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推遲 浙商銀行“首考”失利

IPO推遲 浙商銀行“首考”失利

中國聯合商報 記者 侯翔宇 實習記者 劉宇鑫 北京報道 日前,浙商銀行(601916.SH)發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初步詢價結果及推遲發行公告”。公告顯示,原定10月24日進行的網上、網下申購將推遲至11月14日,網上路演推遲至11月13日。浙商銀行通過初步詢價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4.94元/股,預計募集金額125.9億元,扣除發行費用1.6億元后,預計募集資金淨額為124.3億元。

IPO推遲

浙商銀行在公告中稱,由於本次發行價格對應的2018年攤薄後市盈率高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佈的行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存在未來發行人估值水平向行業平均市盈率迴歸、股價下跌給新股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

根據《關於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證監會公告〔2014〕4號文)的要求,發行人和聯席主承銷商必須在申購前三週內連續發佈三次投資風險特別公告。因此申購也同步推後三週。

事實上,浙商銀行IPO延後三週並非首例。根據銀行股IPO規定,每股發行價不能低於每股淨資產。僅僅是今年初登陸A股的紫金銀行、青島銀行、青島農商行,均刊出過推遲發行公告,原因一致:新股發行價對應的攤薄後發行市盈率高於所屬行業二級市場市盈率。

業內人士稱:“這個現象很正常,很多銀行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因為市盈率是根據行業平均市盈率決定的,從過往的情況,發行價必須保證1倍靜態PB,這就導致目前很多銀行市盈率很容易就高於行業平均,這個也可以說是制度或者定價上的約束所造成。”

另一個原因是,銀行二級市場市盈率普遍偏低。“目前,銀行板塊整體估值偏低,大部分已上市銀行股的二級市場股價均跌破每股淨資產(破淨)。若銀行新股按照1倍及以上於每股淨資產定價發行的話,則市盈率很容易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機構人士評價稱。

“問題股東”與不良資產偏高並存

早在2009年浙商銀行就開始籌備上市。經過幾輪的增資擴股,現在的浙商銀行無實際控制人,浙江省政府金融投資管理平臺——浙江金控以14.19%持股名列第一大股東。

浙商銀行還有幾個“問題股東”,其中安邦系股東旅行者集團所持7.20%股份、精功集團名下2.43%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經發實業所持0.94%股份,已被司法拍賣或抵債。

2018年浙商銀行淨利潤115億元,與寧波銀行的112億元相差無幾。而同城的另一家杭州市屬城商行杭州銀行於2016年10月27日在上交所上市,每股發行價14.39元,IPO募集資金37.67億元。

雖然在A股上落後了,但浙商銀行在杭州銀行登陸上交所之前半年登陸了港交所。2016年3月30日,浙商銀行港交所掛牌,發售價每股3.96港元,募集115.91億港元(摺合人民幣104.58億元)。按此價格測算,浙商銀行此番A股IPO的AH股溢價率為38.26%。

浙商銀行前身是中外合資的浙江商業銀行,於1993年在寧波註冊成立,由中國銀行(601988)、南洋商業銀行、交通銀行(601328)浙江國際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4000萬美元成立。

受經營範圍等多種因素影響,浙江商業銀行成立十年來,業務發展不理想,資產規模偏小,不良資產偏高。因此中國銀行欲退出,而擁有一家自己的全國性銀行,一直是不少地方政府的夙願,因此浙江省政府欣然接盤。

2004年成立的浙商銀行為唯一一家總部位於浙江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2016年3月登陸香港聯交所,2016年至今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截至今年6月末,該行資產規模突破1.74萬億元,分支機構不斷增加,近兩年已在香港、長沙、武漢、貴陽、青島、南昌等多地設立分行,業務覆蓋區域不斷擴大。

然而,在浙商銀行快速發展的同時,其背後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出來。

發展背後藏隱憂

浙商銀行首任行長龔方樂掌管浙商銀行長達十年,其間,浙商銀行從一家規模不到百億的新設銀行,逐步成長為總資產近6000億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然而龔方樂給浙商銀行的定位是打造中小企業特色業務,但過於限定在中小企業,讓企業發展受限。

其第二任行長劉曉春在位時,浙商銀行圓滿完成了赴港上市和香港分行開業兩件大事。劉曉春提出全資產經營概念,核心是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全過程中,加強與銀行同業、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的合作,實現信貸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金融市場的統籌管理與集約經營。

在他任內,浙商銀行發展迅猛,但高速發展背後也浮現出一些隱憂,比如踩雷樂視網,在寶萬之爭中惹來不少爭議等。

2018年8月6日,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浙商銀行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請求依法凍結賈躍亭及旗下樂視體育、樂視控股、廈門章魚互動等公司共2.06億元資產。資料顯示,2015年7月、9月、10月、12月和2016年4月,浙商銀行分別做了5筆樂視網的股票質押項目,分別為10億元、5.5億元、10億元、8億元、5億元,其中4筆已經正常結清,剩餘的本金餘額約為8億元。

而曾經轟動資本市場一時的萬寶之爭也使得當時的浙商銀行備受關注。據報道,浙商銀行的理財資金認購了五礦信託相關信託計劃的信託受益權。該信託計劃持有浙銀資本股權,浙商銀行通過浙銀資本,最終將資金投向浙商寶能有限合夥。層層穿透之後,可見“寶能系”大部分資金來自浙商銀行。

頻頻投資高風險地帶,也為浙商銀行未來發展埋下了隱憂。

經過幾年的迅猛發展,浙商銀行在規模衝上一個新臺階之際,擴張所帶來的資本壓力也如影隨形。對於一家體量不大,又有網點擴張需求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來說,通過各種渠道補充資本金成為當務之急。

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浙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僅8.52%。浙商銀行表示,A股發行所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充實本行核心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

從財報披露情況看,今年上半年,浙商銀行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存貸業務佔比分別進一步提升至64.49%和51.92%;後起發力的零售業務收入增幅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後續該行在零售轉型發力的同時,未來三大平臺能否持續高效運營、激發動能支撐浙商銀行對公業務維持較快增長,將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