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安装,刷卡收费!“共享电梯”登录济南 住建部门:目前没有政策依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讯当共享单车席卷全国,共享汽车也紧跟其后,在各个城市兴起,而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工具,在共享经济的时代,共享电梯也出现了。在济南,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最近,一些居民发现有企业称,可在其小区免费加装电梯。在天桥区一小区,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打出了“免费安装、有偿使用”的横幅,称其为“共享电梯”。对此有的居民签订了协议表示支持,也有居民持观望态度。对此,济南住建部门表示,“共享电梯”目前没有政策依据。

小区出现“共享电梯”宣传

“这个小区有些年份了,最高6层,有200多户居民,我家住在中层。我今年60岁了,对于安装电梯是很支持的。”董女士说。

然而,董女士却有些拿不定主意,“说是免费安装有偿使用,但是我们要先签协议,还要往指定的银行存5000元,这样以后就免费坐电梯。”董女士说,“不交钱也可以,以后可以办卡,坐一次刷一次,一次扣两三毛钱。”

此外,在政策支持方面,董女士也十分担心:“他这个能享受补贴吗?有没有政策支持?”种种顾虑之下,董女士没有轻易签字。

安装方称靠广告和光伏发电赚钱

小区内竖立着不少宣传板,偶尔有业主停留观看。展板上写着“居民不拿一分钱,签字同意即可”,展板旁边支了一张小桌,一名工作人员坐在椅子上整理着材料。

见记者上前,他主动打招呼,“您是几号楼的?”随后,他从文件夹中拿出一张纸,说:“你们楼只有3户签字了,你能不能帮忙联络一下,我还要去别的小区宣传。”

随后,记者询问该公司加装电梯的模式。“是免费的,但是有偿使用,一次两到三毛。不收一分钱。”工作人员说。“那你们靠什么挣钱?”记者问道。“我们靠广告和光伏发电赚钱,广告就是电梯里的,收入归我们。楼顶、电梯厢外面会安装光伏发电,除了电梯用电,剩余的电卖给国家。”工作人员说。

宣传单上写着“助老公益项目”

项目介绍中写道:为了尽快帮助“悬空老人”出行方便,在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住建部等单位支持下,携手中升乙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向全国投放共享电梯(居民不拿一分钱)。

此外,宣传单上还写着70岁以上的老人、7岁以下孩子、烈属之家、低保户、二级以下残疾人和正常人,在公司指定的国家银行以个人名义存款5000元,可办理一张免费卡,免费乘坐电梯。

在小区内,工作人员与路过的居民交谈时,也提及了“惠民”“助老”等词汇,有居民表示“这是好事”,已经签了字,也有居民并不看好,选择观望。

物业、街道等部门表示“不知情”

“这个公司是业主请进来的,和物业没关系。”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小区多位居民也表示,他们事后找物业核实情况,得知这属于企业行为。

25日,记者向无影山街道办事处求证此事,辗转打了多个电话,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不知情。26日,记者来到办事处核实,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给出答复。

官方:“共享电梯”无政策依据

就“共享电梯”的模式是否有政策支持等问题,记者联系了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模式目前没有政策依据,且根据济南市已经出台的政策,这种模式是否具备可行还需要多方考量。

“首先产权不确定,第二建造电梯费用,包括后期维护、保养等是很高的,如果是免费安装,那么公司的财力是否能允许?还有电梯安全如何保证,这些都需要格外注意。”工作人员说。“目前这种模式是没有政策依据的。”工作人员说,这更像是一种企业行为,或者是一种市场调查行为,建议市民谨慎对待。

“目前对于这种模式的动向我们在观察,如果后期条件成熟,在居民有意愿的前提下,我们可能会出具指导性政策。但目前没有这种政策。”工作人员说。

业内人士:“共享”盈利的核心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模式

对于业界的质疑,同样深耕电梯行业多年的杨先生表现出对“共享电梯”的极大兴趣。杨先生表示,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楼装电梯催生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新兴模式,共享电梯难免受到质疑,“但我认为做好的关键是成本控制和运营模式。”

杨先生告诉记者,电梯制造商来做共享电梯无疑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如果制造商同时具备其他相关资质,那么在成本控制上至少又可以节约10%左右。

记者了解到,老楼加装电梯对承建单位起码有三类资质要求,分别是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电梯安装维修保修资质、土建资质和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而目前,在河南市场上九成老楼加装电梯公司仅具备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资质,“通常是一家企业接标,又把设计、施工等环节发包给别的公司做,这样成本无疑就增加了。”杨先生告诉记者。

“共享电梯不能超过企业业务总量的30%,盈利模式也不仅有电梯轿厢广告这一种,后期的大数据也会是企业的一个盈利点。”杨先生表示。

他山之石

海曙安装宁波市首部“共享电梯”,每户居民每月仅付10元

“电梯直达2楼平台,再也不爬盘旋楼梯了,大大方便了我们老年人!”昨天上午,在海曙尚书小区菜市场门口,93岁的居民马武年刷卡后乐呵呵地走进小区新装的电梯。据悉,这是全市首部“共享”电梯。

