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的孝惠皇后不受宠爱却能当56年太后,康熙是如何孝敬她的?

夏目历史君


历史上,在康熙朝初年,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三宫太后”共存的局面。

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驾崩,顺治皇帝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而此时,宫中一共有三位太后,因而出现了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非常罕见的“三宫太后”并存的局面。

这第一宫太后,便是康熙皇帝的祖母、同时也是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太后,顺治皇帝时期被尊为昭圣皇太后的她,此时的她已经成为了昭圣太皇太后。

第二宫太后,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位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而她此时是康熙皇帝的嫡母,被尊为仁宪皇太后。

第三宫太后,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也就是后来的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朝时期他只是一名庶妃,在顺治皇帝去世,康熙皇帝登基后,凭借着“母以子贵”,坐上了圣母皇太后的位置,此时被尊为慈和皇太后。

然而“三宫太后”的局面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此时的后宫中也只剩下了孝庄太后和孝惠章皇后两位这对既是婆媳关系、又是祖孙关系的两位皇太后。

孝庄太后与康熙皇帝的故事众人皆知,在康熙的帝王生涯,特别是康熙朝前期,孝庄太后扮演这非常重要的角色,给予了康熙极大的帮助,而她也因此被誉为清朝初年最为杰出的女政治家。康熙皇帝对于孝庄太后也是皆为恭敬和孝顺,在历史上也就此成为了一段美谈。

而历史上的康熙,对于孝惠章皇后也同样是非常的孝顺,而实际上,这位顺治皇帝时期的皇后,才是这“三宫太后”中,陪伴康熙时间最长的,并且她对康熙同样是影响颇深。


孝惠章皇后的婚姻,其实是一桩并不幸福的政治婚姻。

前文中也说到了,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顺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出身于科尔沁蒙古,是孝惠章皇后的姑姑,同时也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顺治皇帝的表妹,博尔济吉特·孟古青。

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皇帝以“志趣不合”为由,将孟古青的皇后之位废黜,降为了静妃。实际上,顺治皇帝对于孟古青的厌恶,更多的还是因为这桩婚姻是多尔衮为顺治皇帝指派的,也正是由于顺治本人对于多尔衮的极度痛恨,使得他对于孟古青也是非常的排斥,最终造就了这段非常失败而又令人叹息的政治婚姻。

就在孟古青被顺治皇帝废黜后,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顺治皇帝迎娶了孟古青的侄女,同时也是孝庄太后侄孙女,此时年仅13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并将其封为了皇后,这便是后来的孝惠章皇后。孝庄太后之所以如此安排,更多的也是出于政治目的,除了因为要遵循皇太极时期确定的满蒙联姻的传统,维系满蒙合作外,也是为了稳固和保持自己的“娘家”——科尔沁蒙古的地位。

然而,此时顺治皇帝与孝庄太后的关系也是非常的不好,母子二人经常性的争吵,于是同孟古青一样,处在“叛逆期”的顺治皇帝对于自己的这位同样出身于科尔沁蒙古的皇后态度非常的冷淡。

于此同时,顺治十三年(1656年),顺治皇帝一生的“挚爱”——董鄂妃入宫,此后顺治皇帝开始进入了“独宠董鄂妃”的时期。董鄂妃仅仅入宫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封为了皇贵妃,足可见顺治皇帝对其的宠爱。

顺治十五年(1658年),这一年孝惠章皇后经历他人生中最为“危机”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中,顺治皇帝想要将其废黜,目的也是一目了然的,就是为了给董鄂妃腾出皇后的位置。然而,这一决议遭到了孝庄太后以及众多朝臣的一致反对,最终顺治皇帝虽说没有将其废黜,但是顺治皇帝对其是更加的疏远。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


