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部《老年骨科學》譯著新書面世

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骨質疏鬆性骨折(脆性骨折)逐漸增多,老年人一旦發生脆性骨折,將會帶來功能減退、死亡率增高等嚴重後果。為應對國內老年脆性骨折急劇增加的嚴峻形勢,推廣多學科協作治療老年脆性骨折的理念,國內第一部《老年骨科學》譯著新書於10月27日在南京面世。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陳明、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吳新寶共同為《老年骨科學》新書發佈揭幕。

國內第一部《老年骨科學》譯著新書面世

陳明副院長(左一)、吳新寶副院長共同為新書發佈揭幕 陳紅明 攝

老年髖部骨折死亡率高,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同時,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內科合併症多,全身條件差,被稱為“醫院裡最差的患者”,這意味著老年髖部骨折治療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有研究報告指出,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後,死亡率明顯增高,尤其是1年之內死亡率最高,高達20%-30%。

近年來,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治療老年髖部骨折漸成趨勢。據新書主譯之一的中大醫院創傷救治中心主任陳輝介紹,2016年由中大醫院創傷骨科牽頭,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創傷骨科主任吳新寶教授親自指導下,在江蘇省率先成立了由15個成員科室、45位核心成員組成的老年髖部骨折多學科綜合治療協作組。經過三年不斷努力實踐,逐漸形成中大特色老年髖部骨折MDT模式,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全程管理。

作為新書主譯之一的北京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創傷骨科行政主任吳新寶教授在發佈會上指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逐漸加重,創傷骨科醫生需要處理的老年骨折患者,尤其是髖部骨折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這些患者通常高齡、衰弱並伴有多種內科疾病,因此對這類患者的臨床診治也充滿了挑戰。目前,大量證據表明,對於此類患者圍術期的管理,不僅需要骨科醫生的參加,還需要其他多個學科,例如老年科、麻醉科、康復科等多學科醫護的共同參與。然而,我國對於老年髖部骨折病人的管理還僅僅侷限於骨科,這類多學科協作診療的共管模式還沒有得到普遍推廣。

為了更好地推廣多學科協作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理念,進一步推動我國老年骨折的治療,才有了國內第一部《老年骨科學》譯著新書的面世。據介紹,《老年骨科學》譯自意大利老年科醫生Paolo Falaschi 和英國骨科醫生David R. Marsh主編的《Orthogeriatrics》,由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吳新寶教授團隊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創傷救治中心主任陳輝、骨科副主任芮雲峰領銜,國內多家三甲醫院骨科、老年科、麻醉科、康復科、ICU等多學科醫生共同參與完成,經過兩年的翻譯、校審,最終在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國內第一部《老年骨科學》譯著新書面世

據悉,全書14個章節分別從老年髖部骨折病人實行多學科診療和協同管理的全球最新研究進展、流行病學和社會學成本、老年性骨質疏鬆、衰弱、肌少症、跌倒和骨折、術前管理、骨科老年病人的麻醉、手術方式的選擇、術後的管理、護理角色、髖部骨折術後的康復、多學科專業團隊的溝通與協作、如何實施骨折聯合照護服務、中國和印度老年髖部骨折的管理和患者及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等多個角度闡明瞭多學科協作管理老年髖部骨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書中內容詳實,簡明易懂,可供創傷骨科、老年科、麻醉科和康復科等醫護人員參考,對於提升老年骨科患者圍術期的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讓更多的多學科醫生從中汲取最前沿的理論知識,最終實踐於臨床,讓越來越多的骨科患者受益。(崔玉豔 程守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