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丁伟出身于四方面军,为什么称呼副总指挥为“老首长”?

度度狼gg


丁伟的原型就是开国的少将钟伟将军,钟伟将军一开始的时候呢,参加是平江起义,然后就加入了红军,那个时候平江起义的部队可以说是彭德怀元帅的起家部队,在这之后,彭德怀元帅担任第三军团的首长,钟伟也在这第三军团里,所以从道理上来讲二者之间的关系很亲密。

当然也有人说了,丁伟一开始说自己跟李云龙和孔捷都是四方面军的,那为什么四方面军出来的人会叫彭德怀叫老首长呢?

其实彭德怀元帅的身份也挺特殊的,他是少数几个同时指挥过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的人,也正是因为彭德怀元帅身份的特殊性,所以也在红军内部,彭德怀的地位确实也挺特殊的。

在甘肃完成会师之后,三个方面军曾经一起联合在彭德怀的指挥之下,共同对国民党的部队展开扫尾活动,在这之后,第四方面军也曾经受过彭德怀将军的指挥,进行多次配合作战行动,所以四方面军的老战士遇见彭德怀元帅说一声老首长也并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是其实说起来的话这个理由有点略显牵强,毕竟李云龙和孔捷提到彭德怀元帅之后,也没有称呼老首长,证明四方面军的战士对于彭德怀元帅还是有另外的称呼的,而老首长这个称呼也是丁伟对于彭德怀的一种特殊的称谓。

不过从道理上来讲的话,(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钟伟将军曾经也在一定的时间内算得上是红四方面军的人,钟伟将军曾经是红十五军团的人儿,红十五军团有一部分的不对是来自于四方面军,这么说起来的话,也应该是在这个时候,丁伟和李云龙,孔捷一起相识,并且三个人成为铁哥们。

不过说起来山西的铁三角,其实丁伟的性格和李云龙孔捷比起来的话有着本质上面的不同,丁伟这个人太喜欢瞎琢磨了,而且他的战略思考能力是三个人里面最强的,由此可见丁伟这个人的出生并不简单,肯定是接受过大思想熏陶,也就是和当时的中央距离特别近。大家别忘了,丁伟是在什么条件之下,去李云龙的新一团当团长,是在丁伟要去延安学习的时候,结果李云龙犯了错误,彭德怀被逼无奈之下把丁伟给撤了下来,丁伟这个人的能力,以及他的经历可以看到的就是他和彭德怀等中央的关系比较近,所以他的经历应该和李云龙孔捷等人有着本质上面的不同才造成这样的结果,只不过三个人有可能因为是一起捣蛋的关系,所以关系比较近。


漩涡鸣人yy


本人没当过兵,快40了,前两天骑自行车,下坡路就把双手放离开把手,路上一个军人看见了,对着我喊了:首长好,首长好!这很正常呀,我骄傲了吗?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最爱黄家驹666666




在电视剧中,李云龙因为在苍云岭突围战中,违犯副总指挥的命令,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因为战场抗命被撤职。本来丁伟奉命去延安学习,只能在半路上被叫了回来,接替新一团团长的职务。

在丁伟去八路军总部接受任命的时候,他向副总指挥彭德怀表态说:老首长保重。标题中的疑问就来自于此,丁伟和孔捷、李云龙都是红四方面军出来的,这在电视剧中对白中有交代。


红四方面军最开始是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的,有不少人都是湖北和河南、安徽的人。后来被国民党中央军重兵围困,不得不向四川转移,后来被称为红四方面军。

在红军长征时期,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红四方面军两过草地,最终到达陕北,实现了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合。在这里红军进行了统一的整编,与陕北红军组建成了新的革命队伍。



有人说,电视剧中丁伟的原型是钟伟。电视剧中的人物是虚构出来的,有一些情节是编出来的,有一些情节是综合的历史上几个人物的故事编写出来的。非要说丁伟就是钟伟,其实是不靠谱的,充其量只能说他身上有钟伟的影子。

钟伟曾经在红三军团工作过,而彭德怀担任过红三军团的总指挥。钟伟称彭德怀是老首长,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丁伟不是钟伟,他一直都在红四方面军。

那么丁伟为什么称彭德怀为老首长呢?原因很简单,红军长征结束后,彭德怀曾担任过红军前敌总指挥,当然在抗战前就是丁伟的老领导了。

当丁伟担任新一团团长的时候,大概也是1940年以后的事了。这时彭德怀担任副总指挥已经5年了,丁伟不过是冀中军区的一个团级干部,早就是副总指挥手下的军官了。在这里他称呼彭德怀为老首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彭德怀出生于1898年,当丁伟参加红四方面军的时候,不过才十几岁,大概是1930年前后。也就是说彭德怀比丁伟大十几岁,当彭德怀在湘军中担任军官的时候,丁伟还在老家穿开裆裤。

不管是年龄还是职务,彭德怀就一直在丁伟之上。低级军官对年长高级军官的那份尊重,大概也只能用老首长这个词来表达了。毕竟在军队中间资历是非常重要的,年龄也是资历的一部分。在1955年授衔时,有一些中将必须向少将敬礼,就是因为这些中将在红军时期是少将门手下的兵。

