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塊鏈,對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上,中國正在搶佔跑道。

一個重大政策利好的釋放,讓區塊鏈再次成為熱議的話題。

什麼是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塊鏈,對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據新華社10月25日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下午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集體學習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上,中國正在搶佔跑道。中國企業越來越強調對最核心的“硬技術”的掌控,從政府政策引導來看,也更加鼓勵企業進行區塊鏈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一,區塊鏈技術未來在金融、民生、政務等多領域將具有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與此同時,發展區塊鏈絕非炒幣。不僅各類代幣發行融資(ICO)活動已被央行禁止,國家網信辦還通過發佈兩批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甄別和排除炒幣企業。

為什麼會成為國家戰略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其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聯所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多次交易有效確認的信息。

去中心化的分佈式儲存帶來公開與透明,也讓數據直接產生價值;信息的不可篡改、可追溯性帶來安全與誠實,也讓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互信。區塊鏈被認為是繼互聯網之後又一大浪潮,將作為基礎設施為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變革機會。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上述講話強調,要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讓我國在區塊鏈這個新興領域走在理論最前沿、佔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最前沿”“制高點”“新優勢”,三個詞無疑說明中國在區塊鏈競爭領域的目標確定而唯一:就是爭奪第一。

博望財經創始人姚博海稱,目前世界各國的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均處於快速發展的早期階段,沒有哪個國家存在絕對的優勢,這正是中國在科技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機會。

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上做講解的浙江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10月12日在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2019CCF區塊鏈技術大會上表示,國內區塊鏈產業發展正迎來“春風”,中國區塊鏈技術的研究熱點將集中於聯盟區塊鏈的關鍵技術、區塊鏈監管技術兩個方面。

中國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

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在此前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迅速,並開始與各行各業融合。

國務院2016年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將區塊鏈技術列為戰略性前沿技術。2018年6月,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鼓勵區塊鏈等新興前沿技術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研究與探索。

中國在區塊鏈技術方面的專利申請數量近年來位居全球首位。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去年年底發佈的《2018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已有的區塊鏈相關專利申請,超過半數來自中國,截至2017年底,專利申請量超過1200件,反超美國,成為第一。

目前,前三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都在嘗試落地區塊鏈技術及涉及較為基礎的技術開發,例如百度超級鏈平臺、螞蟻區塊鏈BaaS平臺、騰訊雲TBaaS區塊鏈服務平臺等。

中國平安、萬向控股、恆生電子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金融、能源、物流、交通、貿易、版權等區塊鏈應用領域也有廣泛佈局。

央企亦在區塊鏈領域多有涉足,並積極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比如,10月27日,國家電網公佈,全資子公司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將與其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高度契合,推動上下游產業互信,實現數據高效共享,提升風險防範能力。

區塊鏈技術還被應用到政務服務中,通過實現身份信息數據共享,將省去大量重複填寫個人信息的時間,業務辦理將更加便捷。

以浙江省為例,該省正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大數據局副局長蔣汝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要探索利用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

上海區塊鏈公司唯鏈創始人CEO陸揚表示:“區塊鏈未來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扶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和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應用價值會逐步顯現出來。”

金融是目前主要應用領域

區塊鏈目前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在金融領域。2018年全球區塊鏈市場份額中,金融業所佔份額最大,為60.5%。

目前國內包括中農工建等在內的多家銀行,已經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脫貧基金管理、跨境與跨行、信用證、供應鏈金融等領域。

恆大研究院任澤平認為,以跨境支付、全球貿易物流、供應鏈金融、徵信四個具有代表性的應用場景為例進行分析,區塊鏈能夠融合實物流、數據流、信息流、資金流,簡化驗證、對賬、審批、清算等交易流程,從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部分場景中,區塊鏈也能幫助實現數據確權、促進信息共享。

除了上述實踐領域,區塊鏈另一個大受關注的領域就是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8月10日的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表示,“雙層運營體系”將是DC/EP(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的一大特點,它是指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需要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央行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也可以提高商業機構的積極性,更利於民眾對數字貨幣的接受。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和資本市場部主任托比亞斯表示,中國很可能成為第一個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國家。

防範炒作風險

最新的政策利好也讓市場一片狂歡。

上週五晚美股開盤後,迅雷暴漲107.8%,不少概念股也已“蠢蠢欲動”。比特幣突破1萬美元大關。

不過,專家提醒,區塊鏈技術仍然在發展初期,實踐應用也停留在試水階段,投資者要警惕過度炒作概念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