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達人
歷史上的名將數不勝數,但是最為著名的是“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那麼兵仙韓信是如何一步一步地作死呢?
首先要從韓信的發跡說起,秦朝末年,諸侯並起,天下大亂。韓信首先投靠楚國貴族之後項梁,由於自身沒有任何名氣,且孤身一身前來投靠,所以項梁並沒有重用他。
項梁戰死後,韓信有轉投項羽麾下,依然沒有受到重用,只是做了個執戟郎。等到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前往巴蜀之地時,韓信脫離楚軍歸順了劉邦。不過韓信依舊沒有受到重要,只是做了個治粟都尉。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劉邦推薦自己,劉邦不任用,萬念俱灰的韓信,深夜逃離了漢營。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劉邦,親自追趕他。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
後來經過蕭何的極力舉薦,劉邦於是親自齋戒,設置高壇和廣場,封韓信為大將軍。公元前206年,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之時,採納了韓信的計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奪得了關中之地。
平定關中之後,又經過彭城大戰,韓信與劉邦兵分兩路,劉邦負責在滎陽一帶拖住項羽;而韓信帶著幾千士兵北上,準備繞到項羽身後,兩面夾擊項羽。韓信先後滅掉了項羽分封的西魏國、代國、趙國、齊國,又逼迫燕國投降,可以說韓信替劉邦打下了大半個天下。
當韓信打下齊國之後,就開始了他的作死之路。
韓信作死的第一步——邀封。韓信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覆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
而此時,項羽在滎陽緊緊地圍困著劉邦,韓信的使者到了,劉邦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韓信此舉無疑暴露了自身政治上的無能,自古只有主上封臣下,哪有臣子主動邀封?劉邦由於被項羽圍困,只能封韓信為齊王,但這件事之後,劉邦開始不信任韓信。
韓信作死的第二步——相信劉邦。當時的韓信佔據齊國,天下勝負的關鍵就在於他,韓信協助劉邦,劉邦就勝利;協助項羽,項羽就勝利。最好的出路是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但是韓信婦人之仁,太過於重情重義,他相信劉邦勝利之後,會善待於他,卻殊不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完全就是一個過河拆橋之人,他相信劉邦,就是作死。
韓信作死的第三步——朝拜劉邦。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被劉邦封為楚王,建都下邳。當時有人舉報韓信謀反,劉邦完全不加思索就相信了,於是決定對韓信下手。
劉邦採納陳平的計謀,假託天子外出巡視會見諸侯,南方有個雲夢澤,派使臣通告各諸侯到陳縣聚會,說:“我要巡視雲夢澤。”其實是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劉邦將要到楚國時,《史記 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曾想發兵反叛,又認為自己沒有罪,於是就去朝見劉邦。
這簡直是自尋死路,劉邦已經決定先下手為強,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了。韓信明明手下有兵,而且劉邦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他完全可以帶兵襲擊劉邦,可是他偏偏要作死,結果劉邦命令武士捆綁了韓信,上了囚車,押往長安,貶為淮陰侯。
韓信其實是被劉邦半軟禁在長安城中,期間雖然將發動謀反,做最後一搏,但是錯過了最好的時機,這次的謀反以失敗告終。韓信最終被誅殺了三族。
螻蟻知天命
歷史上有一些名將,他們覺的自己很是有能力,偏偏去"作死"。首先,我要說的是我國古代三國時期,有這麼一件事。劉備當時要攻打一座城池,因為當時劉備有張飛和趙雲兩人坐陣,這守城的人很是害怕。守城人當時沒有辦法,就在一位謀士的推薦之下,找了邢道榮。這刑道榮就誇下海口說,能憑藉手裡的斧頭,讓張飛、趙雲這些人有去無回。歷史上有一些名將,他們覺的自己很是有能力,偏偏去"作死"。首先,我要說的是我國古代三國時期,有這麼一件事。劉備當時要攻打一座城池,因為當時劉備有張飛和趙雲兩人坐陣,這守城的人很是害怕。守城人當時沒有辦法,就在一位謀士的推薦之下,找了邢道榮。這刑道榮就誇下海口說,能憑藉手裡的斧頭,讓張飛、趙雲這些人有去無回。
這刑道榮出戰之後,便被張飛給拿下了。後來用苦肉計從諸葛亮手中逃脫,回到自己陣營還吹牛,說劉備還要把女兒嫁給他。好不容易逃脫他還不好好珍惜自己的小命,還妄想殺趙雲,最後被趙雲給殺死了。
還有一個外國名將的故事,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在美國第六軍司令約翰-賽奇威克將軍帶領下攻打南方軍隊,在他和格蘭特將軍見面之後,變帶領軍隊和敵軍對峙。於是,他便騎馬在陣營周圍巡視。就在當時,南方軍隊中有很多神槍手,他這邊的士兵就很是緊張害怕。這些人都緊張到趴在地上。這時候,塞奇威克很是生氣,就把自己的的憤怒大聲說了出來,嫌棄士兵們膽小。誰知一顆子彈把他擊倒了,他直接從馬上摔了下來,當場死亡。
難道活著不好嗎,幹嘛非得作死呢?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謙虛做人,過於驕傲難免會惹禍上身,這些人結局不都是過於驕傲所導致的麼?