自康熙登基开始,对于自己的这位嫡母,可以说是极尽孝顺。

伴随着顺治皇帝的去世,此时年仅20岁的孝惠章皇后便开始了她长达五十七年的独处时光。

从此时起,孝惠章皇后并没有借由自己身份的尊贵而开始霸凌后宫,反而是专心于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孝敬自己的婆婆孝庄太后,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关心、关爱自己的皇帝“儿子”康熙。


特别是在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庄太后去世,孝惠章皇后极度伤心,痛哭不已,这也让康熙皇帝为之动容,进一步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母子情谊。孝康章皇后之后在康熙北征噶尔丹期间,专门派人给康熙送去棉衣,以表达自己的关心,康熙皇帝则还以北地特产,其二人关系更加的和睦且融洽。而在面对“九子夺嫡”、朝中党争的时候,作为嫡母的孝惠章皇后也经常性的宽慰、开导康熙皇帝,既奉行了“后宫不得干政”的祖制,也尽到了自己作为长辈的职责,也从侧面帮助了康熙皇帝,也让康熙皇帝对其更加的推崇与孝顺。

实际上,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嫡母孝惠章皇后的尊崇,也表现在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对于孝惠章皇后的生日,康熙皇帝是非常的用心。

特别是康熙十九年(1680年),孝惠章皇后40岁寿诞之际,康熙皇帝首度破例“不理政事”,为自己的嫡母庆生,在此之前,即便是孝庄太后过寿,都没有享受过如此的特殊的待遇。除此之外,康熙皇帝每年都会以各种方式,庆贺自己的嫡母生辰。

而到了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孝惠章皇后70岁大寿的寿宴上,康熙皇帝更是亲自为其献舞贺寿,纵观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此举也是绝无仅有的,这更显示其二人的母子感情甚为深厚。

其次,康熙皇帝专门为其营建了宁寿宫。

“朕因皇太后所居宁寿旧宫,历年已久,特建新宫,比旧更加弘敞辉煌,今已告成,应即恭奉皇太后移居。可传谕钦天监,敬谨选择吉辰,礼部详考典礼以闻。”

为了给孝惠章皇后营造一个更好的养老环境,康熙皇帝下令营建宁寿宫,并且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二月,宁寿宫落成之际,亲自带领王公贵胄和朝中大臣,迎接孝惠章皇后乔迁新居,其礼仪可谓是相当的隆重。

再次,就是康熙皇帝经常带着孝惠章皇后进行出巡。

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承德避暑山庄刚刚落成开始,每逢盛夏,康熙总会带着自己的嫡母孝惠章皇后前往承德避暑出巡。

除此之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带着孝惠章皇后到塞外巡视,并且亲临其家乡蒙古科尔沁部,受到了蒙古部落首领的欢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时,也带着带着孝惠章皇后一同前往。

最后,就是康熙皇帝对于孝惠章皇后也是极度的关心,同时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照顾。

日常的请安、问候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在孝惠章皇后生病的时候,康熙皇帝也会放下政务,亲自此后,以表达自己的孝心。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孝惠章皇后去世,享年77岁。对于自己嫡母的去世,康熙皇帝的的伤心与悲痛,不亚于自己的祖母孝庄太后去世的时候。毕竟此时的康熙皇帝也已经人到暮年,距离他的过世也就不到五年的时间,而此时他还在经历着众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骨肉相残,兄弟阋墙的“九子夺嫡”事件,在此时失去了自己的一生奉为至亲和嫡母的孝惠章皇后,康熙皇帝内心的悲痛是可想而知的。

而在孝惠章皇后去世后,康熙皇帝也按照祖制,将其的灵位排在了自己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前,毕竟,孝惠章皇后陪伴了康熙整整五十七年,比起生母足足长了五十六年,也比孝庄太后陪伴康熙的时间长了三十年,因此康熙皇帝对其的感情也是相当的深厚。而也正是康熙对其的孝顺与尊重,使得康熙之后的雍正与乾隆皇帝,对于孝惠章皇后也是极为的尊敬,甚至将其列为的后宫的榜样加以推崇,足可见其在清朝后宫的地位以及影响力。


雍亲王府


在清朝的皇太后中,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孝庄和慈禧,但要论当皇太后时间最久的,就属顺治的孝惠章皇后了。她当了五十七年皇太后,在整个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孝惠皇后是来自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生于1641年,比顺治小三岁。1654年五月,由孝庄太后做主,把她的侄孙女博尔济吉特氏选进宫,当顺治的妃子。一个月后,她便被册封为皇后。她为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由妃子晋升为皇后呢?

