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乡几十年来的故事 以前柿子是宝贝 现在有时烂在树上


我的故乡山西省运城市素有柿乡之称,每到秋天漫山遍野柿树上挂满了晶莹剔透像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柿子,在绿叶的映衬下分外妖娆。摘个软柿子破皮后将瓤和汁液吸入嘴中,甜丝丝地沁人心扉。60年代,在那个食品匮乏的时候,它更是多少人的美味,记得当时秋天上学时我常带点暖熟的硬柿子,课间饿了既充饥又解渴, 其滋味永远难忘,所以80年代初我拿起相机后不由地就拍开了和柿子相关的图片。 图为1985年永济吃柿子的孩子。

1989年,我来到陕西省孟塬车站送妻子女儿回扬州。送走她们后,暂时没有返程的火车,我只好到车站后面的山野里转一转拍照片。当时车次少对我来说也算是有利条件,这样可以逼迫着我在这里拍点照片,以改变我拍摄视野太窄的局面。其实华山距离我们永济也就是一条黄河之隔,地理和风俗很是接近,据说中华就和山西的中条山、陕西的华山有关,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图为那天拍的柿树下的小宝宝。

20多年前,永济农村的学校里可能还有秋假,此时,孩子们大都要帮家里收秋,摘柿子是孩子们非常乐于参加的劳动。他们一边收柿子一边吃软柿子,什么也不耽误。刚摘下的硬柿子很涩无法食用,通常要用热水温熟了才能成为美味。我儿时见到邻居家土炉子里埋有一口小缸,里面装有温水本来是家里人洗脸和洗碗用的,秋天时他们放进去了许多柿子,不知多长时间就把柿子暖熟了。图为1991年永济的小女孩在收柿子,我觉得这个瞬间很美。


永济古称蒲坂,据说这里的柿子在古代曾是贡品,尽管如此,在过去由于数量太多也卖不上价,记得40年前1个柿子只能卖1分钱左右。乡亲们为了增加点收入,就把柿子削皮后晒干做成柿饼。这是个很耗时间的活,而且还需靠天吃饭,若遇到类似于今年的多雨连阴天就可能前功尽弃。记得我在故乡临猗县南王庄村的奶奶就用一个小罐子储存了许多柿饼,等我们回家了掏出来给我们食用,柿饼一掰开可以拉出丝。图为1993年永济晒柿饼场面。

以前柿树大部分好像是在地里不经意种上的,树下可以照样种庄稼;后来随着南方客商来大量收柿子,许多农家专门种上了有规模的柿树林,但市场的不稳定很是伤农,曾有过柿子熟了不收的历史,因为柿子的价格没雇人收获的费用高,所以一冬天光秃秃的柿树上挂满了红红的柿子,任凭小鸟食用和烂在树上,令人痛心不已。说来说去,干什么不能一窝蜂,再好的东西也架不住供过于求。图为1999年永济的乡亲在收柿子,懂事的孩子扶着梯子。

后来削柿饼的乡亲们使用了一种工具,使效率提高了一些。卖柿饼利润很薄,所以一般农家通常都不会雇人削,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削。削出来的柿子皮现在不知怎样处理,它可是我儿时的美味,好像一两分钱就能买一大把;当时我姥姥用软柿子和到玉米面里蒸窝头那绝对让我口水直流,现在这些美食我只能是在梦中享用了。朋友们:你们来到柿乡的柿树下,摘几个软柿子吃,根本不用花一分钱,因为不吃就会掉到地上的。图为芮城乡亲们削柿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