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文 | 笑 飲

“從課綱到教科書,民進黨當局正用盡一切手段‘去中國化’,切割臺灣與中華文化的連結,遂行‘臺獨’政治目的。”近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一場記者會上如是說。

在10月25日臺灣光復紀念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更是來到臺灣抗日遺址,斥責民進黨當局的官員是“睜眼說瞎話”。原因一方面是針對來自香港地區的殺人嫌犯陳同佳願意來臺自首,臺灣當局不僅設置種種障礙,還找出種種歪理搪塞;另一方面,則是臺當局對中華民族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視而不見。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洪秀柱考察臺南抗日史蹟

無獨有偶,在近日的香港風波中,表露出與“臺獨”分子有很大關聯的“港獨”分子,亦在教科書上做文章。有香港市民發現,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中國史教材,竟稱鴉片戰爭源於中英兩國當時的所謂“政治、貿易體制和司法制度衝突”,卻隻字不提英國大量輸入鴉片令中國大量白銀外流,以及鴉片帶來的毒禍等。

古人說:“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看來,“港獨”“臺獨”分子恰恰是這麼做的!笑飲認為,這一點不得不防。善良的人,更是不得不主動出擊!必須正告“港獨”“臺獨”:有些戰爭不可能被忘記!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臺灣之抗日,是中華民族偉大抗戰的組成部分。這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不容抹殺!且看洪秀柱在臺南提到島內早期傳唱的《臺灣光復歌》:“張燈結綵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侵佔臺灣達50年。然而,這50年間,在臺灣的中國人從未停止抵抗。1895年4月20日,亦即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與日本的第三天,臺北市民鳴鑼罷市,群眾擁到臺灣巡撫衙門,憤怒抗議清政府的賣國行徑,並宣佈餉銀不準運出,製造局不準停工,臺灣稅收全部留下來供抗擊日本侵略者之用。5月,日軍開始進攻臺北,臺灣官紳在丘逢甲等人的推動下,組成了“永隸清朝”的“臺灣民主國”,抗擊日本侵略者。此後,臺南紳民又公推劉永福領導抗戰。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2017年,劉永福誕辰180週年時,其家鄉、如今的廣西欽州舉辦其生平事蹟展

此前曾經擊敗過法國侵略者的劉永福,率領黑旗軍和一部分沒有回到大陸的清軍,與日軍周旋七個多月,斃敵4800人,傷 2.7萬人。儘管之後,因軍事實力弱於日軍太多,又無清政府派援軍支持,劉永福不得不內渡廈門。然而,這一段抗日鬥爭的歷史,絕不可能被抹殺。

此後,日本正規軍在臺灣鎮壓游擊隊——1907年的北埔事件、1913年的苗栗事件、1915年的來庵事件……直到1930年的霧社事件,日軍對臺灣反抗力量使用的武力,從刀槍直到採用大炮和毒氣彈,卻難以完全壓制沒有現代武器的抵抗者。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臺灣光復後在霧社建立的紀念碑

當抗日的烽煙遍及中華大地時,臺灣義勇隊將士們以“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為宗旨,轉戰浙皖閩各省,移駐閩西龍巖、閩南漳州、廈門。此外,島內同胞為配合祖國抗日,想盡一切辦法牽制日軍在臺力量,在高雄、基隆、新竹等地舉行了大規模反“皇民化”示威遊行,在阿里山等地開展游擊戰破壞日軍設施,等等。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1940年,在浙江金華成立的臺灣義勇隊附設臺灣醫院醫護人員合影