一、不久之前,顺治刚刚废掉他的表妹皇后,肯定会让孝庄伤心,为了安抚母亲的创伤,还是尊重一下母亲的意思为好;

二、蒙古的科尔沁部是清朝最忠实可靠的盟友,几代联姻,废掉皇后,必然会给双方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再次从孝庄的娘家选立皇后,可以缓和双方关系。

孝惠皇后与顺治大婚刚刚两年,花容月貌的董鄂妃进入宫中,顺治将所有的爱都倾注给了董鄂妃。孝惠章皇后性情敦厚,不善于取悦,本就未能引起顺治的好感,董鄂妃的到来让她更受冷落,从此过上行同寡居的生活。

顺治多次想让董鄂妃取代孝惠皇后的位置,但被董鄂妃所劝阻。

1657年冬天,孝庄太后生了一场大病,顺治昼夜守护,许多嫔妃也经常探望。孝惠皇后是孝庄的儿媳,又是她的侄孙女,更应该带头作出表率,到孝庄身边嘘寒问暖。但她却很少探望,还不如普通妃嫔孝顺。顺治对此大为恼火,责备皇后不懂礼节,伺候太后不勤快,好在年底孝庄的病痊愈了。

1658年正月初三,顺治就开始对孝惠皇后发难,命令停止她应当享受的礼仪待遇,并让诸王、大臣讨论执行。

由于“保护伞”孝庄太后理直气壮地干预,皇后的被取消的待遇才得以恢复,但顺治一直冷淡她。

在顺治年间,孝惠皇后得到孝庄全方位的保护和关照,所以才能避免被废的厄运。顺治去世时,孝惠皇后无儿无女,年仅二十一岁。

康熙继位,孝惠皇后的人生也翻来新的一页

康熙当皇帝后,尊孝惠皇后为皇太后,两人关系也一直比较融洽。康熙二年,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去世,当时的康熙年仅十岁。以名分而言,皇太后又是康熙的嫡母,自然对康熙极为关心。

在康熙成长的过程中,皇太后尽到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因此,康熙对她十分尊敬:

  • 逢年过节,康熙向孝庄问安之后,必会赴皇太后宫问安;

  • 每逢节令、生辰,康熙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向太皇太后行礼后,又会向她行礼;

  • 康熙陪同孝庄拜谒孝陵,巡盛京,出古北口避暑,游五台山,都会让太后随行。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陪同孝庄巡游塞外,由于太后未同行,康熙中途射杀一只鹿,他命人将鹿尾、鹿腩用盐腌好,亲自送给皇太后,让她尝鲜,以尽孝道。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病重,太后朝夕相伴。孝庄去世后,孝惠的“保护伞”没了,悲痛万分,昼夜守护在孝庄的梓宫旁,三天三夜不吃任何东西,以至于“慈颜羸弱”,几次昏倒在地。康熙和众大臣苦苦相劝,再三奏请她节哀回宫,她才忍痛回宫。巨大的悲痛使她难以控制,表达了她对孝庄的思念之情。

