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戰出來,被皇帝處死後,皇太后哀痛不已

說到明王朝名臣,就不得不說于謙,于謙七歲那年,就有一個和尚看了他的面相,就說道:“他以後必然是救世的宰相。”在土木堡之變的前一年,于謙已經是京師的兵部左侍郎,離宰相也僅僅只有一步之遙。

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年僅23歲的大明英宗皇帝被困土木堡,史稱“土木堡之變”。明英宗9歲即位,從來沒有出過宮門,也沒有帶兵打過仗。但是在大太監王振的唆使下,決定自己帶著50萬大軍御駕親征,可能這是每一個男人的夢想吧?我相信每一個男人都有一個在沙場中建功立業的夢。當然年輕的明英宗也不能免俗。

他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戰出來,被皇帝處死後,皇太后哀痛不已

有夢沒有問題,但是明英宗從來沒有領兵經驗,不帶能征善戰的將領和謀士,卻帶了大字不識幾個宦官王振。自己作死就算了,還連累了50萬大明將士。不出所料,僅僅一個月後,前方就傳來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的消息。這個消息就像瘟疫一樣,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傳開,天彷彿塌下來了一樣,到處都是百姓的哭喊聲,彷彿大明朝亡國就在眼前似的。

擁立景泰帝

此時的京城亂成一鍋粥,留守京城的是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得知自己的哥哥明英宗被俘虜後,朱祁鈺心裡也是一團亂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也從來沒有面對這種情況。再加上群臣在朱祁鈺面前七嘴八舌,要求抄了宦官王振的家,認為王振是罪魁禍首,而王振是明英宗的寵臣,朱祁鈺害怕明英宗回來,怪罪自己,更加慌了手腳。這時候于謙便站了出來,勸解道:“殿下,現在是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候,你如果有個好歹,將來怎麼面對蒙難的英宗皇帝?群臣雖然有點失禮,但是都是為了大明江山著想。土木堡之難,是王振一手造成的,不抄不足以平民憤。”

他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戰出來,被皇帝處死後,皇太后哀痛不已

朱祁鈺聽了于謙的勸解,覺得於謙說的有理,便答應了群臣的請求,下令查抄宦官王振,朱祁鈺自己也是心理難安,匆匆回宮。

大明不可一日無君,沒有皇帝,整個大明王朝就沒有主心骨,既然明英宗已經被俘,這一年的九月,朱祁鈺便在於謙等大臣的擁戴下登上了皇位,號為景泰帝。

京城保衛戰

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明朝也損失了50萬大軍,而這50萬卻是整個大明朝的精銳,而留守京城的只有十餘萬老弱殘兵。京城內一些王公貴族,害怕瓦剌攻打過來,京城守不住,便鼓動新上任的景泰帝,將京城南遷到舊都南京。大臣們為是否南遷爭論不休,景泰帝也是左右為難。

這個時候的兵部尚書于謙說道:“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人心所向,怎麼能夠說放棄就放棄,難道陛下忘了宋朝南遷的事嗎?現在最重要的是,迅速調集軍隊。安定民心,積極備戰,穩定局勢,爭取主動。”

他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戰出來,被皇帝處死後,皇太后哀痛不已

於是景泰帝下定決心,“倡議南遷者,立斬不饒!”

在明朝積極北戰的同時,瓦剌帶著被俘的明英宗,竟然不超過十天,就一路打到京城。此時于謙已經做了精密的部署,他將朝廷主力,放置在九門之外,而內城只留守少量軍隊。而瓦剌認為主力應該在內城。於是瓦剌一擁而上,猛攻內城,這樣瓦剌就中了于謙的計謀,瓦剌主力也就成了甕中之鱉。

瓦剌對北京久攻不下,只得退兵,第二年便將被俘的明英宗放了回來。

英宗復位

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人心浮動,大太監曹吉祥等人趁景泰帝病重,將被軟禁的明英宗朱祁鎮救出,明英宗復位,而景泰帝也在最後時刻撒手人寰。

他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戰出來,被皇帝處死後,皇太后哀痛不已

明英宗復位後,對於景泰帝舊部于謙自然不怎麼待見,於是徐有貞,石亨等人便趁機誣陷於謙“逢迎景泰篡位”。明英宗本來還顧念于謙保衛京城有功,但是徐有貞卻補了一刀說“如果不殺于謙,陛下復位以什麼名義呢?”明英宗吸了一口涼氣,只得同意將於謙處死。

明英宗的皇太后聽說英宗處死了于謙,哀悼不已,英宗看到自己的母親這樣,也有了一些悔意。後追封于謙為“忠肅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