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L球員普遍就能做十來個引體向上,為啥在網上說做三十都被嫌少

引體向上可以說是最流行的健身運動之一,因為對器材的要求比較簡單,在大多數的地方,都有單槓可以用,能做的人太多了,就成了很多人比較身體素質的標準,在網上也到處都能看到用此為標準比較身體素質的,而且經常會發現,網上有一些很誇張的數據,動輒幾十個引體向上,甚至還有還有說能做百八十個的,比如說,筆者在知乎上就見過有說不能一次性做50個引體向上,就不能練武術的說法。而且這些人基本上也就都是健身和運動的愛好者,並非專業人士。

如果普通健身愛好者都能到達這個水平,那麼真正的職業運動員能做多少個呢?

NHL球員普遍就能做十來個引體向上,為啥在網上說做三十都被嫌少

引體向上

其實大多數運動員是不會有這種權威數據的,即便有大多數也就是網友訛傳的,但是也有一些運動員是有官方數據的,也就是本文用的,北美冰球聯賽NHL的球員的數據。

北美冰球聯賽NHL,在球員選秀時,會安排一個綜合訓練營,球員在訓練營中會進行體測,體測的結果就給球隊以選擇球員的參考,NHL的體測項目就包括引體向上的測試,測試的標準,就是看一個球員能一次性連續做多少個引體向上。

因為這個數據是官方記錄的,而且對於大多數球員,為了被選中,都要爭取拿出好成績,所以無論是可信度還是球員的普遍認真度都是比較高的。

NHL球員普遍就能做十來個引體向上,為啥在網上說做三十都被嫌少

NHL球員

​NHL是北美四大聯盟之一,在全世界所有的體育聯賽中,NHL營收可以排到第五位,球員平均收入在200萬美元以上,世界排名第七,所以球員的身體素質是不用說的。而且冰球是加拿大的國球,在俄羅斯,東歐和北歐的很多國家,都是全國最受歡迎排名前三的運動,這些地區的人,向來以身體素質出色著稱,這幫人的標準,絕對是很高的。

然而就是這幫人的引體向上數量普遍也就是10來個,比如2019年選秀體測,做得最多的運動員成績只有16個,而且已經是近年來最高的成績了,像17年,14年第一就只有13個,歷史記錄也就只有25個,平均下來,NHL球員的引體向上數據不到10個。這可比“網友”差多了。

NHL球員普遍就能做十來個引體向上,為啥在網上說做三十都被嫌少

NHL運動員做引體向上

那麼為什麼,那些靠身體素質能賺幾百萬美元的人,不如那些業餘練練的廣大網友呢?我總結了幾點原因:

​1. 動作標準不一樣

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動作標準不一樣。尤其是這種自重項目,動作標不標準,對難度的影響很大,而且說句實話,很多健身愛好者做的引體向上並不標準,他們往往在還沒有正確入門的時候,就開始了攀比,盲目追求數量,所以怎麼容易怎麼來,往往造成動作不標準,而當自己數量上來之後,也很難再重新開始做標準的動作,在這條追求數量的路上盲目追求下去,也就徹底忽視了動作的標準型。

不用說普通人,很多已經健身很久,看起來練得還不錯的的人都是這樣,比如舉個例子,美國演員馬克沃爾伯格,也是個著名的肌肉型硬漢型男演員,曾經在上節目的時候,接受過一個挑戰,在1分鐘做盡可能多的引體向上,按照做的個數,節目組會給預防乳腺癌協會捐款,來做慈善,然後沃爾伯格就連續做了22個。

不過,回看那個視頻,我們能看到,沃爾伯格從第一個引體向上開始,就沒有做到下巴過槓,最多也就到嘴的位置,做到後面,那就更是隻有額頭微微過槓(如下圖),很多人的所謂引體向上,其實也就是這個水平。

NHL球員普遍就能做十來個引體向上,為啥在網上說做三十都被嫌少

沃爾伯格做引體向上

但是我們看NHL運動員在體測時候做的引體向上,是標準的引體向上,首先是正手引體向上,然後拉起來,下巴必須要過單槓(如下圖),然後必須下降要降到最低點,不能停在半空中,而且無論是拉到最高點,還是落到最低點,都要有一個停頓,然後才能繼續完成動作。

NHL球員普遍就能做十來個引體向上,為啥在網上說做三十都被嫌少

nhl球員的引體向上

保證下巴過槓,以及落到最低點,都是用來確定難度標準的,然後在最高和最低點有停頓,是為了防止運動員靠慣性完成動作,簡單說就是靠甩,只有在這樣的標準下完成的引體向上,才有可比性,不標準的引體向上,每個人可能都能搞出一些特殊的“捷徑”,額頭過槓,不落到最後一點,靠慣性猛甩等等,不同的人難度標準不同,其實是不能相比的。

2. NHL運動員的體重相對較大

冰球運動員,對於體型和力量的要求,雖然沒有橄欖球,籃球那麼高,但是整體上也可以說是人高馬大的,NHL球員的平均體重,在200磅,也就是90公斤以上,妥妥的個個都是180斤的壯漢。大體重的人,做這種自重運動,肯定要更難,普通人,經常運動的,可能也就是70公斤上下,難度相對較小。

NHL球員普遍就能做十來個引體向上,為啥在網上說做三十都被嫌少

NHL球員們

3. NHL球員體測的年紀相對較小

NHL運動員參加選秀一般是18-21歲之間,這個年齡的年輕人,並沒有把個人的身體素質提升到極致,所以這個時候測出來的引體向上數量,並不能算是個人極限,要知道很多人工作之後才開始有健身的習慣,引體向上這個東西不像爆發力,彈跳,甚至可以說,在很大年紀之前,比如40,50,甚至都可能提升,所以很多健身多年的,在專項運動上,好於運動員年輕時候,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比如臥推,很多健身房練過幾年的人,都好過大多數的運動員新秀體測的標準,也不是稀奇的事。

NHL球員普遍就能做十來個引體向上,為啥在網上說做三十都被嫌少

NHL臥推測試

最後還有一點,也就不作為正式點說了,因為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網上浮誇的攀比之風太盛,明明是萬里挑一的收入,在很多論壇裡都已經算作不值一提了,臥推深蹲成績,各個都是世界級標準,而且那些喜歡說的人,本身也是做得比較好的人,所以到處去說,無意中助長了攀比之風。而且這幫人還很願意故作“謙虛”地說自己不怎麼樣,在自己“謙虛”的同時,打擊了一大批人的自信心。

所以在追求更好的身體素質,進行健身的時候,與人交流是好的,但是切忌養成不好的攀比心,健身的本質就是和自己比,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就可以了,不要被網上不良的攀比風氣帶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