如果说孝庄在世时,康熙与皇太后的关系还不够亲密的话,那孝庄去世后,康熙便将全部的孝心倾注给了皇太后。他们母子的关系,得到很大提升。

建造宁寿宫

孝庄去世后,太后一直居住于慈宁宫。因年久失修,慈宁宫比较破旧。康熙为了让嫡母生活得更加舒适,便开始重新营建宁寿宫。

康熙二十八年,新建的宁寿宫竣工。康熙让钦天监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将太后接入宁寿宫居住。为了给太后祈福,康熙还在朝阳门外建了一座慈云寺,“规制宏敞”。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一向比较节俭,很少大兴土木。但他不惜巨资营建宁寿宫、慈云寺,由此可见他对太后的孝心。

接孝惠皇后去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开建于1703年,到1709年已经初具规模。就在1709年五月,康熙抵达热河后,看到避暑山庄风景优美,是个避暑休闲的胜地,立刻想到年过七十的皇太后。于是,康熙决定接皇太后来此欣赏美景。但康熙又担心皇太后适应不了塞外的风土和气候,所以特地叮安排最好的御医随同。

从1709年到太后去世,康熙每次巡游避暑山庄,都会奉太后同行。

隆重庆寿

康熙三十九年十月初三是太后的六十大寿,康熙在事前就命胤禛准备皇太后的寿礼。在十月初二那天,康熙将所有的生日礼物敬献给皇太后,礼物可谓丰厚:

“佛三尊;御制万寿无疆赋围屏一架;御制万寿如意太平花一枝;御制龟鹤遐龄花一对……金九九;银九九;缎九九;连鞍马六匹。”

康熙还命令御膳房数米一万粒,做成“万国玉粒饭”,以及许多果品佳肴一起敬献皇太后。到太后七十大寿,活动规格更高。

孝惠皇后没有孝庄那种老练的权谋心机,再加上康熙也并非是她亲生,因而在康熙面前显得比较谦和。每次给康熙写信,她都会将皇帝字样出格写高。对于朝政,她向来不闻不问,而是将精力用于关心康熙的生活起居。比如,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征讨噶尔丹,她担心塞外天寒地冻,特地派人给康熙送去一件皮衣。

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在避暑山庄为皇太后庆祝七十七虽生日,然后陪太后返京。由于年事已高,皇太后回京后就一病不起。

此时康熙也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好,但得知太后病重的消息,赶紧从畅春园赶往宁寿宫探望。然而,没过几天,皇太后还是去世,康熙悲痛无比,放声大哭。

秋媚说:孝惠皇后虽然没有得到顺治的爱情,但作为太后,她得到康熙的亲情与孝顺。作为女人,孝惠皇后又是不幸的,即使身处高位,但丈夫去世后,年仅二十出头的她却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


秋媚读史


孝惠章皇后不受宠爱但是仍然为后,是因为顺治皇帝母亲孝庄太后的保护。康熙年幼时就父母双亡,自然对孝惠章皇后这个嫡母孝顺有加,而孝惠章皇后与康熙堪称慈母孝子的典范。

那我们来慢慢看这段历史吧。

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本名博尔济吉特·阿拉坦琪琪格,是孝庄太后二哥选察罕的孙女,论辈分顺治皇帝还是孝惠章皇后的表叔。

(顺治皇帝)

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八月,顺治皇帝将当了两年皇后的孝庄太后的侄女废为静妃,第二年顺治皇帝再次迎娶博尔济吉特氏女子为皇后,也就是孝惠章皇后。

顺治十一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为后。

十三岁嫁与十六岁的顺治帝,十三岁就母仪天下成为皇后。这位年幼的皇后,生性纯良,深得孝庄太后的喜爱。得到婆婆的喜爱,但是不得丈夫的喜爱。

孝惠章皇后嫁与顺治皇帝两年后,她遇到人生最大的对手——孝献皇后董鄂氏。顺治十三年八月董鄂氏进宫,董鄂氏一进宫就让顺治皇帝爱的死去活来,独得皇帝恩宠。一进宫就被册封为妃,一月余后,顺治皇帝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其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少有,这也可以看出董鄂妃魅力确实很大。但是,顺治皇帝和董鄂妃还是觉得不满足,皇贵妃之后便是皇后大位了。

