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是怎樣敵我識別的?

歲月靜好丶別來無恙



自從有了超音速飛機和高速防空導彈,沒有時間通過視覺手段識別友軍。敵我識別系統(IFF)是一種能夠以最快的計算機速度確定飛機意圖的電子系統。相關係統用於民用機場的空中交通管制。美國在軍用敵我識別系統的開發和製造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以美軍為例,現代敵我識別是一個雙通道系統,一個頻率(1030兆赫)用於詢問信號,另一個頻率(1090兆赫)用於應答。該系統進一步分為四種運行模式,兩種用於軍用和民用飛機,兩種嚴格用於軍用。



美國聯邦航空局規定,所有在美國控制空域飛行在3000米或更高高度的軍用或民用飛機,都必須配備一個能夠自動報告高度的敵我識別應答器系統(這就是軍用和民用飛機都使用這兩種模式的原因)。

每種操作模式都會從受到挑戰的飛機上獲取特定類型的信息。模式1有64個應答碼,用於軍事空中交通管制,以確定什麼類型的飛機在應答或執行什麼類型的任務。

模式2也僅用於軍事用途,要求識別特定飛機的“尾號”。在這種模式下,有4096個可能的回覆代碼。

模式3/A是標準空中交通管制模式。它在國際上與自動高度報告模式(模式C)結合使用,為所有按照儀表飛行規則飛行的飛機提供積極控制。這種飛機由機場起飛控制器分配唯一的模式3/A代碼。在目視飛行規則下飛行的通用航空飛機並不處於持續的積極控制之下,並且這種飛機使用1200的通用模式3/A代碼。在任一種情況下,飛行員或機組人員手動將分配的代碼輸入應答器控制單元。



高度信息由飛機的空中數據計算機以30米的增量提供給轉發器。當在模式C下詢問時,應答器自動回覆飛機高度。聯邦航空局地面詢問機通常通過交替發送模式3/A和模式3詢問來交錯模式,從而從受控飛機接收連續的身份和高度數據。

起飛後,飛機很快就離開了起飛區。此時,飛行員通過無線電被指示在特定的無線電頻率上聯繫特定的途中控制器。途中控制器提供額外的飛行指令,並可在其控制區發生衝突時分配新的模式3/A代碼。在一次橫貫大陸的飛行中,飛機會經過幾十個這樣的區域,直到被移交給目的地的進近管制員。



在密集飛行區域,也就是許多飛機在較小區域飛行的地方,飛行員可能會被要求“大聲呼叫輸入/輸出”。然後飛行員按下轉發器上的輸入/輸出開關,轉發器顯示為一個獨特的顯示器,有助於確定飛機的準確位置。特定的模式3/A代碼用於表示飛機緊急情況和無線電故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