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什麼區塊鏈,統統是騙子

有人問我,區塊鏈現在這麼火,到底是不是騙局?我的回答是:是騙局。而且我並不是說數字貨幣是騙局,而是說所有搞區塊鏈的都是騙局。

-01-區塊鏈是一種雞肋技術

人類社會任何技術的發明應用,本質都是為了提高社會的生產效率。而所謂區塊鏈技術本質不過是幾種早已成熟的技術的大雜燴,,冗餘且十分低效,除了提高了洗錢和詐騙的效率以外,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毫無貢獻。

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得包含三個要素:分佈式系統(包括記賬和存儲),無法篡改的數據結構,以及共識算法,三者互為基礎和因果,就像三體世界一樣。看上去挺讓人不明覺厲的,而經過幾年的瞎折騰,稍微懂點區塊鏈的碰了幾次壁後都已經漸漸明白區塊鏈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區塊鏈技術已經名存實亡,淪為了營銷工具和傳銷組織的畫皮。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因為符合上述定義的、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原教旨區塊鏈技術,是反效率的,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不但不是一種帕累託改進,甚至還可以說是一種帕累託倒退。

原教旨區塊鏈技術的效率十分低下,因為要遍歷所有節點,只能做非常輕量級的數據應用,一旦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傳輸與更新,區塊鏈就瞎了。

一方面整條鏈交易速度會極慢,另一方面數據庫容量極速膨脹,考慮到人手一份的存儲機制,區塊鏈其實是對存儲資源和能源的一種極大的浪費

這裡還沒有加上為了取得所謂的共識和挖礦消耗的巨大的能源,如果說區塊鏈技術是屎,那麼這波區塊鏈投機浪潮可謂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攪屎運動。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區塊鏈也驗證不了任何東西。

所謂的智能合約,即不智能,也非合約。我看有人還說,如果有了智能合約,就可以跟老闆籤一份放區塊鏈上,如果明年銷售業績提升30%,就加薪10%,由於區塊鏈不能篡改,不能抵賴,所以老闆必須得執行,說得有板有眼,不懂行的愣一看,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

但仔細一想,問題就來了。首先,在區塊鏈上如何證明你真的達到了30%業績提升?即便真的達到老闆耍賴如何執行?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也就是說,如果區塊鏈真這麼厲害,要法院和仲裁幹什麼。

人類社會真正的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是代理制度。之前有人說要用區塊鏈改造註冊會計師行業,我不知道他準備怎麼設計,我猜想他思路大概是這樣的,首先肯定搞去中心化,讓所有會計師到鏈上來,然後一個新人要成為註冊會計師就要所有會計師同意並記錄在鏈上。

那我就請問了,我每天上班累死累活,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去驗證一個跟我無關的的人的專業能力?最優做法當然是組織一個委員會,讓專門的人來負責,這不就是現在註冊會師協會幹的事兒嗎?區塊鏈的邏輯相當於什麼事情都要拿出來公投,這個絕對是扯淡的。

當然這麼說都有點抬舉區塊鏈了,區塊鏈技術本身根本沒有判斷是非能力,如果這麼高級的人工智能,靠一個無腦分佈式記賬就能實現的話,我們早就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

雖然EOS等數字貨幣採用了超級節點,通過再中心化的方式提高效率,有點行業協會的意思,是對區塊鏈原教旨主義的一種修正,但是依然無法突破區塊鏈技術最本質的侷限性。有人說,私有鏈和聯盟鏈是區塊鏈技術的未來,也是扯淡,因為區塊鏈技術沒有未來。如果有,說明他是包裝成區塊鏈的偽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區塊鏈所涉及的所有底層技術,不管是分佈式數據庫技術,加密技術,還是點對點傳輸技術等,基本都是早已存在沒什麼秘密可言的技術。

比特幣系統最重要的特性是封閉性和自洽性,他驗證不了任何系統自身以外產生的信息的真實性。

所謂系統自身產生的信息,就是數據庫數據的變動信息,有價值的基本上有且只有交易信息。所以說比特幣最初不過是中本聰一種炫技的產物,來證明自己對幾種技術的掌握,你看我多牛逼,設計出了一個像三體一樣的系統。因此,

數字貨幣很有可能是區塊鏈從始至終唯一的殺手應用

比特幣和區塊鏈概念從誕生到今天已經快10年了,很多人說區塊鏈技術在爆發的前夜,但這個前夜好像是不是有點過長了啊朋友,跟三體裡的長夜有一拼啊。都說區塊鏈技術像是90年代初的互聯網,可是90年代初的互聯網在十年發展後,已經出現了一大批偉大的公司,阿里巴巴在99年都成立了,區塊鏈怎麼除了幣還是幣呢?