看電影呀
- 要問起作死的又被稱為名將之人,毋庸置疑當屬大明軍事鬼才——朱文正,一個迷一樣的男人
朱文正,元朝至正二年生人,其父是朱元璋短命的哥哥,正兒八經太祖的大侄,正因為哥哥命苦死的早,朱元璋尤其看重這個不多的親戚,當做自己的兒子培養。- 至正十六年,朱文正隨軍攻克渡江克太平,剿滅陳埜先,佔據建康,作戰勇猛,老朱很是開心,在此後不久也就是1356年十月便提升朱文正為樞密院同僉。過了不到五年又做了大都督,成為全軍最高統帥。而這卻不是他的巔峰,而他真正被後人載入史冊的是他那場堪稱奇蹟的洪都保衛戰
- 1363年四月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猛攻洪都,而鎮守洪都的朱文正僅有七萬餘人,卻死守了85天堅持到了援軍的到來,完成戰略上的絕勝,為朱元璋主力回調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可謂這場戰役第一功臣。
《明太祖實錄》卷十六:使守江西,遂驕淫暴橫,奪民婦女,所用床榻僭以龍鳳為飾。又怒上不先封己,前所對上者皆詭辭。上遣人責之,文正漸懼,謀叛張士誠,江西按察使李飲冰奏之
- 人無完人,不難看出軍事鬼才朱文正在生活作風上有很大的問題,但僅僅是次要的,而他一直想不通的是為什麼自己赫赫戰功卻分文未賞,他越來越氣就越發放縱自己,毒打朱元璋派下來的按察使,姦淫擄掠無惡不作,這樣做最直接的後果就出現上面的那篇奏摺。結果顯而易見。
- 1365年,朱文正在桐城牢中去世,結束其爭議的一生年僅29歲。
花溪客
說到歷史上“作死”的名將,當然有很多了。但是,在如此多的名將中,我想國民黨將領張靈甫是不得不說的。
為什麼說張靈甫是作死的呢?說的這裡就不得不說他的高傲和武斷了。
我們都知道都打仗是最殘忍的,是會死人的。若是每一次大戰之前,主將們都對天時、地利、人和做充分的瞭解,即使這樣也不一定保證自己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減少人員的傷亡。
但是,張靈甫不一樣,他的不一樣在於他打仗的時候,竟然是模糊的,他對自己的對手沒有充分的瞭解,而且對作戰的地點的具體情況也是極其的不熟悉。
可是說正是因為這樣事情的發生,讓張靈甫走上了不歸之路的。
我們大家都知道,孟良崮之戰是張靈甫發動的,他發動這場戰役的目的,就是想殲滅粟裕將軍帶領的華野軍。
可是,誰都知道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就是華東站場上的常勝軍隊,一般人是不敢輕易去挑戰粟裕的。
但是,張靈甫不一樣,他覺得他有挑戰粟裕的資本。
第一,他手裡帶領的是七十四師,七十四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他被蔣介石視為是自己嫡系部隊中的嫡系。
他們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士兵作戰經驗十分的豐富。
第二,他低估了粟裕華野軍的能力,他一直以為粟裕帶領的華野軍,之所以會在華東戰場上馳騁無阻,是因為他沒有遇到自己,沒有遇到他帶領的七十四師。甚至在張靈甫看來,粟裕根本不敢去和他一戰。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張靈甫帶領著他的七十四師,向孟良崮進發了,他打算去創造一個奇蹟,打一場漂亮的仗給蔣介石看。而且他們這一次的進軍,還是屬於孤軍深入。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粟裕帶領的華野軍趕來圍殲張靈甫的。
當戰役剛剛打響的時候,張靈甫才知道,自己對這一場戰役,竟然沒有做足任何準備。因為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的火力,他們根本就壓制不住。甚至他連想都沒有想過,粟裕的華野軍的戰鬥力,竟然如此的強悍。
正是因為這是張靈甫沒有想到的,所以,在面對華野軍進攻的時候,張靈甫不得不改變策略。他們明知不能給華野軍死拼,所以張靈甫選擇把部隊撤到孟良崮山上,而他們火力最猛烈的大炮,因為體型太大,他們帶不走,所以只好扔到了山下。
可以說正是這件事讓張靈甫和他的七十四師,走上了不歸路。因為他們不知道山上是石頭山,沒有任何水源。
打仗沒有水喝,是很要命的一件事,而且水一天不喝沒關係,但是,兩到三天不喝,就會徹底的崩潰。
當時張靈甫的七十四師,是被粟裕的華野軍給圍住的,所以,即使華野軍打不死他們,也能渴死他們。
最終粟裕帶領的華野軍僅用了四天的時間,就全殲了張靈甫的七十四師。這一次華野軍全殲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張靈甫肯定是想不到的,同樣蔣介石也想不到的,就連毛澤東也都是想不到的。
畢竟,誰曾想這樣一支強悍的軍隊,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就被殲滅了呢?
