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50)

题记 那年那月那日头, 那山那水那河流。 自传体家族纪实小说, 再现家族历史, 尊重史实, 尊重历史人物, 谨以此文献给我故去的亲人。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01.似曾相的大姑

2018年,王氏家族的许多亲人,看到我在今日头条发表的《我的家在东北》系列连载家史故事后纷纷留言和我取得联系,彼此加微信并建立了亲友群。一年多的沟通,大家达成共识:再续王氏家谱,让更多的王氏后代能归宗认祖,知道自己的家族史。

在和亲人群的聊天过程中,重新确认了王氏家族闯关东的时间、地点及众多人物的生平事迹,详实了过去的许多事情,这其中就有我似曾相识的两位亲姑姑。

三十年代,王氏家族在西洼荒分完家后,我家这支就从望奎县西洼荒五井子的先锋乡,搬到呼兰河畔惠头乡头井子的吴广发屯。搬家之前,我的大姑,就已经嫁到惠头乡头井子的贾家店村,与贾平安结婚了。

娘曾多次提起我的大姑,说她虽然结婚时年龄小,十几岁的样子,但人有心计会过日子,嫁到婆家后不挨欺负。

解放前,大姑家从贾家店村搬到了内蒙古的阿荣旗。资料上说,阿荣旗是山东人闯关东的终点,最后一站。后来,大姑父又把家搬到了内蒙古扎兰屯的镶黄旗。娘说,大姑每次回来,她都会带一些草原特产白蘑菇和大兴安岭的榛子。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大兴安岭的榛子

印象不是太深,但我依稀记得大姑坐在炕沿上,用斧子砸榛子给我们吃。大姑长得白净秀气,个头不矮。大姑爱说爱笑,干活麻利,边干活边砸榛子给我们吃,榛子的硬壳把木方子做的炕沿硌成一个个小坑。

大哥对大姑的印象深刻,他说:大姑家先是在阿荣旗开荒种地,后到扎兰屯镶黄旗草原上养殖放牧,靠劳动致富,日子过的殷实富裕。大姑回娘家,里外三新,穿戴的好。头戴金丝绒无沿帽子,身着金丝绒紧袖上衣和裤子,还用金丝绒布条系着裤脚。我当时年龄幼小,对这些没有太多的印象。

五十年代末的一天,家里接到大姑父贾平安的来信,信中说大姑病重,希望娘家人能尽快去并善后大姑的后事。爹的眼圈红了。那时儿,我大爷大娘已经搬到了伊春,住在小兴安岭朗乡的深山里。交通不便,通讯也不发达,写信通知已来不及了。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草原特产白蘑

第二天,我爹请假歇工,他独自去内蒙古阿荣旗红花梁子村奔丧。

当我爹紧赶慢赶地赶到大姑家时,气若游丝的姑姑竟回光返照,费劲地睁开眼,张了张嘴。人已经说不出话了,但看到她的娘家弟弟,还流了眼泪。

几天后,爹回来,他红着眼圈告诉我娘:他大姑没了,丧事很隆重,人是厚葬的,穿了十三件装老衣服。用的是厚松木花头棺材,埋在了红花梁子上了。

2019年,王氏家族续写家谱,经望奎县工商局堂兄王志才和我弟弟王志钢考证,确认了我大姑贾王氏是1906在望奎县西洼荒出生,1958年在阿荣旗红花梁子村去世,享年52岁。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大姑走后,大姑父贾平安因事几次路过望奎,都来敏西村看望我爹娘。每次,他都会在我家吃一顿便饭,聊聊天,然后再动身办事情。

大姑父是个大高个、体格魁武。长得方脸大耳。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上还有二个酒窝,有点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