正規的數字貨幣未來發展的形式無外乎幾種,要麼就是論壇幣形式,或者類似股票的權益憑證等。問題是論壇幣和股票之前,本來也都電子化了,區塊鏈來了到底改變了什麼呢?

所有想把TOKEN和應用場景結合起來的人最後都很痛苦,最後他們會發現區塊鏈技術就是脫褲子放屁,自己辛苦搞半天,幹嘛不自己作為中心關心門來收錢?最後這些人都產生了價值的虛無感,最終精神崩潰,只能發幣瘋狂收割韭菜,一邊嘴裡還說著我是個好人之類的奇怪的話。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因此,之前幣圈鏈圈還涇渭分明,互相瞧不起,但這兩年鏈圈逐漸坐不住了,想著是不是趁著泡沫沒徹底破滅之前趕快收割一波,不然可能什麼都撈不著了。

前段時間和一個名校畢業的鏈圈朋友瞎聊天,他說他們“致力於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數字版權保護問題”,我就問他一個問題,你們如何保證你鏈的版權所有權聲明是真實的,萬一盜版者搶先一步把數據放在鏈上怎麼辦。他說他們的解決方案是連入國家數字版權保護中心的數據庫進行驗證……

所以說區塊鏈技術就是個雞肋,研究到最後都會落入效率與真實性的黑洞,很多人一頭扎進鏈圈後才發現,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技術,其實什麼都幹不了。

-02-不是蠢就是壞的區塊鏈媒體

空氣幣和區塊鏈的造富神話,讓區塊鏈自媒體也開始迎風亂扭。一群群根本不知道區塊鏈為何物的妖魔鬼怪紛紛進駐區塊鏈自媒體戰場,開始大放厥詞胡編亂造。

任何東西,但凡只要和區塊,鏈,分,分佈式,記賬,加密,驗證,可追溯等等這些個關鍵詞沾到哪怕一點點,這些所謂的區塊鏈媒體人就會像狗聞到了屎了一樣瘋狂地把區塊鏈概念往上套。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這讓我想起曾經一度也是熱鬧非凡的物聯網,我曾經去看過江蘇一家號稱要改變世界的“物聯網”企業,過去一看是生產路由器的,我黑人問號臉,對方解釋說沒有路由器萬物怎麼互聯,我覺得他說得好有道理,竟無言以對。

好,下面讓我們進入奇葩共賞析時間,來看看區城鏈媒體經常有哪些危言聳聽的奇談怪論

1、區塊鏈(分佈式記賬)的典型應用是維基百科??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正如前面所說,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分佈式記賬,不光包括“記”這個動作,還包括分佈式存儲和共識機制等。而維基百科誕生遠遠早於區塊鏈這個詞的出現,勉強算是“分佈式編輯”吧,就被很多區塊鏈媒體拿來強行充當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典範。

其實事實恰恰相反,維基百科恰恰是去中心化失敗的典範,現在如果沒有精英和專業人士的編輯和維護,維基百科早就沒法看了。

2、區塊鏈會促進社會分工??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羅振宇好像就說過類似的話,雖然羅振宇說過很多沒有邏輯的話,但這句話絕對是最沒邏輯思維的。很多區塊鏈自媒體也常常用這句話來忽悠老百姓,說分工代表效率提高社會進步,而區塊鏈“無疑”會促進分工,他們的理由僅僅是分工和分佈式記賬都共用一個“分”字,就強行把他們扯到一起。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區塊鏈是逆分工的,區塊鏈精神是號召所有人積極地參與到他不擅長也不想摻合的事情裡面去

