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過去的四十多年間星橋電影院在九眼橋周邊可以說聞名遐邇,在成都市也有相當影響力。據資料介紹星橋電影院1958年由蘇聯專家設計,後來由於各種原因,修修停停直到1961年6月1日才開始放映電影。題圖上的星橋電影院不是我記得的舊時模樣,當時的星橋電影院門面沒有那麼花哨,門前還有個大壩壩。電影院左邊開了一個售票窗口,旁邊有一小壩壩,擺放著桌椅板凳,供看電影前觀眾休息等候,最裡面還有個廁所。

下面照片肯定是星橋電影院改為它用後照的。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九眼橋在成都人的心目中不僅僅是一座橋。九眼橋所跨錦江兩岸的大片區域都被籠統地稱為九眼橋:它們包括南岸的川大望江校區直到望江公園;致民路沿線一直到十二北街。北岸的合江亭、星橋街、金泉街、雙槐樹街、水井街牛王廟、宏濟路,再沿川主廟街、伴仙街、一直到鐵門檻……。所以當時只要問住在成都哪裡?這一轉的人都會說:住在九眼橋哈。

以前九眼橋周邊的學校真不少,從小學數起,就有九眼橋小學、太平南街小學、黃傘巷小學、錦官驛小學、伴仙街小學。中學有十二中、二十九中、三十五中、十九中,致民路中學。大學就是四川大學和成都工學院了。

星橋電影院自然修建在星橋街上,並由此得名。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的電影票最先只賣8分,後來漲到二角、二角五,再後來看通宵電影5元錢包場,可以連續看5、6部電影。早時候沒有電視,就是有了電視裡面節目也很少。所以看電影可以說是小時候最令人興奮的事了。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當時幾分錢也很金貴,想看電影又沒錢時就想法混進去。據小夥伴們回憶:

通常辦法是夾帶,買兩張票進三個人,買三張票進五個人;

進去的人把票遞出來,讓另外一個人進去;

用同樣顏色作廢的假票趁人多擁擠矇混過關;

藏在後面廁所裡等電影開演時再進去。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電影院也曉得有人混場,常常是電影放映過程中,電影院的人還拿著手電筒晃來晃去查票。於是混票的人就躲貓貓,電筒晃過來,就趕緊藏在椅子下面;或者邊看邊挪座位,你查東來我坐西……。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成為危房正在拆除的星橋電影院還有些舊時模樣。星橋電影院恰巧修在九眼橋輻射範圍的圓心之中,周邊那麼多街道學校,所以到它那裡看電影的人也特別多。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八十年代談戀愛電影院是最好的場所。如果能夠一起去星橋電影院看電影了,八成戀愛就搞得成了。那時候男青年混電影票是常事,“昨天又混了場電影看”,擺起來都很提勁,如果哪個是買票看的電影就不值一提了。有同學談戀愛時都敢把女朋友帶到星橋電影院去混票,把女朋友嚇得心累心跳的,恐慌中還是很有些甜蜜。電影院裡戀人們相依相偎,竊竊私語,不曉得到底是看電影還是談戀愛,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和妻子在星橋電影院看通宵電影。記得上映的是“金色池塘”、“克萊默夫婦”、“未來世界”等五部美國電影,我們作了充分準備,買了各種小吃零食,還帶了個溫水瓶確保有水喝。當時都說“未來世界”是科幻片最好看,結果偏偏又安排在凌晨兩點過才放映,我座位旁邊有個農村打扮的男青年,前面演的“金色池塘”、“克萊默夫婦”他看得哈欠連天,等演“未來世界”時已經鼾聲大作,我推他幾次:演“未來世界”了!他掙扎著抬起頭來看了幾分鐘,又埋頭呼呼大睡了。想是從外地過來,或者白天做了體力勞動,疲倦已極,莫法看了。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其實作為川大子弟,到星橋電影院看電影相對不多,當時看電影最多的是在川大大禮堂。大禮堂嚴格說來是用來開會的,不是放電影的。首先它有高高的臺階,其次門口有幾個大圓柱,很不利於人們進場散場。大門分為三扇,中間檢票的門太窄,檢票時人多檢不過來,使門口擁擠不堪。旁邊兩扇門打開呢,需要檢票的人多,還有幾扇門之間容易被人混進去。禮堂的坡度不夠,最後面的座位如果坐著就看不全銀幕了,所以後面的人大多都是站在椅子上看。禮堂兩邊窗戶可以拉開,因為怕混票的翻窗而入,只能用鐵棍插在窗戶上作為欄杆。白天放映時還必須要幕布遮住窗子,免得光線太強看不清銀幕。但是這些都擋不住大家看電影的熱情。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除了如法炮製在星橋電影院混票的小伎倆外,到川大大禮堂看電影還有兩個辦法,一個是用木棍撥開窗簾或者讓裡面的熟人拉一條縫隙,(白天拉得太大把亮光透進去了,裡面看的人就要吼:把窗簾關到!)蹲在狹窄的窗戶外,通過一絲縫隙瞄裡面的電影,其實只能看到部分銀幕,當時叫看“邊份兒”;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一大群人圍在門口,等開映後有來晚的觀眾驗票時,直接一擁而入衝進禮堂,衝進去後馬上分散到各個角落,讓檢票人無法尋找。我有一次在大禮堂門口差點送了命,當時大門擠得水洩不通,拿票要進去的,混票要擠的,驗票堵住不讓進的,總之我被擠到大門的稜角上,感覺胸都要被壓斷了,更可怕的是完全呼吸不到空氣了,當時我個子小,看到上面都是大人的頭和胳膊,喊又喊不出來,推又推不動。我全身癱軟,已經意識模糊了。那之前根本不知道人擠密了會缺氧而死,或者被擠壓而死。突然間周邊沒了壓力,應該是那一大波人流都擠進禮堂去了吧。留在門外的我大口的呼吸著新鮮空氣,覺得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後來我看見魚被打上岸嘴大張著喘氣,就會想起當時可怕的情景。

