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東北(50)

題記 那年那月那日頭, 那山那水那河流。 自傳體家族紀實小說, 再現家族歷史, 尊重史實, 尊重歷史人物, 謹以此文獻給我故去的親人。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01.似曾相的大姑

2018年,王氏家族的許多親人,看到我在今日頭條發表的《我的家在東北》系列連載家史故事後紛紛留言和我取得聯繫,彼此加微信並建立了親友群。一年多的溝通,大家達成共識:再續王氏家譜,讓更多的王氏後代能歸宗認祖,知道自己的家族史。

在和親人群的聊天過程中,重新確認了王氏家族闖關東的時間、地點及眾多人物的生平事蹟,詳實了過去的許多事情,這其中就有我似曾相識的兩位親姑姑。

三十年代,王氏家族在西窪荒分完家後,我家這支就從望奎縣西窪荒五井子的先鋒鄉,搬到呼蘭河畔惠頭鄉頭井子的吳廣發屯。搬家之前,我的大姑,就已經嫁到惠頭鄉頭井子的賈家店村,與賈平安結婚了。

娘曾多次提起我的大姑,說她雖然結婚時年齡小,十幾歲的樣子,但人有心計會過日子,嫁到婆家後不挨欺負。

解放前,大姑家從賈家店村搬到了內蒙古的阿榮旗。資料上說,阿榮旗是山東人闖關東的終點,最後一站。後來,大姑父又把家搬到了內蒙古扎蘭屯的鑲黃旗。娘說,大姑每次回來,她都會帶一些草原特產白蘑菇和大興安嶺的榛子。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大興安嶺的榛子

印象不是太深,但我依稀記得大姑坐在炕沿上,用斧子砸榛子給我們吃。大姑長得白淨秀氣,個頭不矮。大姑愛說愛笑,幹活麻利,邊幹活邊砸榛子給我們吃,榛子的硬殼把木方子做的炕沿硌成一個個小坑。

大哥對大姑的印象深刻,他說:大姑家先是在阿榮旗開荒種地,後到扎蘭屯鑲黃旗草原上養殖放牧,靠勞動致富,日子過的殷實富裕。大姑回孃家,裡外三新,穿戴的好。頭戴金絲絨無沿帽子,身著金絲絨緊袖上衣和褲子,還用金絲絨布條繫著褲腳。我當時年齡幼小,對這些沒有太多的印象。

五十年代末的一天,家裡接到大姑父賈平安的來信,信中說大姑病重,希望孃家人能儘快去並善後大姑的後事。爹的眼圈紅了。那時兒,我大爺大娘已經搬到了伊春,住在小興安嶺朗鄉的深山裡。交通不便,通訊也不發達,寫信通知已來不及了。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草原特產白蘑

第二天,我爹請假歇工,他獨自去內蒙古阿榮旗紅花樑子村奔喪。

當我爹緊趕慢趕地趕到大姑家時,氣若游絲的姑姑竟迴光返照,費勁地睜開眼,張了張嘴。人已經說不出話了,但看到她的孃家弟弟,還流了眼淚。

幾天後,爹回來,他紅著眼圈告訴我娘:他大姑沒了,喪事很隆重,人是厚葬的,穿了十三件裝老衣服。用的是厚松木花頭棺材,埋在了紅花樑子上了。

2019年,王氏家族續寫家譜,經望奎縣工商局堂兄王志才和我弟弟王志鋼考證,確認了我大姑賈王氏是1906在望奎縣西窪荒出生,1958年在阿榮旗紅花樑子村去世,享年52歲。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大姑走後,大姑父賈平安因事幾次路過望奎,都來敏西村看望我爹孃。每次,他都會在我家吃一頓便飯,聊聊天,然後再動身辦事情。

大姑父是個大高個、體格魁武。長得方臉大耳。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臉上還有二個酒窩,有點像紅燈記裡的地下黨員李玉和。

大姑父從扎蘭屯鑲黃旗等牧區,往黑龍江綏化一帶的農業區倒騰牛馬,往返經商。大姑父穿戴講究,身穿羔羊皮襖,腳蹬氈嘎噠羊毛皮靴,頭上戴著狐狸皮帽子。

大姑父到我家來,出手闊綽,進屋就給孩子們十塊錢,做為見面禮。那年月農民掙工分,一天工分才勾幾毛錢。那時的物價指數低,一塊錢頂現在的十元,十塊錢相當上百元。

後來,政府禁止倒買倒賣,打擊投機倒把,大姑父也不再來我家了,漸漸地竟失去了聯繫。

2015年7月4日, 第二屆中國呼倫貝爾市旅遊節暨阿榮旗第二屆鄉村旅遊文化節開幕, 我專程驅車去阿榮旗,去看看阿榮旗的人文環境,也順便看看紅花樑子村,找一找大姑父家,看看村裡是否還有大姑父家的後人。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作者拍攝於阿榮旗