區塊鏈不能像上帝一樣許諾他的子民死後上天國,只能給他們許諾你們是六度人脈中的第一級,我可以賺後面五級人的錢,你處於金字塔的頂端。

3、各種不靠譜的例子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很多不是蠢就是壞的區塊鏈媒體,還舉各種不靠譜的例子,來營造一種區塊鏈正在改變世界的焦躁氛圍,好像你不趕快上車就要錯過史上最大的造富機會了。

然而,只經細心看看這些例子,就會發現,如果把這些報道和例子裡的區塊鏈和相關字眼去掉的話其實沒有絲毫影響,有沒有區塊鏈都一樣。我們先來看一個這樣的例子

“據媒體報道,目前在國外,已經開始有音樂人把原創樂曲放入區塊鏈生態系統,這些作品自帶一份智能合約,若用戶在系統內聽歌,作者便會得到相應的報酬。”

如果我們把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相關語句去掉:

“據媒體報道,目前在國外,已經開始有音樂人把原創樂曲放入系統,若用戶在系統內聽歌,作者便會得到相應的報酬。”

沒有區塊鏈可以實現這個功能嗎?當然可以,不然apple music怎麼來的?QQ音樂,網易雲音樂不都可以嗎?跟區塊鏈有半毛錢關係嗎?

再來一個例子:

愛沙尼亞在區塊鏈技術問世之前,該國推出了一個無鑰簽名基礎架構(keylesssignature infrastructure, KSI),將之與區塊鏈技術漂亮地整合起來。

這個 e-Estonia 模式的核心要素是數字身分,90% 的愛沙尼亞人有一個電子身分證卡,可用以取得政府服務並用以在歐盟國家旅行。

好厲害,在區塊鏈技術問世之前就應用了區塊鏈技術,愛沙尼亞人還是挺有商業嗅覺的,一個分佈式數據庫的電子政務系統,在區塊鏈火了之後馬上就搖身一遍,成了區塊鏈技術先驅,充分說明區塊鏈就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

還有說區塊鏈改變有機農產品溯源的:

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公開透明、數據不可篡改、數據共享、點對點傳輸等技術特點,將農場、農戶、認證機構、食品加工企業、銷售企業、物流倉儲企業等加入到聯盟鏈上,每個關鍵節點上的信息都形成一個信息和價值的共享鏈條,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從技術上突破了傳統的溯源平臺信息不透明、數據容易篡改、安全性差、相對封閉等弊端和弱點。

我就想問了,區塊鏈怎麼保證最源頭上的農產品就是有機的?還不是靠認證機構信用背書?那消費者直接接入認證中心驗證不就好了嗎?在這條鏈上,除了農戶和認證中心,沒有人有能力和技術知道自己經手的農產品到底這是不是真的有機產品,讓他們加入到鏈上來有什麼用?這區塊鏈技術又一個脫褲子放屁的典型案例。

所以說現在所有叫囂著要用區塊鏈改變行業的,都是非蠢即壞。實際情況就是,區塊鏈什麼都改變不了。

-03-騰訊阿里們的謊言

現在騰訊阿里力推各種區塊鏈產品,本質其實不過是為了賣他們的雲服務。

我相信區塊鏈剛開始甚囂塵上的時候,馬雲等大佬應該是有點懵逼有點暈的,甚至真的有點害怕的,害怕自己真要被革了命,畢竟自己是靠中心化起家的,幹掉了小中心,自己成了大中心,現在有人說要來革自己的命了,說不怕是假的。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後來估計大家都整明白了,區塊鏈這分佈式記賬的概念對自己尼瑪不光是利好,而且是大大地利好啊,畢竟原來只能賣一份的雲服務和雲存儲,現在可以忽悠所有利益相關的人都煎餅果子來一套,原來只能賺一份的錢,現在可以賺的錢——可能多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計算了!