大姑父从扎兰屯镶黄旗等牧区,往黑龙江绥化一带的农业区倒腾牛马,往返经商。大姑父穿戴讲究,身穿羔羊皮袄,脚蹬毡嘎哒羊毛皮靴,头上戴着狐狸皮帽子。

大姑父到我家来,出手阔绰,进屋就给孩子们十块钱,做为见面礼。那年月农民挣工分,一天工分才勾几毛钱。那时的物价指数低,一块钱顶现在的十元,十块钱相当上百元。

后来,政府禁止倒买倒卖,打击投机倒把,大姑父也不再来我家了,渐渐地竟失去了联系。

2015年7月4日, 第二届中国呼伦贝尔市旅游节暨阿荣旗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开幕, 我专程驱车去阿荣旗,去看看阿荣旗的人文环境,也顺便看看红花梁子村,找一找大姑父家,看看村里是否还有大姑父家的后人。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作者拍摄于阿荣旗

02.阿荣旗风光

阿荣旗是呼伦贝尔市的南大门,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南以金界壕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毗邻,是当年闯关东最后一站。

阿荣旗地理环境优越,远古时代人迹罕至 。自清未闯关东开始, 人口增多,旗首府阿集镇。阿荣景色秀丽,土地肥沃,是一片无污染的净土,境内山峦起伏,山清水秀, 烟波浩渺,四季迥然,森林稠密,草原湿地湖泊分布在山谷之中,田野耕地,农庄在山上、山腰、山下的丛林中时隐时现,空气清新满目翠绿。境内居住的蒙古族、汉族、鄂温克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多民族聚集的乡镇,生态环境良好,天蓝水清,无低产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以农林牧副渔业为主,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景区特色别具一格,乡村旅游别有洞天。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仲夏的阿荣旗,空气清新,微风送爽,颇具蒙古风情,鄂温克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和汉蒙等多民族融合的城市乡村特色,阿荣旗是英雄王杰的家乡, 王杰纪念馆巍然屹立在旗首府阿集镇广场。

阿荣旗是革命老区, 抗联第三军的营地,抗联英雄园已成为国家级AA旅游区,民族风情游,红色体验游,自然风光游,绿色生态游,打造了美丽阿荣四大生态旅游特色,给游客带来清新愉悦的体验。

阿荣旗乡村旅游文化节,栽好梧桐树, 引来了金凤凰。4+1城市旅游俱乐部,各大媒体采访团,500余个旅行社,几百个户外群, 驴行天下俱乐部,云集阿荣旗,以旅游文化特色带动阿荣旗住宿餐饮购物招商等经济发展。阿荣之美,更美的先进的思维和发展理念,山美水美人更美。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给人感触最深的还有阿荣旗的乡镇的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城乡卫生管理,堪称典范。城镇建设气势恢宏,马路宽阔街道敞亮,马路楼宇的亮化美化,俱有现代观念,可堪称一流。风景树木草坪绿化,可与地级市媲美。环城公路和镇外公园,高速公路,乡村公路与自然山水辉然连成一体,很少有人造景观痕迹, 既体现少数民族特色,又有和内地相融的特点。特别是城乡环境,使人为之赞叹,乡镇街道上,没有我们常见的废纸屑,塑料袋等垃圾飞舞。高层多层楼房规划设计合理,错落有致整齐划一,没有个别北方小县城常见的土里土气,没有北方小县土包子开花的感觉! 乡村建设颇具特色,房屋墙体颜色一致,或白墙红瓦或红墙蓝瓦或黄墙绿瓦。

阿荣旗城镇不“土”,乡村不“屯”,游人感慨,惊叹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内蒙的高速公路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路况极好。城市管理乡村建设太好了,让我们感到了差距、不足。不走不知道,不看不知道,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环保意识太强了。例如,登山的栈道一般都在山上凿石头铺台阶,或用水泥做台阶,进入阿荣旗沿途仙人洞,库伦沟景区看到的都是在山坡搭建木质栈道,没有动过和破坏山上的石头和绿色植被,少数民族地区的环保意识,应是我们学习的样板,城乡卫生建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阿荣旗巍巍的青山,清澈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松青柳绿。刻意保护的大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林内栖息着野猪、狐狸、狼、野兔、狍子等野生动物。森林公园草深林密,松涛阵阵,白桦笔直,野花飘香,冬季还可进行狩猎活动。大家沿路欣赏美景,攀栈道登山,畅游库伦沟原生态森林公园,上白桦岭, 下阿伦河, 尽享阿伦河漂流的乐趣,几百条游艇在阿伦河湍急清澈的河水中漂流荡漾,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如醉如痴,争相拍照, 把美色美景,定格在照相,录像的画面上。

