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银行背后的推动力量

关于助力银行建设的“帮帮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慢》描述的慢生活,令世人心生向往;而从前慢生活中的某些“慢”,却令众人心生怨念。譬如,从前的银行,办理一个几分钟的普通业务也要取号排队地折腾小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现在,传统银行的这种“慢节奏”带来的行业痛点,正在被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快风尚”消弭于无形,这一切都得益于科技手段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银行业如火如荼的转型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长期致力于助力大国银行建设的“帮帮团”,包括但不限于科技企业、产品提供商、硬件制造商等银行服务商。作为力量担当的“合作伙伴”,它们在此过程中各展其长,使得银行业的升级转型进行得顺畅且高效。

关于未来银行背后的推动力量

关于数字化

随着“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的正式提出,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一场颠覆性的数字化“洗礼”。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银行业正行进在通过转型升级以适应客户需求的高速路上,快速、实时的金融服务将成为最自在的存在,智能投顾和场景嵌入将为用户提供最佳金融解决方案。

物理层面,数字化是唯一路径。

“金融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是未来银行的存在形式

进阶到银行4.0是各个银行孜孜以求的大目标,而实现金融科技与银行的深度融合则是我国银行业正在践行的小目标。从物理网点到移动互联,在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语音识别设备、5G通信、云平台、区块链等创新型技术已普及的当下,银行的“变形计”就是借助众合作伙伴的合力,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数字赋能是银行转型的“软实力”

在银行业转型升级成为“刚需”的当下,众多旨在助推银行实现数字化赋能的服务机构以“盟军”的身份加入到了这场深层次、系统性的变革当中。银行的数字化究其实质就是数字化与金融业产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模式,促进了银行业务开放和体验升级;通过建设平台的数据整合与搜集加深了对客户的了解,让银行的服务模式发生了转变;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银行中的广泛应用,促进精准营销的同时提升了客户体验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

事实上,那些致力于打造银行数字化转型基座的银行供应商及企业领导者就是助推银行数字化征程上那股劲吹的东风,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版图上掀起了一场“极速旋风”。

后勤保障是银行升级的“硬通货”

如果把助推银行转型升级的各类服务商比作“集团军”的话,那么,智能硬件终端制造、品牌咨询设计、咨询管理培训、金融安保押运等传统服务就是提供有力保障的后勤部。在这些传统服务商的协同推动下,为客户提供全天候自助和远程人工服务的应用场景才能得以实现,更多的银行员工将从前台退到后台,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这就是未来银行业务的效用和体验。

麦肯锡认为,只有银行深入地理解并参与解决生态圈各方的痛点,才能得到认可,此后的金融服务销售,包括各类交叉销售则是顺水推舟的过程。鉴于此,银行业正协同分属于不同领域的科技企业打造“一体化”的金融生态链,根据第一性原理跳出类比限制,打破传统金融机构地域与时空的限制,将传统意义的银行升级为“场景在先,服务在后”的开放银行。

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重要“合伙人”

不管是金融科技银行,还是开放银行、平台银行,或者是未来银行,回归到银行业的本质就是——银行是一种服务,一种无所不在的服务,一种普惠社会的服务。

由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eNet研究院主办的“寻找未来银行‘合伙人’活动”行将开始,无论你在哪里,也无论你是谁,只要是正致力于或有志于成为未来银行“合伙人”,成为助力传统银行晋级到未来的银行背后推动力量的企业或者企业领导者,你就是我们寻找的对象。

毋庸置疑,银行是国民经济和民生的重要支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加入银行业,推动银行业,集全行业之火种,必将重启大国复兴之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