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大家都知道球星貝克漢姆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小七,貝克漢姆對這個女兒也是寵愛有加,但是對於貝克漢姆依然跟已經7歲的女兒,

“嘴對嘴親吻”這事,很多網友頗有微詞,很多網友覺得女兒大了和父親親吻不合適,有人甚至用“怪異、不合情理”這樣的詞來形容這件事,可見人們對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是有界限的。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國內明星張亮在某節目中說,只親女兒額頭、手背、頭髮等,他表示雖然很愛女兒,但想要女兒從小明白性別差異,建立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與異性的相處方式。他的做法也被網友拿出來進行比較,很多網友表示贊同張亮的做法。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其實,以上兩位父親都是什麼疼孩子的父親,只是父親與女兒之間以及母親與兒子之間的距離該如何把握呢?中國古話“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究竟有什麼深意?

一、為什麼要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做到“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

  • 有利於孩子對自我的性別認知。3-5歲的孩子逐漸開始建立自我性別意識,開始尋找媽媽、爸爸與自己身體上的差異,會問出“媽媽,我怎麼和你長得不一樣”“媽媽你穿的那個是什麼衣服”之類的問題,這時候寶爸寶媽的回答就很關鍵了。有的父母選擇搪塞而過,逃避孩子的問題,其實這是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寶爸寶媽要在觀察到孩子出現這種異動的時候,及時注意自己和孩子的距離,注意與孩子親暱的分寸。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 有利於孩子的獨立成長及獨立人格的培養。寶媽寶爸對孩子有著天生的母愛父愛,恨不得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孩子,恨不得替孩子包辦一切。孩子在全家人無所不至的寵愛裡,襪子要奶奶洗,衣服要媽媽洗,刷牙洗臉也有人代勞,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十分不利。很多新聞裡都報道過,孩子因為不會自己吃飯,在幼兒園老是吃不飽等等問題,家長對孩子生活技能培養的不足,在孩子離開家長後就慢慢展現出來了。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 有利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交往。3歲以後的孩子不但開始有性別意識,還漸漸開始有交朋友的意識,這時候寶爸寶媽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讓孩子多與同齡的孩子接觸,提升孩子人機關係交往的能力。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二、與孩子過分親暱的影響。

1、與孩子過分的親暱使得孩子不夠有主見。寶媽對孩子的寵愛是與生俱來的,有些寶媽甚至不讓其他家人碰孩子,她們對孩子的關心無微不至,事事替孩子考慮,孩子到了能自己吃飯的年紀,媽媽也不放手依然把孩子當成寶貝,穿衣餵飯事無鉅細。

有些孩子已經成年,可以自己洗衣服了,媽媽們卻捨不得讓孩子動手,依然幫孩子洗衣服,甚至內衣內褲。這就產生了很多隻會讀書,不會自己生活的“書呆子”。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2、與孩子過分親暱使得孩子上進心不足。寶媽對孩子的過分寵愛,很容易誕生“媽寶男”,像《都挺好》裡的蘇明成,身為蘇家的第二個孩子,受到媽媽的無限寵愛,上不了學媽媽會幫忙花錢幫忙送進去,沒有工作媽媽也會幫忙想辦法找,買不起房子媽媽也會想辦法湊錢付首付,這種溺愛之下的蘇明成上進心不足,性格暴戾,遇到問題不會處理,只會怨天尤人,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不勝枚舉。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三、如何有效把握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暱尺度呢?

1、學會放手,讓孩子有成長的空間。寶寶小的時候,母親對寶寶無微不至的照顧是必要的,需要照顧寶寶餵奶、穿衣等,待3歲左右,母親就要學會放手,適當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穿衣吃飯等,是十分必要的。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2、避免過多身體接觸,從生理心理上給予孩子界限感。孩子有了一定的性別意識以後,父親與母親就要適當的和孩子避嫌。母親換衣服、洗澡儘量避開男寶寶,避免寶寶性別模糊,當寶寶問起身體結構不同的時候,寶媽們要坦然回答,藉助動畫片或者卡片之類的媒介,讓孩子明確性別有男女之分。當孩子上小學開始,父母可以與孩子分床睡,讓孩子慢慢接受自己是獨立個體,學會自己獨立。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3、正確看待男女性別差異性,利用性別優勢幫助孩子成長。父母在社會生產關係裡的角色定位不同,在教育這件事情上,“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可以辯證地看,母親多溫柔,柔軟,感性有餘,母親過多溺愛的男孩子往往在性格上陰柔有餘,陽剛不足,但母親可以在健康良好的母子關係中教會男孩子友愛、善良。

女兒是父親的前世小情人,父親們看到女兒的時候都化成女兒奴,但是父女關係的界限感也很重要。女兒大了在生理和心理上勢必要同父親有界限,但女兒們這幾方面不避父。

比如,在性格養成方面,父親能夠在女兒的性格養成中,給予女兒堅強、勇敢,有父親陪伴的女孩子往往更自信,更勇敢;在安全感方面,父親像山,遇到困難的時候能給女生踏實、可靠的安全感,使得女生在心理上能覺得自己隨時有人保護;在對異性瞭解方面,父親是女孩子出生後接觸到的第一位異性

,父親的陪伴、父親對她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女孩子擇偶的標準。

正確理解“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父母建立孩子“性別意識”

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我們除了寵愛,更應該以愛為載體,教會孩子成長路上更多生活、溝通的能力,讓他學會如何愛自己,如何愛別人。

你和孩子之間有界限感嗎?如何看待“兒大避母,女大不用避父”呢?

我是一個萌娃控也是一位高級育兒師,關注兒童心理,一起解讀成長的那些煩惱,如果你在我的文章裡找到了共鳴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