淳朴好客风俗各异的阿荣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古族舞蹈优美,歌声浓厚豪放,鄂温克族堪达罕舞,达斡尔族的野猪舞,库木勒(柳蒿芽)舞,朝鲜族长鼓舞,四季歌舞,哲辉冷舞,汉族的农乐舞,丰收舞,别具一格。整场晚会乡村特色浓郁,蒙古族奶茶飘香,手扒肉,烤羊肉,味美诱人,鄂温克的生拌狍肝,达斡尔族的柳蒿芽生津可口,朝鲜族的狗肉,辣白菜,狗肉汤,汤鲜味美。阿荣旗景色美如画,乡村旅游别有洞天,阿荣美、美不胜收。

我驱车走了阿荣旗的几个乡镇,问了很多当地人,谁都说不清红花梁子村在那里。历史变迁,很多老村屯因政治环境的变化,改成时髦的名字了。

可惜,我没找到红花梁子村。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03.苦命的老姑

老姑和我娘同岁,在我爹娘结婚的头一年,即1944年,她嫁给了王朝佐屯的夏老四。

没出阁前,她就患上了肺结核病。肺结核,又叫痨病,一种消耗性的疾病,类似现在的癌症,那年代,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解放后,有了青霉素、链霉素等特效药,肺结核病才不再是绝症。记得电视剧《父母爱情》里,梅婷饰演的资本家小姐安杰,和军官江德福已经拜拜了,因为侄子得了肺病,在哥嫂的哀求下,不得不去求大老粗江德福,才在江德福的帮助下,在军队医院批到几只链霉素,救了侄子的命。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当年的东北偏僻农村,不要说家里穷,就是有钱人家,也讨不着这两样药。

老姑吃过一些中药,但都没有什么效果,病就一直拖着。人总是病病歪歪的,咳嗽不断,再后来人瘦的如杨柳。肺结核这病挺折磨人,经常是下午发烧,出虚汗,浑身疼痛,让人虚的没有力气,

夏老四家是贫农,靠给地主家扛劳筋度日。东北农村男多女少,打光棍的男人多。夏家人明知老姑的身体不好,还是娶了一个病秧子。少出彩礼给夏老四做媳妇,夏家人口多,兄弟五个。

结婚后,夏老四积极为媳妇治病看中医。娘说:你老姑看到中药汤子就恶心,甚至闻到中药味就呕吐。

靠了八年,老姑病入膏肓。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按东北农村的丧葬风俗,亲人快咽气时,长子得站在院门口的方凳子上,手举扁担脸冲西南,给逝去的亲人指明路。老姑无儿女,侄子夏富生替补。富生学着阴阳先生,连喊:四娘、,四娘、三条大道走中间!四娘,你老走西南大路!四娘,你上明光大道!

等到入棺时,通常是长子捧头,次子捧脚,情况特殊只得由老姑父夏老四捧头,老姑父的弟弟夏老五捧脚,我爹和村里众人帮忙,才放入棺内。阴阳先生又在老姑的脚两边放些金银纸,以示脚踏莲花。

侄子富生,鹦鹉学舌地学说: 四娘,四娘,住新房,离了旧房住新房,祖祖辈辈大吉祥。

人走了,在家停尸三天。本来一切都挺顺利的,可谁知道,在出灵时,竟发生了诈尸。

若干年后,娘心有余悸地学给我说:开光时,你姑从棺材里坐了起来,瞪着熘灯一样的大眼睛,手拍着棺材板说胡话。好家伙,你老姑把人吓得浑身发抖,光听说过死人诈尸,可是谁见过啊!当时多亏请的阴阳先生见过世面,他没筛糠,赶紧烧香上供烧纸超度,你姑才又躺下了。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炸尸这事,长大后,我也听他人说过,无法科学解释。

迷信的说法是:人死时,有时胸中还残留一口气,如果被猫狗鼠什么冲了就会假复活,动物灵魂附体到尸体,即平常说的诈尸。但是这一口气完全不能支撑起生命,只会像复活的尸体野兽般的乱咬。最后那口气累出来倒地,才算彻底死了。