什麼,你說雲服務是中心化?不要在意這些細節,雖然我是中心化的雲存儲,但是我效率高啊,而且你們的數據在我的雲服務器上是按分佈式賬戶存儲的(就是每人一個虛擬賬戶而已的假分佈式),只要是分佈,就是區塊鏈。

於是這兩年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各家都開始瘋狂推區塊鏈概念,然而區塊鏈到底是怎麼應用,解決了哪些痛點和需求,各家卻都是支支吾吾語焉不詳,反正你買就是了,別問那麼多。畢竟是掛區塊鏈的羊頭,賣雲服務的狗肉。

馬雲爸爸自然是懂的,所以最近又出來自信滿滿的放話說,“比特幣是泡沫,但是區塊鏈技術是未來”。為啥?畢竟作為有影響力的大佬,馬爸爸不能公開發幣割韭菜啊,但區塊鏈這個順風車可以隨便上。

這跟當年天天演講鼓動年輕人創業,然後潛移默化地灌輸創業就是開淘寶店有一拼,都是馬爸爸慣用的套路了。

舉個例子,就像一個小鎮原來有一輛救護車服務市民,平時基本上滿足居民的救護需要。有一天有個沒事找事的突然提出,如果這輛救護車壞了,那不就出大事了嗎?所以我提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每人買一輛救護車僱一個司機在自己家待命,這樣即便小鎮上所有有同時生病,我們就不怕沒救護車用啦。

這不是廢話麼,對這個方案最高興的是誰,當然是救護車廠家了,本來只能賣一輛,現在可以賣成百上千輛。其實經濟性的解決方案,根據需求搞一到兩輛容災備份的車就行了,每人買輛對社會資源是極大的浪費,還是要考慮成本效益的嘛。然而這就是區塊鏈擁躉們吹噓的安全性的本質,因為人手一輛救護車呀,即便被人故意破壞幾輛也沒事。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阿里不光嘴上說,身體也已經開始行動了,我們再來看一則新聞:

“菜鳥與天貓國際共同宣佈,已經啟用區塊鏈技術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信息。據悉,該項計劃主要是為了解決跨境進口商品物流信息造假的問題。而此前京東也發佈了區塊鏈防偽追溯開放平臺,面向京東生態內的品牌商免費開放。1月31日,京東物流正式加入全球區塊鏈貨運聯盟(Blockchain in Transport Alliance)。”

首先,把這個新聞的區塊鏈幾個字去掉,當然也是絲毫不影響命題成立的。其次,這裡用了區塊鏈的什麼技術?按菜鳥自己的說法,他們採用了聯盟鏈的技術:

“……現階段我們已完成了後三個溯源的初步建立。通過全流程、多方位參與的多方分佈式上傳各自數據,使溯源具有公開透明、無法篡改的優勢。……

……因此最終選擇聯盟鏈。在這條聯盟鏈上,不僅可以接收外部機構的接入,同時商家及各個生產商、物流商也可以按需接入節點,能確保在鏈上進行信息互換,達到共贏的目的。……”

供應鏈追蹤這種東西早於區塊鏈概念誕生前十幾年就有了,菜鳥數據都存在阿里的雲服務器上,理論上真的不能篡改?這裡其實區塊鏈的三個定義,分佈式系統,不可篡改,共識機制其實一個也沒有,不過又是菜鳥的生搬硬套而已。

就像前面所說,僅僅是都有個“鏈”字或者有個“分佈式”,只有看上去有點像,就可以說自己是區塊鏈了,然後就稱自己不可篡改了,騙騙外行確實是夠了。菜鳥號稱自己這個是聯盟鏈,其實本質不過是把系統和雲存儲給商家、海關、物流公司等各方又各賣了一份,讓他們多花了一份本來不需要花的冤枉錢而已。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這就是區塊鏈謊言的現狀,一件人人得而穿之的皇帝的新衣。在利益面前沒人願意站出來充當那個指出真相的笨小孩,因為他各自心懷鬼胎都想在這場盛宴中分一杯羹。

-04-說一千道一萬,最重要的是人性

現在搞區塊鏈的每個人其實都想去掉現有的中心,讓自己變成中心,這是人性使然,不管人類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人性的貪婪永遠不會改變。區塊鏈的謊言就像“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一樣,本質都是想把其它中間商都幹掉,讓自己成為最大的中間商。

區塊鏈技術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人與人失去了信任之後社會所需要付出的高昂代價,當既有信託機制崩潰的時候,陰謀家和野心家以及詐騙犯又是如何趁虛而入,瘋狂收割的。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說白了,區塊鏈不過是一場數字時代的全民大鍊鋼鐵,一群騙子忽悠了一幫空想社會主義的傻子,不明真相或者對真相本就毫無興趣的傻子又去忽悠了更多的傻子。

區塊鏈的意義?