02.阿榮旗風光

阿榮旗是呼倫貝爾市的南大門,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南以金界壕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毗鄰,是當年闖關東最後一站。

阿榮旗地理環境優越,遠古時代人跡罕至 。自清未闖關東開始, 人口增多,旗首府阿集鎮。阿榮景色秀麗,土地肥沃,是一片無汙染的淨土,境內山巒起伏,山清水秀, 煙波浩渺,四季迥然,森林稠密,草原溼地湖泊分佈在山谷之中,田野耕地,農莊在山上、山腰、山下的叢林中時隱時現,空氣清新滿目翠綠。境內居住的蒙古族、漢族、鄂溫克族、朝鮮族、達斡爾族等多民族聚集的鄉鎮,生態環境良好,天藍水清,無低產出高耗能高汙染企業,以農林牧副漁業為主,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景區特色別具一格,鄉村旅遊別有洞天。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仲夏的阿榮旗,空氣清新,微風送爽,頗具蒙古風情,鄂溫克族,朝鮮族,達斡爾族,和漢蒙等多民族融合的城市鄉村特色,阿榮旗是英雄王傑的家鄉, 王傑紀念館巍然屹立在旗首府阿集鎮廣場。

阿榮旗是革命老區, 抗聯第三軍的營地,抗聯英雄園已成為國家級AA旅遊區,民族風情遊,紅色體驗遊,自然風光遊,綠色生態遊,打造了美麗阿榮四大生態旅遊特色,給遊客帶來清新愉悅的體驗。

阿榮旗鄉村旅遊文化節,栽好梧桐樹, 引來了金鳳凰。4+1城市旅遊俱樂部,各大媒體採訪團,500餘個旅行社,幾百個戶外群, 驢行天下俱樂部,雲集阿榮旗,以旅遊文化特色帶動阿榮旗住宿餐飲購物招商等經濟發展。阿榮之美,更美的先進的思維和發展理念,山美水美人更美。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給人感觸最深的還有阿榮旗的鄉鎮的規劃建設,環境保護城鄉衛生管理,堪稱典範。城鎮建設氣勢恢宏,馬路寬闊街道敞亮,馬路樓宇的亮化美化,俱有現代觀念,可堪稱一流。風景樹木草坪綠化,可與地級市媲美。環城公路和鎮外公園,高速公路,鄉村公路與自然山水輝然連成一體,很少有人造景觀痕跡, 既體現少數民族特色,又有和內地相融的特點。特別是城鄉環境,使人為之讚歎,鄉鎮街道上,沒有我們常見的廢紙屑,塑料袋等垃圾飛舞。高層多層樓房規劃設計合理,錯落有致整齊劃一,沒有個別北方小縣城常見的土裡土氣,沒有北方小縣土包子開花的感覺! 鄉村建設頗具特色,房屋牆體顏色一致,或白牆紅瓦或紅牆藍瓦或黃牆綠瓦。

阿榮旗城鎮不“土”,鄉村不“屯”,遊人感慨,驚歎少數民族地區的變化。內蒙的高速公路鄉村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路況極好。城市管理鄉村建設太好了,讓我們感到了差距、不足。不走不知道,不看不知道,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環保意識太強了。例如,登山的棧道一般都在山上鑿石頭鋪臺階,或用水泥做臺階,進入阿榮旗沿途仙人洞,庫倫溝景區看到的都是在山坡搭建木質棧道,沒有動過和破壞山上的石頭和綠色植被,少數民族地區的環保意識,應是我們學習的樣板,城鄉衛生建設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阿榮旗巍巍的青山,清澈的河水,蔚藍的天空,松青柳綠。刻意保護的大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林內棲息著野豬、狐狸、狼、野兔、狍子等野生動物。森林公園草深林密,松濤陣陣,白樺筆直,野花飄香,冬季還可進行狩獵活動。大家沿路欣賞美景,攀棧道登山,暢遊庫倫溝原生態森林公園,上白樺嶺, 下阿倫河, 盡享阿倫河漂流的樂趣,幾百條遊艇在阿倫河湍急清澈的河水中漂流蕩漾,男人女人和孩子們如醉如痴,爭相拍照, 把美色美景,定格在照相,錄像的畫面上。

