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子石的千年傳說和百年榮辱

說明:昨天說了洪崖洞,今天再說彈子石。國慶節期間,那新修的彈子石老街竟然也成了網紅之地,其實那老街並不老,真正的老街早在20年前就已經拆除。不過,假古董也是古董,可以讓人們多少有個印象,可以激起像我這樣的人一點記憶。

彈子石的千年傳說和百年榮辱

彈子石的傳說

站在朝天門廣場上,向東北方望去,長江嘉陵江匯合後,被一處突出的磧石擋了一下,那主流水只好改變流向,從東岸折向西岸,繼續浩浩蕩蕩奔向遠方。那突出的磧石就是彈子石。

傳說大禹來到江州,與塗山氏一見鍾情,但婚後第三天就告別妻子,繼續出門治水,久久沒有回家。塗山氏思夫心切,便到江邊尋夫。江水滔滔,不見大禹蹤影。盼來盼去,天長日久,塗山氏竟然化成了石頭。那就是正對兩江交匯處江中的夫歸石(呼歸石)。大禹治完水回來,見塗山氏已經化作石頭,十分悲切,痛哭流涕。見見天晚,大禹突然站起,大喊一聲:“啟!”那聲如滾雷,江水為之倒流,身後的磧石也應聲而開,一個胖胖的小男孩從那石頭中滾了出來。大禹抱起孩子,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啟”,也就是後來夏朝的開國君主夏啟。後來,那磧石就被人稱為“誕子石”。再後來,“誕子石”就訛傳為彈子石。

如今,夫歸石因整治航道已經被炸燬,彈子石也因修建南濱路而改變了原來的風貌,但作為地名的彈子石卻保留下來,成為一段美好傳說的見證。

王家大院的輝煌

嘉陵江幾乎是成直角匯入長江的,全靠夫歸石、彈子石阻攔,才使江水轉向東流。由於彈子石的阻攔,其下游形成了王家沱、竅角沱。那沱裡便於停船,那江邊逐漸形成街市,與朝天門、江北城鼎足相望。

卻說清初“湖廣填四川”時,有王姓人家來到重慶,在彈子石下游的沱灣處安家,那沱灣就被稱為王家沱。王家後人王信文因經營食鹽有方,發了財,在王家沱大興土木,建成規模恢弘的王家大院,同時開辦錢莊、糧油行、綢布莊、醫館、建築、傢俱、百貨等鋪面棧房,專人統管,總稱為“謙泰商號”,那旁邊的街道也就取名謙泰巷。

彈子石的千年傳說和百年榮辱

那王家大院分上院和下院,開有11道大門。下院直通王家沱碼頭,系鹽號所在地,院內有大曬壩,還有堂屋、廂房、天井。上院人稱“花朝門”,為王氏祠堂,但那些房屋卻閒置著,基本沒有使用。王家還在江邊路上建有一座兩層樓的洋房,雕欄玉砌,玲瓏典雅,豪華氣派。王家還設置了私家花園,有圓門開合,有花徑草道,翠綠盎然,幽雅別緻。王氏家族大家庭群居,年年添丁加口。鼎盛時,住在大院的王家大小人口竟然高達96人。

王信文曾被朝廷誥封為“奉政大夫”,他還在彈子石正街上建有誥封牌坊,牌坊上刻著“誥封奉政大夫王信文妻宜人鍾氏”的金字,可見其當年的顯赫。

清末民初,重慶城的有錢人紛紛在彈子石修房建屋,除了王家大院,還有孫家花園、夏家大院、青陽公館等十多處別墅大院,成為當年的富人區。

彈子石的千年傳說和百年榮辱

王家沱的日本租界

甲午戰敗後,中日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使日本得到了在重慶開埠和在川江航行的權利。日本又強奪王家沱為租界,於1901年正式設立,成為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租界。