如果非要說區塊鏈這個怪胎的出現有什麼積極意義的話,我覺得最多也就是重新喚起了人們對相關技術發展的重視,然而區塊鏈的意義也就到此為止了,技術還是那些技術,該怎麼發展還是怎麼發展。

長遠來看,區塊鏈不過是技術發展長河中的一個小波瀾,把所有人都震了一下,一切終將歸於平靜。但衍生出來的各種妖魔鬼怪卻可能永遠存在下去,畢竟賭場和傳銷這種東西,只要這世上還有人,就會永遠有市場。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作者:周召(知乎金融領域大V,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目前任職上海某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人)來源:肥肥貓的小酒館

區塊鏈不是騙子

摘要:今天,人民網區塊鏈平臺正式上線;今天,一篇名為“什麼區塊鏈,統統是騙子”的文章,閱讀量突破了10萬+。從沒有一項技術同區塊鏈一樣,能夠引發如此大的爭議。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今天,人民網區塊鏈平臺正式上線;今天,一篇名為“什麼區塊鏈,統統是騙子”的文章,閱讀量突破了10萬+。

過度炒作帶來的反戈

從沒有一項技術同區塊鏈一樣,能夠引發如此大的爭議。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尤其是在熊市之下,各路大V紛紛撰文,批判區塊鏈的一無是處,稱區塊鏈是“人類社會最大的騙局”。

俗話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那區塊鏈真的是“危牆”麼。

在2016年底,全球數字資產總市值僅為177億美元。然而,短短一年之後,加密貨幣總市值就觸及6000億美元,增幅近3300%, 2018年1⽉8⽇,其總市值更是達到歷史最⾼點8000億美元。

風口之下,隨之而來的是瘋狂炒作。

區塊鏈一度被推向神壇,萬能論,革命論塵囂甚上。區塊鏈就像一個驚慌失措的小姑娘,身負去中心、透明、效率、信任……一併供人觀賞。

然而,今年以來,情況急轉直下,截至目前,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已經縮水了6000億美元,現如今只在2000億美元左右徘徊。

泡沫的破碎讓眾多慕名前來觀賞的人不僅沒有撈到好處,反而經受了不少損失。於是便要唾棄之後再選擇離去。

懶惰者急於蓋棺定論,投機者擅長炒作攫利,理想者自囚於完美國度,然而,更多的人還在遠處觀望,搖擺不定。

一時間,除了老朋友的背離反戈,區塊鏈頂著臭名昭著的罪名,也再難交到新朋友。

“價值全無”

不僅如此,反對區塊鏈價值的論調也愈演愈烈。

在“萬能論”的背面,也有“無價值論”的極端言論,有人認為,雖然最近有很多區塊鏈被應用於各行各業的消息,但是實際上,有沒有區塊鏈的加入,其實都一樣。

關於去中心化和真實性,魯比尼宏觀合夥公司CEO,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努裡埃爾·魯比尼把區塊鏈比作外表光鮮的電子表格,他認為,實際上無論是以太坊,還是加密貨幣交易所都是中心化的產物,所謂的“去中心化”根本就是控制著這個偽行業的偽億萬富翁所宣傳的神話。並且,區塊鏈本身具有封閉性,如果想驗證區塊鏈之外數據的真偽,那就必須接入其它官方數據庫,這也是中心化。

而且,他認為全世界沒有一家機構——銀行、公司、非政府組織或政府機構——會把資產負債表或與客戶的交易、貿易和互動記錄放在公開的去中心化點對點無許可賬簿上。沒有好理由認為如此重要的財產和無價的情報應該公開記錄。

關於溯源,有人駁斥,比如農產品的溯源,或者歌曲、畫作等各種數據溯源,區塊鏈並不能保障源頭的真實性,又何談溯源。

關於資源,有人認為,區塊鏈原教旨技術的效率十分低下,因為要遍歷所有節點,只能做非常輕量級的數據應用,一旦涉及到大量的數據傳輸與更新,會造成整條公鏈的擁堵,再加上共識機制和挖礦消耗,區塊鏈其實是對存儲資源和能源的一種極大浪費。

……

諸如此類的言論不勝枚舉,那麼區塊鏈真的是騙子嗎?

