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秦國,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

關於這個問題,答案是不能把責任歸給趙括。趙括敗陣秦國,他只是一個這場戰爭的替罪羊,有四點原因導致趙國必敗,可以看小編慢慢道來。

長平之戰是戰國史上,甚至是中國歷史上大規模性的戰爭,在長平這個戰場上,有著新老將軍之間的對峙,也有著國君之間的交鋒,兩位國君都在這場戰爭中投入了數十萬的兵力,但卻是以趙國四十萬大軍被坑殺的慘烈血腥作為結局。這場戰役不僅造就了“紙上談兵“和“人屠”的典故,也隱含著眾多不為人所細查的細節。

據《史記·趙括列傳》記載:趙括年輕時熟讀兵法,連他的父親名將趙奢也能被他屢屢難住。但趙括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依據兵書指揮作戰,並不知道戰場之上變幻莫測,結果被白起打敗,也是造成了40萬趙軍被坑殺的承擔者。

可是,長平之戰的結果,並不只是“紙上談兵”造成的。而是由一個一個的因素所連成的引線,而“紙上談兵”的趙括只是進一步加快了這場戰役的失敗。

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秦國,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

長平之戰

在戰爭開始時,趙國派上了“戰國四將”之一的廉頗駐守長平。面對秦國三十萬的大軍,年近七旬的廉頗同他的士兵們上下一心,打造了百里石長城作為一道堅固的防線。

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秦國,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

老將廉頗影視形象

此時的秦國的強大已經超出了趙懷文王的預計。雖然憑藉著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的精彩表現,楚國能夠全身而退。但他們都知道,這只是緩兵之計,秦楚兩國的大戰早晚都要來臨。

其一曰:君臣不和,老將廉頗和趙孝成王的不和

廉頗深受當初趙懷文王的信任,但卻和趙懷文王的繼承人趙孝成王並不一心。再加上廉頗直爽的性格,讓從小生活在太平日子的趙孝成王感到反感,在領兵擴疆土的方面二人更是不和,甚至多次在議政之時在朝堂上打動口舌,趙孝成王深感廉頗以老臣自居,並且居功自傲,他二人的關係越發的僵硬,同時也為之後埋下了伏筆。

不久,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國攻打併佔領了韓國野王,把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韓國的國君打算將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談和。但上黨郡的守將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商議之後決定依助趙國的力量對抗秦軍。

於是,馮亭便派遣使者前往趙國,決定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以求保護。趙國君臣進過一番商議之後,決定接受上黨的土地,封馮亭為華陽君,接收了上黨郡的土地,同時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以防備秦軍來攻。看到趙國接受白撿了一個上黨郡,秦國強烈的不滿,決定出兵攻趙。

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秦國,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

老將廉頗影視形象

此時的趙國國君已經是趙孝成王,年輕的他並不認為自己接收了上黨郡有什麼問題,也就沒有和廉頗進行討論。這時已經可以看出趙國上下並不是一心也引起了趙孝成王的不忿,但他還是擺好了陣型進軍長平。

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秦國,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

趙軍進軍長平的路線

此時的秦軍主力並不是武安侯白起,而是剛出頭的秦軍左庶長王齕。一開始,廉頗並不將王齕放在眼裡,畢竟當時王齕只有三十歲出頭,再加上白起的名聲太大,顯得他黯然失色。但是經過了幾場交鋒後,王齕出人意料的打敗了廉頗,並且斬殺了一名趙國副將,大驚失色的廉頗,不得已只能暫時退避秦軍的鋒芒,決定在長平堅守不出。

其二曰:趙國內憂未解,渴望決戰

當時趙軍約有二十萬大軍,秦軍有著三十萬大軍,而且秦軍的補給線遙遠,來回補給損耗糧草確實不利。但廉頗這裡也沒有太好,二十萬大軍每天損失上萬噸的糧草,再加上趙孝成王的年輕氣盛,不斷地催促廉頗出戰,而廉頗卻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使得群臣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

當時趙軍的士兵都是小到十四歲大到四十歲的壯年男子,因此當時的趙國國內甚至連每家每戶的男丁都不夠,以至於錯過了春種秋收時節,而使得趙國境內的糧食和農工發展不起來。可想而知,後勤供應和軍事上的雙重壓力,對於當時只有二十歲的趙孝成王是非常難受的。所以他渴望決戰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秦國,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

趙孝成王影視形象

其三曰:君臣造離間,趙孝成王臨陣換將

長平之戰中,最為關鍵的決定性錯誤,便是臨陣換將。在戰場上要做到用人不疑。但趙孝成王和廉頗之間的矛盾點實在是彌補不來,再加上秦國不斷派間諜去邯鄲離間趙王,最終他決定做了一件,他最不該犯的錯誤,就是以趙奢之子趙括換下廉頗作為趙軍主帥。

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秦國,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的趙括

但就在趙括即將任命出發的前一夜,趙括的母親跑到王宮面見了趙王,勸說他不要立趙括為將,一個母親是非常懂自己的孩子的。此時的秦軍所帶來的壓力是趙軍難以抗衡的,趙母清楚這一點,所以也不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這場戰爭戰敗的罪人。

但趙孝成王並沒有聽進她的話,仍然任命了趙括作為趙軍總指揮前往長平,而趙括雖然年輕氣盛,面對這些爛攤子,他也是無能為力。但趙括面對著趙王的信任和老將們的矚目,只有三十歲的他硬著頭皮也要上了。

其四曰:秦軍虎狼之師,趙括難以抵抗

此時的秦軍,卻偷偷地將白起換下了王齕。根據《史記 長平之戰》所記載,此時的秦軍所投入的軍隊和將員已經不只是為了一個小小的上黨郡了,此時的秦軍目標就是消滅所有的趙國主力,一舉攻下趙國。

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秦國,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

白起影視形象

面對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的秦國,趙國的出擊無疑也是有一定的把握的。趙括出發時帶了三十萬大軍,聯合廉頗在長平留下的二十萬大軍和接受的難民組成的軍隊,共有六十萬之多,所以面對只有三十萬的秦軍,趙括也確實有信心決一死戰。

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秦國,真的是因為趙括的“紙上談兵”?

白起影視形象

但是面對老將白起,趙括還是顯得的經驗不足。在白起的遊擊攻勢下,趙軍連連敗退,趙括留下四十萬人守城,自己悲憤的帶領十萬人尋找突破口,結果最後都死在了秦軍的秦弩之下,最後,留在城裡的四十萬人失去了主將後不戰而降,結果造成了被坑殺的局面。

趙國的五十萬大軍就這樣死在了戰場之上,這也是趙國國力下降最後滅亡的關鍵一戰。但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戰的失敗,從趙國君臣不和,到後給不足,再到趙括的年輕,經驗不夠,都是一連串的導火索。歷史也永遠的記住了“紙上談兵”這個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