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安慶,地跨大江南北,是一座擁江懷湖的大市。

安慶曾經風華絕代,佔盡地利天時。

安慶,自古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它的倔強性格與生俱來,侵骨入髓......

我們選擇了3個出生於安慶的人的一生所做所為

代表了這座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程公祠

程公祠位於安慶市中心孝肅路天主堂西側天主堂巷,程公祠紀念的是淮軍將領程學啟,舊時的昭忠祠,紀念對象則包括陣亡的無名將士。

如今早已不存在。

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程學啟像

程學啟(1829—1864),字方忠,安慶府桐城人。

清咸豐三年(1853)十月,太平軍進入桐城,程學啟率眾投奔,因屢立戰功成為鎮守安慶的佐將。

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忠王李秀成像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末的一個革命高潮,直接起因源自洪秀全的科舉失敗。社會上下流動的通道被阻斷,革命不可避免地席捲而來。

太平天國運動並未解決不同社會階層的流動問題,程學啟轉投清廷的事件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

咸豐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九日夜,程學啟攜丁汝昌等八十二個干將,逃出了安慶城,投奔了湘軍。

咸豐十一年(1861)冬,程學啟加入了李鴻章的淮軍。

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昭忠祠


昭忠祠,紀念對象則包括陣亡的無名將士。

程學啟隨李鴻章至上海後,練就了最早使用洋槍的清軍。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程學啟總統淮軍各部進攻蘇州。蘇州既平,程學啟官授一品。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程學啟親率領敢死隊總攻嘉興城,被洋槍擊中頭部,腦漿崩流,死於蘇州,時年僅三十六歲。

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吳越街

吳越街位於安慶市中心的孝肅路與人民路之間,文革期間改名援越街,七十年代末恢復原名。

吳越街與越南毫無關係,而是為了紀念清末吳樾烈士命名。

吳樾本不是人名,而是出自清廷的汙化。吳樾的真名叫吳越,兄弟二人名曰吳楚、吳越,像是地名,不失志向弘大。

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吳越

吳越(1878—1905),字孟俠,安慶桐城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勳。

1900年,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吳越悲憤交加,毅然北上,尋求救國救民之道。1904年,經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從事反清革命。革命黨成立北方暗殺團,吳越任北方暗殺團支部長,主張以“五步流血”的暗殺手段對抗滿清。

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現在的吳越街

1905年7月,滿清揚言預備立憲,並派載澤、端方、紹英、戴鴻慈、徐世昌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為揭穿滿清騙局,吳越決定暗殺五大臣。

1905年9月24日,吳越懷揣炸彈,潛登上五大臣專車。上車後遭到盤問,吳越急擲炸彈,壯烈犧牲,年僅27歲。

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陳獨秀(1879—1942),字仲甫,號實庵,安慶城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

陳獨秀自幼性格倔強,一次祖父陳章旭讓其背書,陳獨秀沒有背出,祖父大打出手。無論怎樣毒打,陳獨秀始終一聲不吭。祖父捶胸頓足:“這個小東西,將來長大成人,必定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兇惡強盜,真是家門不幸!”

“悠悠道途上,白髮汙紅塵。滄溟何遼闊,龍性豈易馴。”陳獨秀晚年,在詩中這樣寫道。

安慶:一個城市的倔強與革命

陳獨秀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具爭議人物,獨秀園位於安慶市西北部,是以陳獨秀墓為核心的大型人文景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一個城市的地名,往往是城市的歷史,也是城市的文化。

安慶城的地名,革命的主題鮮明而突出:

德寬路,為紀念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石德寬而命名;

玉琳路,為紀念革命時期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宋玉琳而命名;

程良路,為紀念烈士程良而命名;

錫磷街,為紀念革命烈士徐錫磷而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