候,相信你已經不需要問別人怎麼理財,而是教別人怎麼理財了。


逝水逍遙


要選對理財產品,有時候收益都是可以趕得上工資的,海金所不錯的,現在很多人都投資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