租界裡,日本設巡捕,開工廠,建碼頭,辦學校,兵輪遊弋江面,士兵耀武揚威,儼然一個小日本國。日本人對租界內的華人則任意凌辱,無故毒打,甚至抓捕殺害。清政府對租界喪失了主權,對日本人的囂張不敢過問。但重慶人民義憤填膺,恨之入骨,多次罷工罷市罷課,要求收回日租界。1931年9月,王家沱租期30年到期,重慶78個團體籌備成立了“四川各級(界)民眾自動收回王家沱日租界運動大會”。適逢“九一八”事變,數萬民眾集會遊行示威,對日租界進行“經濟絕交”(經濟封鎖),不許日船靠岸,不為日本人幹事,使在渝日本人陷入“米炭既無人售給,而僱工亦相繼辭走”的困境,無法維持生活。10月22日,日本人只得乘軍艦灰溜溜撤離重慶。兩天後,劉湘派軍警接管王家沱。

彈子石的千年傳說和百年榮辱

1932年《松滬協定》簽訂後,國民政府同意日本僑民“仍擬租借該地”,日本派領事巖井英一以恢復商務為名,率領比良號軍艦捲土重來,日本人又回到王家沱。直到l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重慶警察局才重新接收日租界,王家沱才重新迴歸祖國懷抱。

彈子石的千年傳說和百年榮辱

彈子石的開發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重慶被迫開埠後,清政府為顧全面子,只准外國船隻停泊南岸。外國船隻有貨物要上下,外國人要上岸來,致使彈子石一帶繁榮起來。1901年,日本強租王家沱為租界;同年,法國在彈子石設立水兵兵營。重慶最早的一些工廠企業也紛紛設在彈子石,使彈子石成為重慶最早的工業區。重慶曆史上第一傢俱有現代意義的工業企業森昌泰洋火公司創辦的火柴廠,就建在彈子石。開始,彈子石的街區還僅限於江邊一帶。隨著人口增多,便向坡上發展,使彈子石形成典型的雲梯街道。那雲梯兩側,佈滿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如吊腳樓、土牆房、磚柱木樓、洋房子、石庫門小院、歐式別墅……體現出重慶民居建築兼收幷蓄的風格特徵。

彈子石的千年傳說和百年榮辱

彈子石位於南山下,本是長江的三階臺地,與大石壩、雞冠石等連成一體,地勢平坦,便於建設市場,於是又逐漸形成南岸的商業中心。20世紀二三十年代,那彈子石街上幾乎天天人流如織。洋商、洋行以及工廠的外國人也來趕場,甚至吹著洋號,打著洋鼓,推銷商品,成為重慶一大“西洋鏡”。

解放後,彈子石的工廠、學校增多。1958年,海(棠溪)彈(子石)公路修通,彈子石交通更加方便,但與市區主要還是靠輪渡溝通。一發沙水(洪水),一打霧,那江邊就擠滿等待過江的人。一直到本世紀初,那過江輪渡才逐漸停了下來。

彈子石的千年傳說和百年榮辱

如今,作為重慶中央商務區GBD“金三角”的組成部分,彈子石正在大開發中。到2020年,彈子石地區將建成年稅收億元大樓10棟,引進世界或全國500強企業總部10家,引進各類金融企業60家,金融及商務產業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今年6月1日,長達1公里的彈子石老街正式開街。在這條原址復建的老街裡,你可以欣賞到“一街兩埠四院十景”構成的獨特景觀。漫步老街,回味百多年來彈子石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人感嘆,更讓人欣喜。

彈子石的千年傳說和百年榮辱

一街兩埠四院十景

一街:彈子石老街

兩埠:下江、上埠

四院:王家大院、孫家花園、夏家大院、青陽公館

十景:海關石、映月池、青雲橋、花朝門、餘音閣、利川號、塗山窯、愛情牆、一德堂、百歲坊

不過,修復的這些古董幾乎都是假的。要看真正的古董,就去那法國水兵軍營吧。要看重慶真正的老街,就去下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