之所以称为“共享”电梯,是因为这部电梯的加装费用除去财政补贴,全部来自小区的公共停车费收益,每户居民只需要支付每个月10元的电梯运行费即可使用。

尚书小区建于2000年,是一个原拆原建型的拆迁安置小区,有居民230户,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4成。2005年年初,物业公司因故退出管理后,7名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小区住户自发组成业委会。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部电梯总共只有两层,但实际层高却相当于普通电梯的三层。这主要是因为尚书小区特殊的房屋结构。“我们小区一、二层是商业用房,整个小区的住房相当于建立在一个大楼板上。居民回趟家,得先爬三层楼高的户外楼梯,才能走到大平台。”鼓楼街道中山社区党委书记徐亚波介绍,8年前,就有居民提出过加装电梯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电梯的设计、经费等问题也没有考虑成熟,所以这个心愿一直被搁置着。

去年,宁波市出台《关于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实施意见(试行)》,让居民重新燃起了电梯加装希望。这部电梯从去年12月筹备到今年5月开工,再到正式运行,前后仅花了10个月。“其他小区一部电梯12户居民共用,我们小区这一部电梯要供200多户居民共用。因此,我们选择了最大规格、载重1000公斤的电梯。”徐亚波说。

安装电梯,首先要解决经费问题。据悉,加装这部电梯总共需要经费35万元,根据宁波市的电梯加装补助政策,可享受政府补贴20万元。其余的15万元哪里来?经过业委会讨论,并征求居民意见后,最终决定用业委会代收的小区停车费来贴补。

“鼓楼地段停车位十分紧张。依靠停车场的微薄收入,攒了10多年才有了结余,平时小区道路、墙面修修补补,花的也是这笔经费。现在,这笔费用更是实实在在用到了居民身上。”小区业委会主任曹天福介绍。

至于电梯的日常运行费用,业委会经过测算,每户居民每个月出资10元,也就是一年花费120元,就可凭卡使用电梯。电梯两年维保期过后,今后的电梯保养费用,也由居民共同承担。“经过征求意见,小区95%的居民赞成这个方案,保证了电梯得以顺利安装和使用。”曹天福说。

河南将试水首部老楼“共享电梯”:企业垫资安装,业主有偿使用

近日,郑州将在老旧小区试点建设河南省首部老楼“共享电梯”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此次试点的老旧小区“共享电梯”,由居民自愿申请,政府给予补贴,企业垫资安装。安装完成后,居民可通过刷卡交费的方式使用。

有关人士认为,这种模式既可帮老旧小区解决资金“拦路虎”,也能缓解费用分摊引起的邻里分歧。

上世纪80年代,郑州陆续建造了大批楼房,以房改房、商品房和社会投资房为主。受当时条件制约,这些楼房大多没有配备电梯。如今,这些老旧小区往往是离退休职工居住的密集地区,上下楼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我家有70岁的老人,上下7层楼很不方便。快递员送个大件快递,有时也会抱怨几句。”郑州管城区东里路小区居民小刘告诉记者,小区里动议了几次,但居民大多是退休职工,收入不高,而安装电梯需要几十万元。

去年12月,郑州市就解决老旧小区电梯问题专门出台了实施意见,明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每台最高可获财政补贴15万元。但是,楼里不同利益诉求的居民如何达成“共识”,仍是一大难题。

在今年的河南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骆金富呼吁,加快老楼装电梯,解决“悬空老人”下楼难问题。骆金富的另一个身份是博仕通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2月15日,他带着两位土建安装工程师来到郑州印染厂总工程师住宅楼,与住在顶楼的郑家麟老人筹划河南首部“共享电梯”事宜。

这个建于1985年的小区,业主基本上都是离退休职工。在郑家麟老人60余平方米的小屋,骆金富和郑家麟以及其他闻讯赶来的老人们详细交谈。“看到你的提议,我们顿时对加装电梯又有了希望。”81岁的郑家麟说。

为了推进老楼加快装电梯的进程,骆金富还打造了一个集业主意见协调、资金筹措、维修资金申请、工程设计施工、电梯品牌遴选、补贴申领办理、后期电梯维护等于一体的平台。在他看来,“共享电梯”解决了资金难题,但因采光、通风、噪音等因素导致的意见分歧仍是问题。“不同楼层的业主往往诉求不同,很难达成一致。”

有关人士建议,可以在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社区通过居民会议、住户签字、集体筛选、公示等流程,形成成熟方案,同时对接专业的电梯施工公司,做出适合楼道结构、尽量不影响采光、降低运行噪音的加装方案。探索实施长效管理制度,明确物业、社区、街道、建设、市场监管等方面职责,出台完善的管理办法。

(综合齐鲁壹点、工人日报、宁波日报消息,稿件统筹:高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