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享樂”比沉迷吃苦更重要

會“享樂”比沉迷吃苦更重要

以“享樂”作為終生職業。

在覆盤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訣時,總是講他們有多麼能夠吃苦;

在創業初期熬過了多麼艱難的歲月,一波三折取得了階段性地的成功;

又或者講某某知名企業家、某某前多少位富豪,坐擁數億資產,至今依然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能否換個角度去理解呢?

葉怡蘭的《家的模樣》中:真正的“享樂”,不是短暫的炫惑聲色之娛,也不是一味金錢或地位的堆積;

而是需得認真的涉獵、深度的積累,需得花些時間花些工夫,方能從心靈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每一種感官,都真真切切長長久久地感到喜悅與歡娛。

他們這個過程,何嘗不是在提升對人生樂趣的感知度。

另一方面,“享樂”是對我們努力的正向反饋。

按“家”來舉例,一個真正好的家,是隻要在其中,就會不斷地,如泉湧般的感到幸福。

會“享樂”比沉迷吃苦更重要

在這個“家”中,所投入的無論是適當的金錢,還是過程中的對生活的重新梳理;

所帶來的不是淺顯、短暫的歡娛,而是長久的、持續性的幸福感,以及向我們理想的生活節奏、生活方式的靠攏。

這種生活中的幸福感與樂趣,是我們全力以赴、筋疲力盡之後的重振旗鼓,是幫助我們保持行進節奏、走得更遠的必備的補給品。

會“享樂”比沉迷吃苦更重要

室內設計師或許可以改變房子的結構、動線、佈局與表面的樣子等,但真正對它影響最大的是住在房子中的你。

設計師決定了房子剛入住時的樣子,而你決定了它未來的樣子,以及,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你。

我相信一個“享樂”人生的人,他/她的家都一定不會太差,他/她的生命也一定是有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