不得不說這一次張靈甫七十四師的覆滅,是和他作戰前不清楚對手,不熟悉地裡位置有關。是他太冒進了,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為自己的錯誤,也付出了代價,所以張靈甫的死,肯定是屬於主動的作死了。
不才講史
說到歷史上“作死”的名將,白崇禧應該算一個吧。
不過不得不說他那“小諸葛”的名號,真不是浪得虛名。不說別的,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打的兩次大勝戰,都是和白崇禧有關。
一個就是臺兒莊大捷,另一個就是崑崙關大捷。
臺兒莊大捷是白崇禧和李宗仁,兩個人合作的結果。崑崙關大捷,是白崇禧實打實的功勞。這兩次戰爭,每次都消滅日軍幾萬人,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
所以,白崇禧絕對是民國時期,少有的名將。
那麼我為何又說他是“作死”的名將呢?
這還要從蔣介石撤退臺灣開始說起,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反動派敗退。蔣介石退守臺灣,這時候白崇禧也面臨何去何叢的選擇?
在這個人生面臨抉擇的十字路口上,白崇禧給自己的老上級,李宗仁打了一個電話,他問李宗仁,自己是去美國好呢?還是去臺灣跟隨老將去好呢?
李宗仁對白崇禧說的是來美國。
因為去蔣介石那裡絕對不會有好下場的。
李宗仁這樣說是有道理的,而且白崇禧也是心知肚明的。
畢竟蔣介石曾經有過三次下野的機會,全部都是白崇禧逼迫的。
可以說蔣介石對白崇禧的恨,絕對是到了骨子裡了。
但是,白崇禧又是一個難得的軍事人才,蔣介石恨他,還用的著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讓白崇禧跟隨自己打江山。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因為蔣介石已經敗退臺灣了,現在不需要打仗了。
白崇禧去了臺灣不是自投羅網嗎?
儘管李宗仁給白崇禧指出了一條明路。
但是,白崇禧最後還是選擇了去臺灣投靠蔣介石。
可是,白崇禧到了臺灣之後,才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人身自由了。
原來蔣介石每天都有派特務跟隨白崇禧,監視著白崇禧的一舉一動。
甚至有一天夜裡,白崇禧的家裡,都被那些特務翻了一個底朝天。連家裡的地板都給翻動了一遍。
白崇禧對蔣介石絕望了,他想申請去美國,但是,蔣介石不批准。
白崇禧只好鬱鬱寡歡的在臺灣過起自己的晚年生活來,直到自己不明不白的去世。
你說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迴歸蔣介石的懷抱,是不是自己“作死”呢?
要說李宗仁就是高明呀,他能當白崇禧的老上司,那還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
他的政治眼光至少比白崇禧要高。
國民黨敗退之後,李宗仁去了美國,過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白崇禧真是妄稱”小諸葛“了,在這一點,他真的沒有辦法和李宗仁相比。
史學達人
項羽,項羽是歷史第一武將,這個爭議幾乎是沒有的,不過項羽不是一個合格的諸侯,這個也是沒有什麼爭議的,可是項羽呢?放著自己好好的武將不當,偏偏跑去當了諸侯,學著爭霸天下去了,當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這個想法很正常,不過當了諸侯最起碼的知人善任這是不會錯的吧。
項羽呢,偏偏就沒有知人善任這個屬性,范增多少條計策他都不用,就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可是武力能解決問題的話,還用謀士幹什麼,如果聽了范增的話,鴻門宴殺了劉邦還有其他事嗎?所以說項羽本來是武將去當諸侯就已經是走上了作死的道路,之後不能知人善任就更是作死了,最後敗在劉邦手裡死了也不奇怪。
藍淚笛324
大清西北大將軍,節制四省督府年羹堯。日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狂妄自大,恃寵而驕,最終死無葬身之地。整個大清王朝比較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