(董鄂妃)

一个人看不惯你、不喜欢你,就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抛弃你。历史这样记载:

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责后礼节疏阙,命停应进中宫笺表,下诸王、贝勒、大臣议行。

孝庄太后身体不适,顺治皇帝责皇后怠慢了这件事,认为皇后做了不合礼节之事,召集王公大臣商讨废后之事。这种理由就是明摆着找茬,太后身体抱恙,嫔妃都出入探望不敢怠慢,怎么可能皇后会怠慢太后呢。结果,顺治皇帝拿出对太后不敬的理由废后,被太后阻止。孝庄太后出手,顺治皇帝也没有办法。

(孝庄太皇太后)

三月,以皇太后旨,如旧制封进。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染天花驾崩。康熙即位后,尊祖母为昭圣太皇太后,尊嫡母皇后为仁宪太后,尊生母庶妃佟佳氏为慈和皇太后。但是康熙生母佟佳氏在两年后就病逝,年纪二十三岁。康熙帝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对父母亲情十分模糊。对此康熙帝也说过:“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生母去世后,只剩下祖母和嫡母。父母双亡的康熙帝,自然对嫡母孝惠章皇后孝顺有加。而孝惠章皇后一生无有儿女,对康熙帝也是视同己出。那我们来看看康熙帝是这样孝顺孝惠章皇后的吧。

破例祝寿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十月初三日,孝惠章皇后四十大寿。康熙帝破例不理朝政,与皇室成员共同庆祝太后生日,要知道,就连孝庄太皇太后生日,康熙帝从来不懈怠朝政,可见对这个嫡母的尊重。

(康熙皇帝)

康熙四十九年,孝惠章皇后七十大寿,康熙帝在宴会上,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满足的蟒式舞蹈为太后祝寿,皇帝跳舞为太后祝寿,这在整个封建王朝都是极其罕见的,可见这个嫡母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母慈子孝

孝惠章皇后当了五十七年皇太后,在这五十七年里,康熙与孝惠章皇后发生了许多母慈子孝的故事。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北巡,途中恰逢孝惠章皇后生日,康熙帝奉书称祝。孝惠章皇后立马遣送衣裘,抵御寒冷。康熙帝因为此地还没有天寒就没有穿这些衣服,但是仍然上书母后说待天寒必欢喜服之。并遣送一些土产请太后尝鲜。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看出康熙与孝惠章皇后的母子关系是十分融洽的。

(孝惠章皇后)

康熙五十二年,孝惠章皇后的亲妹妹淑惠太妃亡故,此时的孝惠章皇后已经年过七旬,年纪老迈,如今亲妹西去,太后的心理自然是受到不小的打击。太后对康熙抱怨道:“牙齿动摇,其已脱落者,则痛止,其未脱落者,痛难忍。”而康熙则好言劝慰:“后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太后之孙,皆已须发将白而牙齿将落矣,何况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太后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也。”听到皇帝这样的话,太后的心里自然宽慰了许多。

母病子难安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孝惠章皇后病重,七十七岁的她到了生命的尽头。康熙帝此时也六十四岁高龄,头眩足肿,用手帕缠住自己肿脚,抱病来看望嫡母。到了嫡母的病榻前,跪下说:“母后,臣在此!”此时系孝惠章皇后已经口不能言,紧紧的握住康熙帝的手,眼里只能呆呆的望着康熙帝,母子相对而泣。母子诀别,令人动容。从孝惠章皇后病重到病逝的一个月里,康熙帝一直住在离太后最近的苍震门里,从未回寝宫。

浮人结语

孝惠章皇后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康熙帝执政六十一年的生涯里,孝惠章皇后在位了五十七年,这在封建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孝惠章皇后的慈爱确实弥补了康熙皇帝那份缺失的母爱,所以孝惠章皇后是康熙帝非常敬重的,以至于后来孝惠章皇后死后,康熙帝坚持用割辫礼(帝丧之礼)来为太后服丧。