然而如今,蔡英文當局卻無視臺灣人民當年的抗戰史實。2016年蔡氏上臺後,竟然在當年11月5日在高雄舉行了為一場名為“征戰屬誰——追思紀念臺籍老兵秋祭”的活動,秋祭對象包含二戰時期為日本效命的臺籍日軍官兵。如此荒唐之舉的背後,當然還包含了蔡英文的父親蔡潔生本就是個給日本人賣命的漢奸。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蔡氏之荒唐,更在於如今,蔡氏把持修改島內中學歷史課綱,以南島語系取代中華民族作為臺灣人的祖先,臺灣以中華文化為主流的事實被篡改成“多元文化的臺灣”,以否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法律效力為理論依據的“臺灣地位未定論”赫然在冊。如此明火執仗地篡改歷史教科書,其用意自然是進一步文化“臺獨”。此前,在李登輝、陳水扁時期,臺灣當局蓄意修改歷史教科書,以“日治”取代“日據”,把日本“投降”改成“終戰”,為日本侵略者塗脂抹粉。在馬英九時期,雖然有短暫的期望向正確方向的微調,卻被“臺獨勢力”裹挾不明真相的學生瘋狂阻擊而胎死腹中。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臺灣地區高中歷史教科書

無獨有偶,近日,有人發現香港的歷史教科書也存在同樣問題。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中國史教材,竟然荒唐至極地去美化鴉片戰爭。涉及鴉片戰爭歷史的九年級閱讀材料《為什麼中英爆發鴉片戰爭?》,疑將鴉片戰爭“合理化”,還反指中國“傲慢”。

回看歷史,即便當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之前,其議會里也不乏有良知的議員反對開戰。有種說法是——英國議會當年以微弱的多數,通過內閣與中國開戰的決議。

然而,2018年,新華社記者前往倫敦,查閱到了當年的“鴉片戰爭議案”,竟然發現情況還不盡如此。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鴉片戰爭後,中國人屈辱地割讓香港島與英國

檔案顯示——

1840年4月9日,英國議會下院經過三天辯論,確實表決一份法案,是由反對黨輝格黨人詹姆斯·格雷厄姆提出的“對政府不信任案”。議案並非關於與中國清朝的鴉片戰爭或是備受爭議的鴉片貿易,而是抨擊時任首相巴麥尊的對華政策缺乏遠見、思慮不周,忽視了給予英方駐廣州人員的權力……

格雷厄姆在那次辯論中說,英國和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財政收入六分之一取決於與中國的貿易,中國因而很重要。他提出,英國對中國瞭解太少,只是依據對廣州一個口岸的認識,“與這樣一個民族貿易不是比與他們爭執更明智嗎”?

記錄顯示,不信任案以“271票反對、262票支持、反對多於支持9票”的表決結果“沒有獲得通過”。

然而,英國軍隊並沒有執行這份議會的“民主決議”,表決那一刻,英國艦隊已經起航前往中國。笑飲查閱相關資料,英國君主立憲的體制,原本包含了政府享有所謂“王室特權”,可以由君主或大臣在沒有議會許可的情況下直接行使。換言之,英國人當年對外開戰,是不需要“民主”的!

直到2003年,為增強對外軍事行動合法性並獲得後續資金支持,時任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領導的政府向議會提交派遣英軍參與在伊拉克軍事行動的提案,議會通過後才批准行動。那是英國政府首次將戰爭議案交議會表決。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回看1945年臺灣光復、1997年香港迴歸,都是中國歷史上值得回顧的一頁。臺灣光復,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奮鬥成果,香港迴歸不僅讓中國洗雪百年國恥,更給後來者提供了一個“一國兩制”的範例。

臺灣光復,是以戰爭手段求得正義的勝利。香港迴歸,則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完全有戰爭能力收復香港的基礎上,“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直到改革開放後,中英兩國通過談判解決了香港問題。1982年9月,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此時的她,剛剛帶領英國贏得了馬島戰爭的勝利。然而,中國為什麼能通過和平的手段,讓香港迴歸祖國呢?在笑飲看來,很大一方面在於在軍事上具有壓倒性優勢。


正告“港獨”“臺獨”:那些戰爭永遠不可能被忘記


迴歸之際,解放軍進駐香港

香港迴歸22年了。隨著中國大陸實力的進一步增強,海峽兩岸的軍力對比已經發生變化。臺灣島的未來,一定在中國人民手裡。這一點,笑飲感覺,我們一定要有信心。至於一些“港獨”“臺獨”宵小,確實會製造一些大大小小的麻煩,然而,在中華漫漫歷史長河中,也必然沒有他們的位置。

記住曾經的戰爭,中國會有更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