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她是大清史上三位最著名的皇后之一,雖沒有孝莊的赫赫政績、慈禧的位高權重,然而,她年僅三十七歲的生命卻近乎完美,被後人譽為“大清第一賢后”。

一、被雍正一眼相中,指定她為弘曆(乾隆)的福晉。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傅恆姊。富察氏比乾隆小一歲。出身高貴的她,溫婉淑儀、端莊嫻靜。

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孝賢純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

富察氏九歲那年,一天雍親王突然來訪,看到書桌上抄錄的經文,有歐陽詢之骨、柳公權之風,便問出自何人之筆。富察氏的父親答道:“是拙女習字。”雍正讓小格格當面寫來,格格略加思索,提筆敬抄錄了康熙大帝的一首五言絕句《古北口》:

斷山逾古北,石壁開峻遠。

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

雍正問她,能否解釋詩意?

格格說:“師傅已講過,‘在德不在險’一句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長城雖險固,沒有德政、明政,再好的天險也擋不住我們英勇的滿族。修仁德才能治理天下。”

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雍正皇帝(1678.12.13-1735.10.08),

富察氏的聰慧給雍正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富察氏十六歲參加選秀時,被雍正帝一眼相中,指定她為弘曆的福晉。那時,弘曆早已被秘密立為儲君。雍正是在為弘曆選擇一位未來的皇后。他以其明君的獨到慧眼,選出了大清王朝的一代賢后!

二、乾隆稱她為“古今賢后”。乾隆即位後,立富察氏為中宮皇后。他在詩中讚美妻子“姿容窈窕”,不僅指她外表美麗,更指她由內在表現出來的美好樣子。

富察皇后是乾隆精神上的紅顏知己。她陪他一起吟詩作畫、撫琴泛舟。她耐心傾聽他的心聲,懂得他心之所想,盡心幫他達成所願,與他同喜同憂,替他分憂解難。

乾隆時常掛念各地的降雨情況。遇到乾旱,富察皇后與丈夫一同擔憂、一同祈天降福,每逢旱情之後的雨雪降臨,他們又一同欣喜,相擁慶賀。

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弘曆(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出生於雍親王府

在生活上,皇后對乾隆也是備至呵護。一次,乾隆帝患疥瘡,愈後體弱,醫生囑咐須靜養百日。皇后就住到皇帝寢宮的外屋,無微不至地親自照料,直到皇帝完全康復。

乾隆帝納了不少妃嬪,但三千佳麗,他最愛的只有皇后一人。雍正帝賜弘曆號長春居士。乾隆登基後,就將以自己名號命名的紫禁城長春宮、圓明園長春仙館賜給愛妻居住。他說,他對皇后是“一日不見如三月”,足見對她的深深依戀。

皇后從不恃寵而驕,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喜歡佩戴珠玉。

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乾隆大閱圖

一次,乾隆對她談起先帝創業時的關外舊俗:衣物都是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在袖口當點綴的,不像當今皇宮中用金線銀線精繡成裝飾物。

事後,有心的皇后特意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了一個滿人隨身的荷包,送給乾隆。乾隆大為感動,從那以後,他一直把這個荷包帶在身邊。看到它,就想起先帝創業的艱辛,提示他不忘祖宗本色,也寓有夫妻恩愛珍重之意。

乾隆重孝道,善解人意的皇后就替他恪儘子女本分。

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乾隆南巡圖(局部)

對待乾隆的生母——皇太后鈕祜祿氏,她如同對自己的生母一樣,朝夕承歡,噓寒問暖。太后出身寒微,且與她性格迥異,可皇后待婆婆極為謙卑恭敬,毫無驕矜之色,太后逢人就誇她孝順,一日也離不開這個兒媳。

宮闈內政都由皇后主持,乾隆稱讚她“治事精詳”、“輕重得體”,使六宮上下,自妃嬪以至宮人,無不感恩守法,心悅誠服。她不施心機,以德服人,對屬下平和有禮,慈愛、公平。

她的溫柔陪伴、她營造的祥和後宮,使乾隆能夠心無旁騖地治理天下。乾隆認為,他的千秋帝業有皇后一份功勞,稱她是“古今賢后”。

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乾隆南巡圖(局部)

三、因悲生疾。然而,作為一個母親,富察氏是不幸的。婚後次年生下的第一個孩子皇長女,不久就離世了;嫡長子永璉,七歲就被密定為皇太子,乾隆稱他“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沒想到剛過兩年永璉就因病夭亡。

幾年後,富察氏生下幼子。乾隆稱其“聰穎殊常”,起名永琮,意為繼承大統之人。可小皇子未滿兩週歲,就因出天花不幸身亡。八年之中,所生的四個子女,竟有三個夭折。接二連三的打擊,使皇后富察鉗工悲悼成疾。

四、病逝於南巡途中。在幼子去世三個月後,乾隆和太后要東巡山東。皇后大病初癒,卻不顧自身安危,執意隨駕侍奉。她說她夢見了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病好後應該去泰山還願。乾隆答應了她的請求。一路上,祭孔廟、謁孔林,登泰山,遊趵突泉、歷下亭。返京途中,舟車勞頓,皇后受了風寒,最終病逝於德州船中,享年三十七歲。

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乾隆南巡圖(局部)

五、無限哀思。皇后的病逝讓乾隆悲慟不已。他不許其他嬪妃再去皇后生前住過的長春宮居住。皇后生前所居的長春宮內,凡是她使用過的奩具、衣物等,全都保留,一切按原樣擺放。這樣保留了四十多年,每年他都親臨憑弔。

乾隆帝親擬、賜予皇后諡號為“孝賢”,這在清朝沒有先例。因為他想起皇后生前的遺願:早在皇貴妃去世時,乾隆賜諡為慧賢。富察皇后在一旁說:“他日賜我以‘孝賢’,可以嗎?”

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很長一段時間,乾隆都沒有再立皇后。他說,實在是因為我與孝賢的恩情年深日久,任何人都無法取代。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但真正能流傳於後世的一百多首,都是為悼念孝賢純皇后而作。每年的忌辰,乾隆無不親臨,最後一次已是八十六歲。

他們相守二十二年,乾隆竟追思了她五十一年。

很難想象,乾隆面對後宮佳麗三千人,卻能做到對自己髮妻二十年如一日的獨寵。髮妻過世後精神恍惚,性情大變。如果這都不算愛,那真正的愛情會是什麼樣子呢?

她是乾隆追思了五十一年的皇后

裕陵(乾隆與兩位皇后、三位皇貴妃的合葬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