参考文献

《清圣祖实录》

《清史稿》

《康熙帝家训格言》


海浮人


在大清王朝的所有皇太后中,论名气,孝惠皇后不及孝庄和慈禧太后,但他却是清朝历史上当的最久的皇太后,孝惠做皇太后整整56年的时间,远远超过孝庄与慈禧。孝惠皇后并不受顺治皇帝的宠爱,那么她又为何能够当56年的皇太后,后来的康熙帝又是如何孝敬她的呢?


一,从进宫到晋升,孝庄为她铺平道路

孝惠章皇后进入宫中,并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这件事就是孝庄一手安排的,包括一个月后晋升为皇后,也是孝庄在暗中帮助她,孝惠皇后能够顺利进入朝廷并快速晋升,完全离不开孝庄的提携。此外孝惠的家族世代与清朝关系很好,是非常可靠的盟友,孝惠成为皇太后,也有利于清朝与科尔沁部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孝惠成了皇太后,顺治对她几乎没有好感,可以说孝惠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皇太后,可能由于孝惠性格原因,不善于取悦顺治帝,再加上她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顺治帝对她的感觉也是十分冷淡的,甚至一度想要废掉孝惠,但是由于孝惠的身后有孝庄为她撑腰,顺治帝哪怕有想法也不能轻举妄动。

二,顺治帝死后,她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到了康熙时期,孝惠的皇太后地位一直没有改变,孝惠与康熙帝的关系远远好过与顺治帝的关系,孝惠比顺治帝大三岁,两人合不来也是有原因的,而孝惠照顾康熙帝的时候他才只有十岁,孝惠完美的替代了康熙帝死去的生母,在康熙帝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康熙帝的眼里,孝惠就是他的母亲。康熙帝对待孝惠不是一般的好,就像儿子孝敬他的母亲一样,康熙帝对孝惠的关心做到了无微不至,日常的请安问礼当然必不可少,康熙帝从来没有忘记过,许多盛大的活动也会让她随行,一向节俭的康熙帝不惜巨资为孝惠皇后修建宁寿宫,他对孝惠皇后的孝心可见一斑。

康熙帝与顺治帝对孝惠皇后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顺治皇帝对孝惠皇后有一些偏见,若不是有孝庄相助,恐怕孝惠难以进宫,更不要说得到晋升皇后的机会,很多人认为孝惠皇后未能为顺治帝生下儿女,也是她不被顺治帝待见的原因,不过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孝惠皇后能够延续56年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孝庄皇后,她为孝惠在宫中的发展铺平道路,因此孝惠进宫以后几乎没有遇到过太大的困难。孝庄死后孝惠悉心照顾康熙帝,等到他长大成人之后又报答孝惠皇后,她又重新走向人生巅峰。孝惠皇后的功过且不说,她在宫中的发展可谓一马平川,顺风顺水,完全不像慈禧等人那样需要勾心斗角才能立足于后宫。当然孝惠皇后也是不幸的,作为女人她并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相处,在顺治帝身旁一直被冷落,一生也没有子嗣,好在她有一个堪比亲生儿子的康熙帝,对她悉心照料,让这位当了56年的皇太后可以不留遗憾的死去。


尚武菌


清朝历史上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原本与皇后之位无缘的她在顺治皇帝的首位博尔济吉特被废后在孝庄皇太后的推荐下成为了顺治皇帝的继后,这位十四岁便成为大清皇后的博尔济吉特氏是清朝第四位来自蒙古的皇后,也是清朝最后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但是她在皇后之位上仅坐了7年时间便因为顺治皇帝的病逝而成为了皇太后,并且在皇太后的位置上一坐就是56年。

