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晋国在春秋成功称霸的?

卷北


晋文公即位五年后在践土(今河南境内)盟会各诸侯,由此一跃成为继齐桓公之后、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



由一个流亡多年的公子即位的国君,到成为一代春秋霸主,他是怎样做到的呢?请看我简单道来。


一、政治


1.重用人才


晋文公除了封赏跟随他流亡的狐偃、赵衰、先轸、贾佗、魏犨等五贤士外,还任用栾枝等人才来辅佐他治理国家。



2. 三军六卿制度


晋国的三军六卿制度是中国最早的内阁制度,“三军”即中军、上军、下军,每军设立将、佐各一位,“六卿”按顺序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晋文公设置此项制度既是当时政局的需要(公族差不多被他老爹晋献公杀干净了,只能用异性世族),又是国家实力扩大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需求。


二、经济


晋文公在经济上不仅注重民生,减少赋税、恩惠百姓,而且鼓励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生产力,为日后文公称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军事


1.联秦盟齐,制郑败楚


在楚国发兵攻宋,晋国征服依附于楚国的曹、卫两国而救宋国,并借此事件让齐、秦两国恼恨楚国、结盟晋国。


《左传》中有此记载:


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


晋文公五年,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文公借兑现昔日对楚“退避三舍”的诺言,巧妙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计谋,大败楚国于城濮之地,成功阻止了其北进之路。



晋文公七年,晋国联合秦国包围了郑国,虽然后来“烛之武退秦师”了,但郑国后来的继任者始终是晋国的忠诚“小弟”。


2.勤王知礼


王子带引戎族人攻打异母哥哥周襄王,并自立为王,晋文公抢在楚成王前面平定了此次“子带之乱”,并迎襄王回都城,立下了“勤王”之功。


另外,虽然晋文公征服了卫、曹两国,但之后并没有灭掉他们,而是陆续恢复了两国国君的地位,这也充分看出礼制他国“以服之换灭之” 的晋文公,这时已然有了“霸主”之气。



结语


本文更觉得,文公的成功称霸除了自己的努力,还少不了那些因他的个人魅力而聚集的众多人才的辅佐,此所谓“君义臣忠”。


另外,在文公即位之前,因为“骊姬之乱”在外流亡了十九年,这十九年遭遇的一切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笔无法比拟的精神财富,而这与他最后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息息相关。


虽然让在外流浪那十九年他吃尽了苦头,但死忠跟随他的五贤士,让他更认清了哪些是自己的肱股之臣;在外途径各国,礼遇者有之,羞辱者有之,所以在他即位后,无论是赏从亡者、联合齐秦,还是伐曹攻卫、制郑败楚,其中无不充斥着他“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个性鲜明的一面。


不得不说,君圣臣贤、尊王攘夷、友善诸侯——凡此种种,才让文公在即位几年后就得以称霸诸侯,并开创了晋国百年霸业。


千史千寻


晋文公重耳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君王。据说重耳出生时,日月同耀,一红冠花身的大蛇现身梁上直视着狐源(重耳的母亲),待重耳落地,方才离去。因晋国内乱之故,重耳在外流亡近19年才登上晋国国君的位子,即晋文公。此时的晋文公已是年过六十的老人了,但就是这样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强大晋国,使晋国称霸于诸侯,那么晋文公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强大晋国呢?

首先,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实力就已经比较强大了,晋献公早年时期也称得上是雄才霸略的君主,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国地域广阔,有丰富的资源来支持晋国的发展。虽然晋献公后期出现了内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晋国的实力,但晋国实力总体来看还是较为强大的。

因此,晋文公即位后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内部,然后发展生产。在政治上,晋文公选贤任能,把贤良的人选举出来,把有才能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具体措施如:封狐堰为相、先轸为帅;让赵衰、胥臣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等;团结贵族,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受晋惠公、晋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选举姬姓中贤良的人担任内务官,异姓中有才能的人担任边远地方的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士族之间的矛盾。

军事上,改革兵制,扩展编制。在继续实行军政合一制度的前提下,晋文公改变了国君为全军统帅的旧体制,改由中军帅来担任,并将军事编制,由二军增到三军、五军,大大加强了晋国的军事实力,因此晋国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来应对任何一场战争。经济上,奖励农商,大力发展生产,发展农商业;轻徭薄赋,减免百姓赋税,废除国家的旧的债务,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而后晋国实力快速发展,达到了国富兵强。

对外,晋文公效仿齐国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通过帮助周襄王平乱,获得周襄王的看重,晋国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攘夷,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军队,晋国向中原各诸侯国显示了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晋文公威震天下,初步确立了霸主地位,而后在践土之盟中,周襄王任命晋文公为诸侯首领,晋国正式称霸于诸侯,晋文公也成为继齐桓公之后春秋五霸的第二位霸主。




历史谈侃二弟


西周失败后,失去王室尊严,诸夏不服,相互吞并,外有吞并,内有篡弑,于是四夷内侵,戎狄来攻城圈,逐渐农耕文化衰落,此乃春秋初年之大形势。时有称霸的诸侯崛起,其口号是“尊王攘夷”。仍尊周为天子,使勿相互吞并,主张不承认新的吞并抢夺来的政权,使内乱得以减少,进一步采取干涉行动,使多国相处安定。晋文公接替齐桓公出来继续“尊王攘夷”。晋文公流亡时曾与楚会谈,晋有之物楚均有,何以来报答呢?我遇楚军且退三十里,三天让三次,第四天不退了,后来楚让晋文公返回国都,但晋楚一经火并,楚军败,可以说那是因为齐桓公、晋文公二位都维持了封建制度的社会,即:尊王攘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