淳樸好客風俗各異的阿榮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蒙古族舞蹈優美,歌聲濃厚豪放,鄂溫克族堪達罕舞,達斡爾族的野豬舞,庫木勒(柳蒿芽)舞,朝鮮族長鼓舞,四季歌舞,哲輝冷舞,漢族的農樂舞,豐收舞,別具一格。整場晚會鄉村特色濃郁,蒙古族奶茶飄香,手扒肉,烤羊肉,味美誘人,鄂溫克的生拌狍肝,達斡爾族的柳蒿芽生津可口,朝鮮族的狗肉,辣白菜,狗肉湯,湯鮮味美。阿榮旗景色美如畫,鄉村旅遊別有洞天,阿榮美、美不勝收。

我驅車走了阿榮旗的幾個鄉鎮,問了很多當地人,誰都說不清紅花樑子村在那裡。歷史變遷,很多老村屯因政治環境的變化,改成時髦的名字了。

可惜,我沒找到紅花樑子村。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03.苦命的老姑

老姑和我娘同歲,在我爹孃結婚的頭一年,即1944年,她嫁給了王朝佐屯的夏老四。

沒出閣前,她就患上了肺結核病。肺結核,又叫癆病,一種消耗性的疾病,類似現在的癌症,那年代,奪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解放後,有了青黴素、鏈黴素等特效藥,肺結核病才不再是絕症。記得電視劇《父母愛情》裡,梅婷飾演的資本家小姐安傑,和軍官江德福已經拜拜了,因為侄子得了肺病,在哥嫂的哀求下,不得不去求大老粗江德福,才在江德福的幫助下,在軍隊醫院批到幾隻鏈黴素,救了侄子的命。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當年的東北偏僻農村,不要說家裡窮,就是有錢人家,也討不著這兩樣藥。

老姑吃過一些中藥,但都沒有什麼效果,病就一直拖著。人總是病病歪歪的,咳嗽不斷,再後來人瘦的如楊柳。肺結核這病挺折磨人,經常是下午發燒,出虛汗,渾身疼痛,讓人虛的沒有力氣,

夏老四家是貧農,靠給地主家扛勞筋度日。東北農村男多女少,打光棍的男人多。夏家人明知老姑的身體不好,還是娶了一個病秧子。少出彩禮給夏老四做媳婦,夏家人口多,兄弟五個。

結婚後,夏老四積極為媳婦治病看中醫。娘說:你老姑看到中藥湯子就噁心,甚至聞到中藥味就嘔吐。

靠了八年,老姑病入膏肓。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按東北農村的喪葬風俗,親人快嚥氣時,長子得站在院門口的方凳子上,手舉扁擔臉衝西南,給逝去的親人指明路。老姑無兒女,侄子夏富生替補。富生學著陰陽先生,連喊:四娘、,四娘、三條大道走中間!四娘,你老走西南大路!四娘,你上明光大道!

等到入棺時,通常是長子捧頭,次子捧腳,情況特殊只得由老姑父夏老四捧頭,老姑父的弟弟夏老五捧腳,我爹和村裡眾人幫忙,才放入棺內。陰陽先生又在老姑的腳兩邊放些金銀紙,以示腳踏蓮花。

侄子富生,鸚鵡學舌地學說: 四娘,四娘,住新房,離了舊房住新房,祖祖輩輩大吉祥。

人走了,在家停屍三天。本來一切都挺順利的,可誰知道,在出靈時,竟發生了詐屍。

若干年後,娘心有餘悸地學給我說:開光時,你姑從棺材裡坐了起來,瞪著熘燈一樣的大眼睛,手拍著棺材板說胡話。好傢伙,你老姑把人嚇得渾身發抖,光聽說過死人詐屍,可是誰見過啊!當時多虧請的陰陽先生見過世面,他沒篩糠,趕緊燒香上供燒紙超度,你姑才又躺下了。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炸屍這事,長大後,我也聽他人說過,無法科學解釋。