共产党的武装要求的是党指挥枪,军事干部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领导。虽然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之前没有什么交集,但红四方面军的干部都是中央委派的,比如张国焘、徐向前、陈赓等都是如此。

因此我们说,彭德怀在共产党武装中的地位一直都比丁伟要高得多,资历也要深的多。不管是不是同一支部队出来的,低级军官碰到高级别的军官称一声老首长也是应该的。如果因为不是一支军队出来的就不尊重,那就是山头主义,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新知传习阁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件事,那就是这里的老首长指的是谁,这里的老首长应该指的是红军副总司令彭大将军,知道副总指挥是彭大将军,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彭副总司令曾经接手过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在长征过程中与中央红军会师后,由于政见不同产生了分歧,中央红军主张北上,而红四方面军则主张南下,中央红军为了避免冲突升级,独自率军北上,而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的领导下则想要令立中央。最后事实证明中央红军的决策是正确的,张国焘的行为也受到了批判,最后张国焘无奈带着损兵折将的四方面军再次与中央红军汇合,在彭大将军的诱使下,张国焘被中央红军控制,红四方面军的军权由彭大将军接手,所以彭大将军是领到过红四方面军的!


彭大将军的身份是红军副总司令!

我们再来看看彭大将军的身份,彭大将军是红军的副总司令,所以大多数红军将领见到彭大将军都应该喊一声首长。而且彭大将军是红军的创始人之一,很多红军将领都是从彭大将军手里出来的,所以都会称呼他一声老首长,表示亲近。而红四方面军出身的丁伟也不例外,因为彭大将军曾经接手过红四方面军,所以丁伟称呼他“老首长”一点也不为过!

我是历史白话君,欢迎大家帮忙点赞、转发和关注,也欢迎大家到留言区留言,谢谢!

历史白话君


丁伟称呼彭老总为老首长,应该只是对彭总的尊称罢了,他和彭老总在红军时期没有直接隶属关系。

我们先说说“首长”这个称呼的来源。

我党建立之初,强调党员人人平等,没有高低尊卑之分。在开党员会议时,不设主席台,大家围坐在一起。在场的所有革命战士,都有平等的发言权。

(红军因为经常在山地行军作战,所以,颜色为灰色。每套军装配有一幅裹腿和红五星军帽。)

这个民主制度,后来延续到了军队之中。在红军中,普通士兵和各级军官的穿着一致,都是灰色军装,也没有军衔一说。可以说,士兵和军官在穿着上是没有区别的。惟一的区别就是所配枪支:官越大枪越小,拿短枪的都是领导!尤其是屁股后面带警卫员的,级别最高。

(红军在军装上不区分,也是怕敌人暗杀我军军官)

既然普通士兵不好区分“军官”的职务和级别,那怎么打招呼呢?都叫“首长”吧,连长是首长,师长也是首长!普通士兵见了配短枪,直接叫首长,肯定错不了。就这样,现在军队里面,见了领导还是称呼“首长”。

当时部队经常跨区域活动,士兵不认识其他部队领导是很正常的事。这样统一称呼也好,方便了士兵跟首长们打招呼。

丁伟和彭老总没有交集。

丁伟和李云龙、孔捷是一个班出来的老战友。而李云龙说过,自己参加过黄麻暴动,是红四方面军的,过了三次草地。所以,丁伟也是红四方面军。而彭老总没有在红四方面军任职过,两人没有直属关系。不过,长征之后,在部队整编之时,丁伟可能见过彭老总。担是,这也算不上什么关系。

大家可能会拿丁伟的原型是钟伟说事。钟伟在红三军团干过,红三军团总指挥是彭老总。这个意义不大,因为,钟伟没在红四方面军带过。而且,我们说的是电视剧剧情。我们应该根据剧情合理分析。

按照我的观点,根据我军传统,丁伟称呼彭老总为“首长”是没有问题的。而丁伟在“首长”前面加了一个“老”字,主要是提现彭老总资格老,表示对彭老总的尊敬。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丁伟出场的时候,是从冀中28团任上准备奉命去延安参加学习的,突然被八路军总部临时抽调,派到新一团去接替刚被撤职的李云龙,担任新一团团长。

抗战之初,冀中本为八路军一二零师防区。一二零师的两个旅中,三八九旅留守延安,包围陕北,三五九旅由贺龙、肖克和关向应率领,上了前线,在冀中活动,并建立根据地。后来因为胡宗南有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意图,就把贺龙和三五九旅调回晋西北,掩护陕北,后来改为晋绥军区。

一二零师撤离冀中后,冀中改由晋察冀军区管辖,军区司令员为原东北军将领吕正操,政委为四方面军出身的王平,后来政委又改为程子华,参谋长为孙毅,政治部主任为孙志远。1938年时冀中军区下辖四个军分区,1942年经过改编后,改为五个军分区,下辖新编22、23、26、27、28、29、31、32、33团,共八个团。1938年时,冀中军区还是四个军分区,《亮剑》中提到的三分区司令员为沙克。