不能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

首先,我們不是比特幣的純粹信仰者,即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從而將自己自囚於“理想國度”。

實際上,我們致力於將區塊鏈從小眾解放到大眾,其根本目的是擴大甚至重塑信任體系,提高效率。

而區塊鏈的附帶屬性,比如“去中心”、“信任”等,從進入人們視野之初,就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或者理念。實際上,區塊鏈的核心優勢在於公信力和寫入的數據不可篡改。如果以絕對的理想化理念去要求區塊鏈,從而將其看作是“去中心化的烏托邦”,顯然與我們的目的不符。

所以不能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軟件工程與評估中心主任,區塊鏈國家標準制定負責人周平也認為:作為一種新技術,區塊鏈的意義和價值不應被否認。行業內外的認知需要釐清,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脈搏需要摸準,而區塊鏈標準的作用和意義也不能被忽略。在世界範圍內,中國區塊鏈企業的主導權與國家在區塊鏈標準上的話語權密切相關。

而我們把區塊鏈從神化的位置上拉下,可以發現,其實,區塊鏈只是其中一層關乎信任的環節,雖然可以擴大信任基礎,但實際上並不具備製造信任的功能。

比特幣新聞資源網CoinDesk 諮詢委員會主席和麻省理工MIT 的 DCI 區塊鏈研究高級顧問Michael J Casey認為,不要奢望區塊鏈能包治百病,這樣的期望是不現實的,但這也不意味著區塊鏈沒有價值。區塊鏈通過分佈式的記賬讓賬本更加可靠,甚至即使它的輸入的數據有問題,也可以通過跟 AI 或大數據分析的結合來發現不良行為。

如此,就好理解了。如果要保證區塊鏈不是騙子,首先需要從源頭上保證其動機的正面性,技術架構和體系的完整合理,這就需要中心化機構做背書。最近我國的區塊鏈要出相關規定,會是個積極的信號。有消息說中國可能在區塊鏈領域成立一行業協會,或許也是有此考慮。

而以區塊鏈作為橋樑,源頭數據是官方背書的話,由於其不可篡改,透明的特性,其信任程度無疑會大大增加。

雖然“區塊鏈萬能論”是神話後的產物,但區塊鏈真的無法解決行業痛點嗎,顯然不是。

對於一些需要公信力的中心化節點,區塊鏈的運用不可或缺。比如,醫療藥品生產運轉記錄追蹤,電子發票等寄託於人們希望的,缺乏公信力而又需要監督的行業,區塊鏈這樣的超級賬本無異於達摩克利斯之劍,可以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樣,由於數據源的確定,以及不可或缺的作用,資源浪費一說也就不攻自破。

至於像努裡埃爾·魯比尼教授所言,把以太坊、加密貨幣交易所等現存的、影響較大產業的負面作為例子,就像用一個錯誤的例子來分析,得到的結果也必然是錯誤的。市場已經證明,現階段加密貨幣市場仍存在巨大問題。

如果我們用現階段區塊鏈領域的負面影響,去分析整個區塊鏈,就如同用現階段仍存在的大量虛假廣告和虛假交易去蓋棺定論互聯網,那無疑是無法成立的。

今日,人民網總裁葉蓁蓁在2018人民網區塊鏈技術秋季論壇上,針對區塊鏈行業提前過冬的悲觀論調錶示:區塊鏈行業可以概括為“四個沒有改變”。第一,區塊鏈作為新一代技術的定位沒有改變。第二,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技術早期階段,有待持續完善的狀態沒有改變。第三,區塊鏈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邏輯沒有改變。第四,中央和各級主管部門積極推動區塊鏈發展的態度沒有改變。

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目前還亟待發展,人們決不會因一篇“10萬+”就此改變態度,將它棄之如敝屣。相反,我們要用客觀的態度去對待區塊鏈,優則選,弊則棄。

“作為當前最受關注的科技創新熱點之一,區塊鏈行業聚集著大量人才、資本和社會資源。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政策的有力推動和全體從業者的共同努力,相信區塊鏈技術會在‘數字中國’的建設過程中大顯身手,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葉蓁蓁今天給出了區塊鏈美好的明天。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區塊鏈統統是騙子?區塊鏈不是騙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