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青春!曾經號稱中國Facebook的人人網,為啥後來不行了?

曾經是校內網起家,後來改弦更張為人人網,一度被看好為中國的Facebook。然而,現實的結果為,人人網不但沒有成為中國的Facebook,反而日漸式微,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一代人的青春!曾經號稱中國Facebook的人人網,為啥後來不行了?

人人網經歷了什麼,最後落得這樣的結局?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定位失誤。人人網的前身是校內網,目標用戶是學生,以大學生為主。但是這個時候產品沒有延伸的可能性,學生會畢業,會走向社會,工作後會需要新的平臺,而新的平臺就意味著客戶流失。

失去了80後,也沒能抓住90後00後。80後中學時代沒有手機,上大學以後急於通過人人網找回曾經流失的友情。80後畢業以後,校內網才姍姍來遲地推出桌面登陸,錯過了做大做強的機會。而90後和00後的學生,有了微博、微信、QQ,根本也不需要校內網這種雞肋了。

第二,轉型後用戶體驗跟不上。最開始的校內網很強大,只有在校大學生才可以註冊。按照學校分類,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其他學校的同學,還可以加好友,裡面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可是後來為了拓展市場,開放所有人都可以玩,改名為人人網後,一大批匿名用戶迅速增加,亂七八糟的虛假信息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損害了網站自身形象。

第三,機械山寨,缺乏創新。人人網只是機械地把國外的Facebook山寨化,然後結合QQ空間的特點,東拼西湊就成了自己的東西。比如充斥網站的開心農場、開心水族館、部落戰爭、搶車位之類的小遊戲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個社交軟件把自己做成低級網頁遊戲,實在是讓人看不懂。

最後,其他社交媒體的出現。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用戶在社交平臺的時間被打散。微博、微信、QQ的強社交化取代了人人的弱社交化。由於後者有更好的用戶體驗,也導致了人人用戶流失的速度。

其實現在回頭看,校內網最大的價值在於能夠找到以前的同學,隨著歷屆學生畢業,本來可以升級成更高版本的社交平臺,這一大批可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潛力消費人群,實在是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