大禮堂還賣站票,也允許買了站票的人可以自己帶椅子板凳進禮堂坐在走廊兩邊看。大禮堂的木椅子是10個連在一起的,椅子的木板座平時是立起的,坐時要壓下來,所以大批觀眾入座時,座位噼噼啪啪的響個不停。兩個座位中間有個小扶手,小孩子就坐在扶手上,後面的人就只有通過人頭的縫隙插空看電影了。當時的電影膠捲喊拷貝,片子老了,放映中常常斷片,放映員要開燈修補拷貝。並且一部電影好幾個電影院輪流放,經常看著看著禮堂燈突然大亮,大家都知道新拷貝還沒到,於是擺龍門陣,吃瓜子花生的聲音大起。觀眾們等得焦急,“廢頭子”些會大喊:“騙子來了”!等大家都罵小孩子騙人時,他會得意的笑:我是說的“騙子”來了,又沒說片子來了。最威風的是送拷貝來的人,每當他提著拷貝進入禮堂,全體觀眾起立鼓掌歡呼,一路目送他從後排走到放映室。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最喜歡看的還是不要錢的壩壩電影,當時川大放映是在大操場,成都工學院放映是在燈光球場。天黑前老老少少就拿著板凳椅子到銀幕前去佔位子,在開映之前彼此大聲的打招呼,擺龍門陣,小孩子在人群裡穿來跑去,開心得很。去得晚了,銀幕前面站滿人了,還可以到銀幕背面看,雖然沒正面看清楚,字又是反的,但是由於人不多,可以愜意的趴在草地上看,還可以邊看邊打滾。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這輩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日本電影“追捕”。我當時在遼寧本溪當兵,大概是1979年年底到瀋陽出差,在和平電影院看見電影廣告:日本電影追捕。當時票已賣完並且電影開演了。我失望的看著電影簡介,一個年輕人問:當兵的要不要票?好像他說是他朋友有事來不到了,也或許他是倒票的“黃牛”,看開演了怕票砸在自己手裡。反正我買了他的票就進去了。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結果看得我目瞪口呆:日本太現代化了,那麼多高樓大廈,那麼多汽車,私人家裡居然有飛機。高倉健演的杜丘太帥了,完全是智勇雙全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真由美太性感了,(雖然我一直覺得她不漂亮)也演得太好了,敢愛敢恨敢和警察署對著幹,竟然騎賽馬闖東京救心愛的人。故事的情節太匪夷所思了,懸念一個接一個。臺詞寫得讓人念念不忘:昭倉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你到是跳啊!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回過頭來看,當時我們的文化生活是太貧乏了,我們的物質生活是太貧困了,電影院幾乎就是唯一的精神來源,所以星橋電影院才那麼吃香,川大大禮堂才那麼擁擠,壩壩電影才那麼熱鬧。

而現在我們可以隨便在豪華的影院看大片時,卻又感到少了許多熱情,少了許多亢奮,少了許多純真。物質生活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反而貧乏了。

這是否值得我們深思?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星橋電影院和看電影的舊聞逸事

寫於2019年10月26日夜

評論

取消

發送

❤️

如果喜歡我的作品,請讚賞鼓勵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