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鸟——东方白鹳

东营市鸟——东方白鹳

□ 薄文军

2019年10月24日,东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听取审议了《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确定市树市花市鸟的议案》及说明,决定将“国槐”确定为东营市市树,将“荷花”确定为东营市市花,将“东方白鹳”确定为东营市市鸟。

东营市鸟类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可见鸟类有384种。其中,仅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可见鸟类就达368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东方白鹳、大鸨等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大天鹅、灰鹤、白枕鹤等51种。列入中日、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有20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有40种。

全球九条鸟类迁徙线路当中,有三条经过我国境内,其中有两条经由黄河口地区。每年冬春时节,都有数百万只候鸟往返经过黄河入海口,并在这里休憩、觅食、完成补给,场面宏大,蔚为壮观。1997年4月,国际湿地亚太组织的专家调查组,首次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鸻鹬类水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共观察统计到鸻鹬类水鸟13万只。经有关部门测算,每年经过黄河口一带的鸟类达600余万只。黄河口是东北亚内陆和环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有专家形象地称之为鸟类的“国际机场”、鸟类迁徙的“中转站”。

能够在如此众多的鸟类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东营人众望所归的“市鸟”,东方白鹳自然有其过“鸟”之处。抛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尊贵身份不说,单单是作为东营市和自然保护区的“迎宾鸟”,就令其它众多鸟类望尘莫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踏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搭在“电线杆”上的东方白鹳鸟巢和屹立于鸟巢之上的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被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珍稀物种。近年统计,东方白鹳在我国约有2500~3000只。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青蛙、昆虫等为食。每年2月底筑巢,3月末4月初繁殖,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白鹳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从产卵到出壳是42天,从出壳到自由飞翔是55天。平均寿命在48岁左右,可以与鸟类寿星丹顶鹤60岁的寿命相媲美。成年的东方白鹳,体高在120厘米,体态高雅,脚步从容,颇有绅士风度。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以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有时也栖息和活动在远离居民区、具有岸边树木的稻田水网地带。冬季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和沼泽区域。除了在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大多组成群体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常聚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阵容强大,甚为壮观。觅食时,则成对或成小群漫步在水边、草地、沼泽地上,步履轻盈矫健,边走边啄食。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腿或双腿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有时也喜欢在栖息地的上空飞翔盘旋。东方白鹳在地面起飞时,需要先助跑一段距离,并用力扇动两翅,待获得一定上升力之后才能飞起。飞翔时颈部向前伸直,腿、脚则伸到尾羽的后面,尾羽展开呈扇状,主翼羽散开,上下交错,既能鼓翼飞翔,也能利用热气流在空中盘旋滑翔,姿态轻快而优美。

在整个鸟类世界里,东方白鹳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它们一般选择人为干扰少、生态环境优越、食物丰富的地带栖身。随着黄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东方白鹳开始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筑巢繁殖,种群数量也逐年增多。为有效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稳定并扩大其繁殖种群,黄河口地区制定了“东方白鹳之乡”建设计划,实施东方白鹳繁殖地综合治理和保护工程,为它们创造了良好繁殖环境,促进了其繁殖数量的迅速增加。

东方白鹳特别喜欢在高大乔木和电线杆上筑巢,考虑到其粪便会对电线有所腐蚀,不仅影响到用电安全,对鸟类自身也是一种极大威胁,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树起一些形似电线杆的水泥杆,供它们居住繁殖。

自2005年首次发现东方白鹳在黄河口繁殖以来,这一珍稀鸟类已连续十几年在此繁殖幼鸟,且繁殖种群数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2010年11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东营市“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称号。到2019年10月被确定为东营市鸟,自然保护区内已累计成功繁育东方白鹳幼鸟1000余只,成为中国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