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裝配工作站正在提升企業柔性生產價值

數字化裝配工作站正在提升企業柔性生產價值

“裝配數字化”是馬頭動力工具對當下大趨勢最深刻的解讀,在工業數字化的趨勢與背景下,客戶更願意選用更加昂貴的智能電動工具而不是原有的氣動工具,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能力現在是客戶更加看重的,實現對產品的裝配參數的監控與追溯,正好是馬頭動力工具賦能給企業和客戶的價值。

如果說機器人自動化技術在支撐著智能製造與提升生產效率的發展,具有靈活性數字化平臺的開發與利用則是對加速反應市場需求變化、減少生產成本的必然。

在以往的裝配線上,當待裝件隨傳動裝置流到工人面前時,為避免裝錯零部件,通過工藝卡片的提示與工人的自身意識來控制安裝過程,稍先進的生產線將關鍵零部件貼上條形碼,安裝時用條碼槍掃描識別,工藝步驟通過電子看板顯示這樣來實現裝配過程的監控。

但產品日趨呈現多樣、多品種、個性化定製發展,沒有專業IT的技術支持,因工藝路線變更對電子看板的快速製作與管理成為制約工廠效能的瓶頸,此時對柔性製造的需求更加凸顯。

實現柔性製造模式

隨自動化、 傳感技術與智能裝備的迭代更新,企業通過分工調整, 將部分作業交由人工完成、部分交由機器完成、部分由人與機器協作完成,以此來實現柔性製造模式。

在由人工完成或人與機器協作完成的作業部分,以馬頭數字化裝配工作站為例,怎樣看到柔性化可以提升企業生產價值、有降低成本的優勢。

使用數字現實技術,改善傳統看板與工藝交流的侷限性:工人在需要時獲取特定的裝配信息,它不僅是一個高效的工藝文檔共享工具,還是一個立體數據準確呈現平臺,工人可以看到零部件的安裝就位方式以及裝配具體情況的信息反饋

 通過視覺引導完成裝配,提高員工績效,減少低附加值工作:在需要滿足產品多樣性的生產需求時,沒有企業將會願意將稀缺的技術型人才放到諸如配置和再學習的重複性工作,而是簡化生產裝配工藝,將需要付諸的精力和所需的理解減至最低,減少準備、減少等待,以至任何一個初級人員都得以勝任,讓生產管理更快、更準、更靈活。

應變市場需求,調整產線:對於多個數字化裝配工作站,既能擴展,串聯生產;又能並行,獨立規劃。作為智能工廠使能器,優化生產安排,進而增強企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縮短產品生產週期,提高設備利用率。

完全擁有自主權,下放修改權限:最大特點就是讓客戶自己擁有修改能力,傳統工業控制的軟件當控制程序交付,客戶往往沒有權限或者能力去修改工藝參數,或只能付出額外的代價或學習成本。馬頭數字化裝配工作臺改變過去封閉的運作模式,在項目部署完成後將權限完全開放給客戶,客戶可以根據生產工藝變化進行重新設定,由於採取了模塊化的流程設計,客戶能夠非常直觀地通過設定好的邏輯模塊重新排列組合,改變整個工藝,操作非常簡單。

瞄準潛力行業,發力重點市場

儘管馬頭髮展勢頭良好,但鑑於近兩年汽車及消費電子產業出現的較大波動,馬頭把目光投向了目前發展較快速的通用工業與航空航天市場,在在保證與航空領域國際巨頭客戶深度合作的同時,積極開拓本土航天市場。沈斌認為國際客戶目前屬於馬頭的存量市場,而未來的增量來自中國本土客戶,所以如何賦能國內通用工業與航天客戶才是馬頭未來要發力的主要方向,現在看可能本土客戶在需求上還略顯不足,但是隨著市場不斷擴大,C919等產品的大量交付,未來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前景,目前要給本土企業一個培育市場完善技術工藝和時間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馬頭要推動技術的更新,努力幫助國內客戶做好裝配方面的工作,讓工廠的末端執行器和工業機器人都配備行業內優質的工具,幫助客戶解決現場問題,實現業務目標。

承接本土需求,迎接項目挑戰

相比外資客戶,服務國內客戶,更需要有能力去“包羅萬象”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國外客戶在生產上往往擁有成熟的工藝和設備,對於自身的需求也非常明確的規劃,作為工具供應商只需按照客戶提出的需求完成項目。而國內客戶更希望供應商能夠給出具體建議,在一些流程設計不完善的地方提供相應規劃,而且每家企業的內部情況也不同,這就要求馬頭能夠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幫助客戶總結需求,進行敏捷式地開發,比如馬頭在新能源領域根據動力電池客戶進行絕緣工具的定製。替客戶考慮到生產中的細節,幫助客戶整合需求,這也是馬頭未來探索的主要方向。此外就是國內客戶成本更加敏感,作為馬頭這種高端工具會在整體項目上體現出性價比,實現產品壽命和可用功能方面對同行的絕對領先。在目前的環境下,馬頭會比以往更加重視客戶的利益,讓客戶更快速地獲得成功,這也是馬頭的一個長期策略,沈斌介紹。

數字化裝配工作站正在提升企業柔性生產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