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的未來名片:“綠色生態+軟產業”

本報見習記者 郭冀川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雄安新區的建設,既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載地,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破題之舉。在第三屆雄安新區投融資發展論壇上,就雄安新區如何構建綠色生態的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協調發展的示範區和開放發展的先行區,與會嘉賓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

生態優先藍綠空間佔比70%

白洋淀是北方明珠,也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來自太行山區的水流,匯成巨大的水體,雄安新區有近一半的面積是白洋淀水域。世界上90%的城市依託著江河湖海,沒有水源,再現代化的城市,也是一輛沒有油的汽車。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的全過程,生態環境治理和白洋淀生態修復是否能夠成功,是雄安新區建設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先行開發的起步區,也是雄安新區的主城區,位於容城、安新兩縣交界區域,中部是地勢低窪區域,南部是白洋淀,汙染物容易隨徑流彙集到地勢低窪區域和澱泊。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治理和白洋淀生態修復是否落地,是雄安新區建設取得成功的前提和生態保障。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指出,雄安新區“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雄安新區的藍綠交織,藍色主要是指白洋淀,綠色則是大面積的植樹造林。確保雄安新區藍綠空間佔比70%以上,這意味著,新城的綠色生態面積非常大,基礎設施、生產生活佔地則不能超過30%。

河北金融學院黨委書記楊兆廷表示,雄安新區的建設,首先做的是“千年秀林”,再做的就是白洋淀治理,包括上游的治理。由於太行山和燕山山脈的存在,導致河北地區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而且雄安新區本身處於一個低窪的地區,存在內澇的可能,因為生態脆弱,所以人類要成為環境的改善者。“雄安新區周邊生態環境相關的案子,只有雄安新區的法院有最終的裁決權,而其他高院則沒有這個權利,足以看出來國家對雄安新區生態保護的態度。”楊兆廷說。

不論從雄安新區的規劃還是後期的建設來看,從始至終在貫穿綠色的主題。財達證券企業融資部總經理彭紅娟表示,環境建設不能完全依靠財政資金,綠色專項金融資金可以積極參與到雄安新區的建設中去,目前國內的綠色產業,很多資本與技術沒有形成有效的對接,而雄安新區的綠色工程,則會匯聚全國的綠色產業,形成聚集效應。

打造未來城市軟產業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騰泰表示,雄安新區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1980年設立深圳特區率先推進市場化,打開中國經濟面向世界的第一扇窗口, 1992年浦東新區則是依託於長三角和上海的產業基礎,它們是在中國快速推進工業化過程中,逐步成長起來的區域城市典範,既享受了市場化改革的紅利,也享受了快速城鎮化、工業化的紅利。

設立雄安新區時代背景跟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已經完全不一樣,中國進入工業化的後期階段,城鎮化也到了後期階段,出口不再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而是更靠國內市場的潛力。“中國仍然要一如既往地重視製造業,雄安新區也要引入製造業,但不是引入傳統賣資源、賣低廉勞動、賣土地、賣汙染環境的產業,而是以研發、設計、品牌佔價值主體的軟性製造業。”騰泰說。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雄安新區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通過承接符合新區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高起點佈局高端高新產業,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明確的產業發展重點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現代服務業、綠色生態農業。

新的經濟時代下,騰泰提出雄安新區的發展將會告別以前工業化和城鎮化紅利挖掘,探索經濟發展新的模式。一方面要聚集和吸引軟產業,包括高端製造業,歡迎以創新創造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業,同時不能基於舊有的戶籍制度和人才管理辦法,要引進軟就業的管理模式,集聚全球的軟資源,探索適應軟時代的產權、融資等分配。

“比如說創新創業友好、寬鬆適度的法律環境,包括公平、透明、可預期,服務到位而不越位的政策環境,包括風險投資等各類資本易得的融資環境,多元化活躍的人才環境以及推動創新、鼓勵交流、寬容失敗的文化環境,健康、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以上這些軟環境才是打造中國硅谷核心的要素。”騰泰說。

中國建設銀行河北雄安分行行長任鵬表示,金融也是雄安新區重點發展的一個行業,雄安新區作為河北自貿區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充分利用相關的政策,實現金融的對外開放,通過外匯、離岸人民幣業務以及境外政府轉貸款等,將低成本的現代資金引到雄安新區來。“雄安新區面向的不僅是國內的資金,還可以是全球的資金,通過基金等形式為雄安新區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生物醫藥基地等新興產業的前期建設,提供引導資金。”任鵬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