孝惠章皇后一生不得顺治皇帝宠爱,但是却在后位(包括皇太后)上一坐就是63年,是中国历史上居后位时间最长的皇后。虽然在顺治一朝,孝惠章皇后不受宠爱,但是在顺治皇帝去世后的康熙一朝,作为嫡母的孝惠章皇后却受到了康熙皇帝一生的孝顺,并且最终以77岁高龄安然辞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顺治继后,一生无宠:

顺治十年八月,顺治皇帝的元后博尔济吉特梦古青被顺治皇帝以“志趣不合”为由废为静妃,梦古青被废后,顺治皇帝意欲将自己宠爱的董鄂妃扶立为继后,但是这招致了孝庄太后的坚决反对,顺治皇帝无奈只能将心爱的董鄂妃封为皇贵妃,为了防止董鄂妃成为皇后,也为了保住蒙古和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利益,孝庄太后在梦古青被废后的第二年,将自己的一位年仅13岁的侄孙女册立为了皇后,这便是顺治皇帝的继后,也就是历史上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被封为皇后之后,如同之前被废的博尔济吉特氏一样,仍旧不为顺治皇帝所宠爱,顺治皇帝只宠爱董鄂妃一人,而孝惠章皇后和顺治皇帝的其他嫔妃一样,只能常年独守空房,可以说从孝惠章皇后嫁给顺治皇帝开始,直到顺治皇帝驾崩,这位年轻的皇后从未得到过顺治皇帝的丝毫宠爱。

康熙继位,两宫并尊:

顺治十八年,24岁的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年仅八岁的康熙皇帝即位,康熙即位后,其母佟佳氏母凭子贵晋为圣母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凭借康熙嫡母的身份被尊为母后皇太后,皇太后孝庄则晋位太皇太后,成为了宫中最为尊贵的长辈。但是康熙朝的两宫皇太后并尊的局面仅仅持续了两年便因为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病逝而结束了,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于康熙二年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孝康章皇后因此成为了康熙皇帝的唯一母后。

侍奉孝庄,抚育康熙:

康熙二年,24岁的慈和皇太后佟佳氏溘然长逝,此时康熙皇帝才9岁,两年之内,年幼的康熙皇帝先后失去自己至亲至爱的父母,从此成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而教导抚养年幼的康熙皇帝的责任则落到了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身上,祖孙二人从此相伴近三十年。鲜为人知的是,除了孝庄太皇太后之外,还有一位女性,也参与了抚养年幼康熙皇帝的队伍,她就是顺治皇帝的继后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是康熙皇帝的嫡母,两人一生前后相伴长达六十年之久,这样的尸谏远远超过了康熙与生母及祖母的相伴时间。一生无儿无女的孝惠章皇后将康熙皇帝视如己出,康熙皇帝对于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嫡母也是孝顺之至。

康熙诚孝,高龄辞世:

康熙二十八年,宁寿宫落成,康熙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请孝惠太后入居,康熙皇帝北巡,还专门派人为太后送回当地的特产,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还亲自侍奉太后南巡,之后的孝惠太后的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康熙帝均亲制词赋并大礼以祝,但是孝惠太后却一公众应该“例行节俭”为由下令停止了。孝惠太后不在乎一己尊荣、深明大义让康熙皇帝深为感动的同时对这位母后更加尊重了。

康熙五十六年,孝惠太后病重,已经是64岁的老人的康熙皇帝此时也在患病之中,康熙皇帝的双脚已经肿的无法走路,却仍坚持到孝惠太后的床前亲侍汤药,太后弥留之际时,康熙皇帝在床前大呼:“母后,母后,儿在此。”此时孝惠太后已经不能说话,只能拉着康熙皇帝的手,母子二人的相视,竟然成为了永别。孝惠太后崩逝后,康熙号恸欲绝,坚行割辫之礼。

康熙五十六年,任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享年77岁,康熙皇帝尊谥其为孝惠章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