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癌症未來很可能被治癒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本月初剛剛揭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格雷格·塞門扎就是其中一位,25日他來到中國,央視新聞記者與這位“最強大腦”來了一場關於未來醫學科技發展的暢聊。

“我是半夜接到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打來的電話,當時睡得正香。還錯過了第一通電話,直到電話鈴再次響起。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很震驚。”提到得到諾貝爾獎的那個時刻他現在還是很興奮。

塞門扎所研究的方向是對生命系統如何利用、調節氧氣,他在細胞缺氧現象的研究引領全球,他的團隊發現HIF-1(缺氧誘導因子-1)所調控的基因能夠作用於線粒體呼吸。它能夠指導細胞對缺氧狀況的特殊反應和心血管系統的變化。在一些癌症疾病中,能觀察到HIF的過度表達。

面對“癌症是否能治癒?”的全世界都關心的問題,塞門扎說:癌症在未來很可能被治癒,這也是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

採訪中得知,塞門扎已經幾次到訪中國,而且對中醫中藥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中藥中有一些活性化合物可能對治療某些疾病有用,“如果我們能更確切地分析出它們是什麼,那就太好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再次進行測試,從而瞭解哪些病人可以從中受益。”

當被問到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醫學的進步將會聚焦在哪個領域?塞門扎認為,今後更多的努力應該放在預防醫學上面,提前預防人得病而不是生病了之後再去治療。

塞門扎告訴記者,他來過很多的中國大學,中國大學所能提供的學術研究資源印象非常深刻,也期待與中國在科研領域的更多合作。

塞門扎將會出席10月29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本屆論壇將有包括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65位頂尖科學家共同預測未來20年人類社會的變化。央視新聞將推出系列直播及微視頻報道《未來大猜想》,全方位聚焦2019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呈現這場叩問未來的科技盛宴。(央視記者 王子桐 湯沛 周少軍 魏然)

格雷格·倫納德·塞門扎(Gregg Leonard Semenza)

63歲,1956年生於美國紐約市皇后區,美國醫學家。1974年從斯里皮高中畢業後,塞門扎進入哈佛大學學習遺傳學。之後到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研究生學習,在賓夕法尼亞兒童醫院做了博士研究。1986年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成為該校教授。塞門扎於2008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0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獲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

本文源自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