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赫哲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的三江流域。赫哲族人過去穿魚皮衣,有犬陪伴,並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形成了具有明顯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而每次說起赫哲族,我還會想到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的佳木斯。

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為滿語,意譯為“站官屯”或“驛丞村”。在這片廣袤的黑土地下,沉澱著歷史的厚重,這裡曾是肅慎之國、挹婁古都、五國聖地、以及滿族故鄉。

佳木斯資源豐富、土地廣袤,是世界上重要的黑土平原之一,區域內江河縱橫,大小湖泊星羅棋佈,自然保護區眾多,其中,三江溼地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沼澤溼地,還是世界僅有的原始溼地之一。當地除了美麗的原始風光,還有著獨特的民族美食。

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朝鮮族冷麵

朝鮮族冷麵是很常見的佳木斯美食,原因是這是東北地區很有特色的麵食,現在已經全國知名了,到了佳木斯怎麼能不吃呢?

冷麵,起源於高麗朝時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朝鮮族冷麵,是從十九世紀末隨朝鮮族人口遷入傳入中國,至今約有150多年的歷史。它主要原料有蕎麥粉、小麥面和澱粉,也有用玉米麵、高粱米麵和土豆澱粉的。加以牛肉湯或雞肉湯,然後在麵條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雞蛋、蘋果片、香油等調料。

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朝鮮族同胞不僅在炎熱的夏天愛吃冷麵,而且在寒冬臘月裡也喜歡吃冷麵。除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外,北京、瀋陽、哈爾濱、長春等大中城市也都設有朝鮮族冷麵館。

朝鮮族自古有在農曆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麵的習俗,說是這一天吃上長長的冷麵,就會長命百歲,故冷麵又被稱作"長壽麵"。更值得一提的是,朝鮮族還對冷麵做了多方面的改良,有用多種中藥熬製後兌冷麵湯中。所以在夏季吃冷麵,不僅清涼更有解暑作用。

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打糕

打糕,朝鮮族的傳統麵食,舊時農曆三月祭祀時以之供神。其做法講究:用糯米或黃米以水淘洗淨,黃豆炒熟磨鹹細面備用。將糯米煮成飯盛於木槽內,用木榔頭蘸水略搗之使成泥狀,倒於事先備好的石板上,再以木榔頭蘸水將其打成麵餅;邊打,邊以人從旁撥之,使其厚薄均勻,打好後上撒豆麵食用。

第一次打出者稱"擦臺糕",一般不用作供神;第二次以後打出者因石板面已乾淨方可用之。糯軟粘柔,芳香濃郁。因為用木槌打製而成,糕韌勁道,裹以黃豆粉,美味非常。

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赫哲塔拉哈

赫哲塔拉哈,赫哲族特色小吃。塔拉哈是赫哲語,意思是烤生魚。當地的漁民把鮮魚放在火上燒烤一下,半生不熟,用鹽一拌既可食用。

赫哲人烤制塔拉哈選料是很講究的,尤以幼鱘幼鰉烤製出來的才是精品。因為,這兩種魚肉質細嫩無刺,魚骨全是可食的脆骨,且有名貴的魚筋,所以才"適口"。烤制時,先將幼魚清洗乾淨,然後連皮帶骨切成手指寬的圓片,用一頭削尖的鮮木棍串起來,放在篝火上翻動烤制。

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當魚皮噼啪炸響,滋滋冒油,一股魚香溢出時,烤制便完成了。吃時,把魚片蘸上用米醋、細鹽、辣椒油、味素調好的調料,一口咬下,魚表滾燙,口裡卻是冰涼的,特別適合盛夏季節食用。

清燉熬花魚

這是一道味道極佳的東北名菜,將熬花魚放入雞湯中,加上輔助調料一起燉煮,最後放古月面與醋調成酸辣口味而食。一般鰲花魚成菜顏色白、湯味鮮、肉嫩味美。魚鮮與雞湯的肉香融合,香醇濃郁,純白的湯頭,配上鮮嫩的魚肉,絕對讓你食後難忘。

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說罷美食,再說回赫哲族,眾所周知,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它源自東海女真赫哲部,至今保有一些有趣的傳統習俗。

在男女青年訂婚的過程中,要擺酒宴宴請雙方的長輩和媒人;迎親時,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時,新娘要面朝牆“坐福”,直到送親的人散席離去後,才可下地並與新郎一起共吃豬首豬尾,意為夫領婦隨,團結和睦。

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赫哲族婦女生小孩時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鯽魚湯、嗄牙魚湯、兔子肉湯以及“莫溫古飯”、面片、麵湯、雞蛋等食品。還有產後三天內不能吃青菜,在坐月子期間均吃滾燙的熱飯等。

赫哲族人死後,必須用麵粉製成油炸薄面塊和各種形狀的薄面點心,供在桌上,參加悼念活動的人們也食用。

具有東北內陸特色的赫哲族文化

赫哲族相信“萬物有靈”,萬物都是神在主宰。農曆三月初三,九月初九是赫哲族人的“鹿神”節(亦稱跳太平舞),意為求神驅鬼消災求福,保護全村人口興旺,祈求漁獵豐收。農曆五月十五是赫哲族人“烏日貢”節河燈活動,祈求“河神”保佑全家太平和喜獲豐收。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