迷信的說法是:人死時,有時胸中還殘留一口氣,如果被貓狗鼠什麼衝了就會假復活,動物靈魂附體到屍體,即平常說的詐屍。但是這一口氣完全不能支撐起生命,只會像復活的屍體野獸般的亂咬。最後那口氣累出來倒地,才算徹底死了。

360百科給的解釋是

迷信傳說:詐屍即動物靈魂附體到屍體。

詐是一種亂。

人死時有時胸中還殘留一口氣,如果被貓狗鼠什麼衝了就會假復活,動物靈魂附體到屍體,即平常說的詐屍。

當代中國最有名的詐屍傳說是1996黑龍江所謂"貓臉老太太" 事件。不能證明是真的出現詐屍現象,但是當年的該傳說事件流傳很廣,小學生雜誌當時還專文闢謠。

民間傳說,人將死之時,及下葬時期,不能讓動物接近。

傳說:人死亡以後,身體電場(生物場)已經不存在,但是由於周邊貓、狗等(如有毛皮動物產生的電離子)會對死亡的身體有作用,會引起死者的某些生命特徵反應。

詐屍不同於復活: 詐是一種亂。復活指本人復活或他人靈魂上某人屍體。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我猜想:老姑當初可能是深度假死!她死後昏迷三天藉著地氣,又緩了過來,但終因體力不支徹底絕氣身亡。

我可憐的老姑,以這樣的方式和她的親人做了最後的告別。

喪事儘管出了差頭,但該繼續的還得進行。等到老姑又躺下,陰陽先生也壯著膽,趕緊說《開光歌》:

開眼光,觀明堂。

開鼻光,聞供香。

開嘴光,吃牛羊。

開耳光,聽四方。

開手光,手握經書奔四方。

開腳光,腳踏蓮花上天堂。

戰戰兢兢的福生子,手拿倒頭飯中間的那個棍蘸上白酒,象徵性的在老姑五官、手腳的相應部位點一點。完了,陰陽先生取下掩口錢,拌腳線,讓親人看最後一眼,用木把上拴著白孝布條的斧頭,砸壽丁封棺材蓋。

伴隨著陰陽先生一聲高亢大喝:起靈!走了!走了。六個人用槓子大繩,把棺材抬上馬車,大侄子夏福生下跪磕頭,雙手舉過頭頂摔碎喪盆。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夏富生打著靈頭幡,走在馬車前邊,村裡人稀稀落落地跟著靈車,撒下紙錢,將老姑埋葬在荒草稀悽的南山坡上。

按當地的說法,出靈時配偶不上墳地(怕被帶走)。女人也不上墳地。老姑去世,我娘給老姑哭了靈,但沒去墳地。

如果按娘說的,老姑和娘是同歲,娘是1924年出生,姑姑夏王氏(1924一1951),卒年是27歲。

如果按望奎縣工商局王志才和我弟弟王志鋼的推算,老姑夏王氏1918年在望奎縣西窪荒出生,1951年在王朝佐村(頭井子惠頭鄉敏西村)去世,卒年32歲。

姑姑們的事,只能寫到此了。

當年因為年幼,關於姑姑知之甚少,二個姑姑家的情況都是後來聽說的。

據娘說,老姑去世一年後,老姑父夏老四也去世了。

當年,我沒離開農村時,見過老姑父的弟弟夏老五。夏老五和我家住前後該(街),他和我爹搭過班子。

我的姑姑 | 我的家在東北(50)

1971年,我爹又當選連任了隊長,夏老五當選了生產隊的副隊長,他領著社員們下地幹活。17歲的我,已經上高中了,但每個星期天節假日,我都去生產隊參加勞動。那天秋收,我用小鐮刀割穀子。夏老五衝我說:二安子,你割幾刀,讓我看看,你割地中不中?

我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我沒含糊,站在四條壟中間,彎腰低頭左右開弓,用小鐮刀貼地皮割穀子,很快就割出十幾米遠,谷茬子割的齊刷刷的,谷鋪子放的平平整,很規矩錯落有致。

夏老五豎著大姆指,誇獎道: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英雄兒好漢啊! 王二安是一把手,幹活和他爹一樣!嗖嗖的!頭一回割地,手把(割的)就這麼利索!中!中!他的一番話,引來社員們嘖嘖稱讚。

夏老五的幾個兒女,夏富生,夏富才,夏富發,夏桂芹也都在生產隊務農。1971年11月,我轉學,離開農村去兵團,就再也沒有見過他們,這一晃就是幾十年。

(未完待續)

2018.2月於海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