360百科给的解释是

迷信传说:诈尸即动物灵魂附体到尸体。

诈是一种乱。

人死时有时胸中还残留一口气,如果被猫狗鼠什么冲了就会假复活,动物灵魂附体到尸体,即平常说的诈尸。

当代中国最有名的诈尸传说是1996黑龙江所谓"猫脸老太太" 事件。不能证明是真的出现诈尸现象,但是当年的该传说事件流传很广,小学生杂志当时还专文辟谣。

民间传说,人将死之时,及下葬时期,不能让动物接近。

传说:人死亡以后,身体电场(生物场)已经不存在,但是由于周边猫、狗等(如有毛皮动物产生的电离子)会对死亡的身体有作用,会引起死者的某些生命特征反应。

诈尸不同于复活: 诈是一种乱。复活指本人复活或他人灵魂上某人尸体。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我猜想:老姑当初可能是深度假死!她死后昏迷三天借着地气,又缓了过来,但终因体力不支彻底绝气身亡。

我可怜的老姑,以这样的方式和她的亲人做了最后的告别。

丧事尽管出了差头,但该继续的还得进行。等到老姑又躺下,阴阳先生也壮着胆,赶紧说《开光歌》:

开眼光,观明堂。

开鼻光,闻供香。

开嘴光,吃牛羊。

开耳光,听四方。

开手光,手握经书奔四方。

开脚光,脚踏莲花上天堂。

战战兢兢的福生子,手拿倒头饭中间的那个棍蘸上白酒,象征性的在老姑五官、手脚的相应部位点一点。完了,阴阳先生取下掩口钱,拌脚线,让亲人看最后一眼,用木把上拴着白孝布条的斧头,砸寿丁封棺材盖。

伴随着阴阳先生一声高亢大喝:起灵!走了!走了。六个人用杠子大绳,把棺材抬上马车,大侄子夏福生下跪磕头,双手举过头顶摔碎丧盆。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夏富生打着灵头幡,走在马车前边,村里人稀稀落落地跟着灵车,撒下纸钱,将老姑埋葬在荒草稀凄的南山坡上。

按当地的说法,出灵时配偶不上坟地(怕被带走)。女人也不上坟地。老姑去世,我娘给老姑哭了灵,但没去坟地。

如果按娘说的,老姑和娘是同岁,娘是1924年出生,姑姑夏王氏(1924一1951),卒年是27岁。

如果按望奎县工商局王志才和我弟弟王志钢的推算,老姑夏王氏1918年在望奎县西洼荒出生,1951年在王朝佐村(头井子惠头乡敏西村)去世,卒年32岁。

姑姑们的事,只能写到此了。

当年因为年幼,关于姑姑知之甚少,二个姑姑家的情况都是后来听说的。

据娘说,老姑去世一年后,老姑父夏老四也去世了。

当年,我没离开农村时,见过老姑父的弟弟夏老五。夏老五和我家住前后该(街),他和我爹搭过班子。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东北(50)

1971年,我爹又当选连任了队长,夏老五当选了生产队的副队长,他领着社员们下地干活。17岁的我,已经上高中了,但每个星期天节假日,我都去生产队参加劳动。那天秋收,我用小镰刀割谷子。夏老五冲我说:二安子,你割几刀,让我看看,你割地中不中?

我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我没含糊,站在四条垄中间,弯腰低头左右开弓,用小镰刀贴地皮割谷子,很快就割出十几米远,谷茬子割的齐刷刷的,谷铺子放的平平整,很规矩错落有致。

夏老五竖着大姆指,夸奖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英雄儿好汉啊! 王二安是一把手,干活和他爹一样!嗖嗖的!头一回割地,手把(割的)就这么利索!中!中!他的一番话,引来社员们啧啧称赞。

夏老五的几个儿女,夏富生,夏富才,夏富发,夏桂芹也都在生产队务农。1971年11月,我转学,离开农村去兵团,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们,这一晃就是几十年。

(未完待续)

2018.2月于海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