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鳥——東方白鸛

東營市鳥——東方白鸛

□ 薄文軍

2019年10月24日,東營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聽取審議了《東營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確定市樹市花市鳥的議案》及說明,決定將“國槐”確定為東營市市樹,將“荷花”確定為東營市市花,將“東方白鸛”確定為東營市市鳥。

東營市鳥類資源非常豐富,全市可見鳥類有384種。其中,僅位於黃河入海口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可見鳥類就達368種,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丹頂鶴、東方白鸛、大鴇等1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大天鵝、灰鶴、白枕鶴等51種。列入中日、中澳《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的鳥類有208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鳥類有40種。

全球九條鳥類遷徙線路當中,有三條經過我國境內,其中有兩條經由黃河口地區。每年冬春時節,都有數百萬只候鳥往返經過黃河入海口,並在這裡休憩、覓食、完成補給,場面宏大,蔚為壯觀。1997年4月,國際溼地亞太組織的專家調查組,首次對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內鴴鷸類水鳥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調查,共觀察統計到鴴鷸類水鳥13萬隻。經有關部門測算,每年經過黃河口一帶的鳥類達600餘萬隻。黃河口是東北亞內陸和環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有專家形象地稱之為鳥類的“國際機場”、鳥類遷徙的“中轉站”。

能夠在如此眾多的鳥類當中脫穎而出,成為東營人眾望所歸的“市鳥”,東方白鸛自然有其過“鳥”之處。拋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尊貴身份不說,單單是作為東營市和自然保護區的“迎賓鳥”,就令其它眾多鳥類望塵莫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踏進黃河口生態旅遊區,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些搭在“電線杆”上的東方白鸛鳥巢和屹立於鳥巢之上的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是被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珍稀物種。近年統計,東方白鸛在我國約有2500~3000只。常在沼澤、溼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青蛙、昆蟲等為食。每年2月底築巢,3月末4月初繁殖,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白鸛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從產卵到出殼是42天,從出殼到自由飛翔是55天。平均壽命在48歲左右,可以與鳥類壽星丹頂鶴60歲的壽命相媲美。成年的東方白鸛,體高在120釐米,體態高雅,腳步從容,頗有紳士風度。

東方白鸛在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澤地帶,特別是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邊和沼澤地上,有時也棲息和活動在遠離居民區、具有岸邊樹木的稻田水網地帶。冬季主要棲息在開闊的大型湖泊和沼澤區域。除了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大多組成群體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常聚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陣容強大,甚為壯觀。覓食時,則成對或成小群漫步在水邊、草地、沼澤地上,步履輕盈矯健,邊走邊啄食。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腿或雙腿站立於水邊沙灘上或草地上。有時也喜歡在棲息地的上空飛翔盤旋。東方白鸛在地面起飛時,需要先助跑一段距離,並用力扇動兩翅,待獲得一定上升力之後才能飛起。飛翔時頸部向前伸直,腿、腳則伸到尾羽的後面,尾羽展開呈扇狀,主翼羽散開,上下交錯,既能鼓翼飛翔,也能利用熱氣流在空中盤旋滑翔,姿態輕快而優美。

在整個鳥類世界裡,東方白鸛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是比較苛刻的。它們一般選擇人為干擾少、生態環境優越、食物豐富的地帶棲身。隨著黃河口溼地生態環境的全面改善,東方白鸛開始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內築巢繁殖,種群數量也逐年增多。為有效保護這一瀕危物種,穩定並擴大其繁殖種群,黃河口地區制定了“東方白鸛之鄉”建設計劃,實施東方白鸛繁殖地綜合治理和保護工程,為它們創造了良好繁殖環境,促進了其繁殖數量的迅速增加。

東方白鸛特別喜歡在高大喬木和電線杆上築巢,考慮到其糞便會對電線有所腐蝕,不僅影響到用電安全,對鳥類自身也是一種極大威脅,工作人員在保護區內樹起一些形似電線杆的水泥杆,供它們居住繁殖。

自2005年首次發現東方白鸛在黃河口繁殖以來,這一珍稀鳥類已連續十幾年在此繁殖幼鳥,且繁殖種群數量每年都呈上升趨勢。2010年11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東營市“中國東方白鸛之鄉”稱號。到2019年10月被確定為東營市鳥,自然保護區內已累計成功繁育東方白鸛幼鳥1000餘隻,成為中國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