这就是说,在1938年的时候,其实并不存在冀中三分区二十八团这个番号,一直到1942年经过改编之后,才有了28团这个番号。在1938年,相对比较接近28团这个番号的,实际上是八路军第28大队。到1939年5月,28和29两个大队就被合编为新编18团,后随吕正操调入晋绥军区,与27、29团合编为27团,是八路军冀中军区的主力团之一,也是冀中九分区的主团。

按照《亮剑》中的交代,丁伟出自四方面军,参军比李云龙晚几个月。四方面军主力基本上被改编为一二九师,主要活动在冀鲁豫地区的太行山区。这也是李云龙出场时的情况,他和孔捷都隶属于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但孔捷并不隶属于三八六旅,也不隶属于一二九师,而是从冀中军区调来的。

但丁伟在见到彭总敬礼时又喊“老首长好”,这说明他至少曾在彭总指挥下参加过战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时,四方面军全军四万多人,而一方面军长途跋涉,损失惨重,当时部队已经严重减员,每个军、师、团都不满编,人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在会师之后,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曾经为了两军融合,进行了一些干部的调整,也就是把一方面军干部调入四方面军,又把四方面军的一些干部调入一方面军,同时,四方面军也曾抽调一部分部队编入一方面军。

比如聂帅回忆录中就曾提到过,两个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为了拉拢他和一方面军将领,曾经给聂帅任政委的一军团调拨了一千人左右的兵力,以加强一军团,保证一军团的战斗力。过草地时,中央和三军团随四方面军一部分为右路军,总指挥为徐帅,先通过了草地,过草地后又分裂,四方面军南下,而中央红军则继续北上,到了陕北。

这就是《亮剑》中李云龙说“光草地老子就过了三次”的背景,说明他是随右路军通过草地,分裂之后又再过了一次草地,南下和左路军汇合,南下四川,在四川作战不利又不得不等待二方面军,与二方面军会师后,再过一遍草地,到了甘南。在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故技重施,又曾经给二方面军又是拨调部队,又是给贺帅和肖克等二方面军领导人送枪等,以拉拢二方面军。

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分家时,三军团所剩兵力比较少,一军团战斗力相对比较强一些,所以合编为陕甘支队,彭总任总指挥,实际上是以一军团为基本框架,吸收整合了三军团。到陕北后,和陕北红军、四方面军先期到达陕北的二十五军合编,又进行了整编,中央红军附带一部分陕北红军,恢复了一军团番号,二十五军则改编为十五军团。

抗战开始后,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下辖三四三旅和三四四旅,后来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山东,以陈光代理一一五师师长,一部分留在晋察冀,组建晋察冀军区,聂帅为司令员。十五军团改编而来的三四四旅主力被划入山东,主要在山东活动。徐海东因病返回陕北修养后,继任三四四旅旅长的分别是出自四方面军的韩先楚和刘震。并且,三四四旅有一段时间是归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的。

这就是说,丁伟至少有两种可能性,导致他曾在一方面军彭总指挥下战斗。一个可能是在和四方面军会师时,作为干部交流从四方面军被调入一军团,后来一直随着一军团战斗;另一个可能则是,他本人的经历和李云龙、孔捷不同,长征时他是随着二十五军参加长征的,先期到达陕北,恢复一方面军番号后,总指挥正是彭总。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他是从四方面军调入二方面军后,跟随一二零师到达冀中的,后来就留在了冀中。

不过,从丁伟后来的经历看,更大的可能是后一种,即他是跟随二十五军参加的长征,可能是韩先楚的部下。而丁伟所说的冀中军区,一度担任政委的程子华也是出自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的。也就是说,丁伟跟随二十五军长征,先期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汇合,后来被改编为一方面军十五军团 ,抗战开始后先跟随一一五师作战,分家时被留在了冀中。

此外,还有一个时间线上可以参照。剧中担任八路军前方参谋长的是左权,而左权担任八路军前方参谋长是在1938年12月到1942年他牺牲这段时间,其中还兼任过一段时间的八路军二纵队司令员。而八路军二纵队是在1942年根据形势需要,由三四四旅和新编第一旅及决死三纵队改编而来的,新编第一旅则由三四四旅688团和一二九师晋豫边游击支队改编而来。也就是说,刚好是在这段时间,三四四旅是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的。


萧武


《亮剑》中副总指挥的原型应该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同志。丁伟称彭总为老首长,应该没有问题。虽然丁伟出自四方面军,在红军长征前后时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武装,没有与中央红军发生过人员横向联系,但是彭总在红军时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而且年龄也比丁伟大,应该是老首长。其次,就是四方面军,许多干部都是从中央红军派过去的,就连四方面军最高领导人张国焘也是中央派去的,不是土生土长的鄂豫皖根据地干部。有可能丁伟以前在彭总手下干过,后来被派往鄂豫皖根据地。红军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以后,前线总指挥基本都是彭总在担任,这个是我也有可能丁伟在前线部队干过,也是可以叫老首长。


角夞蠡


《亮剑》是作者瞎编的,把著名几个开国将军的事迹柔和到几个人身上!丁伟原型肯定是钟伟,是湖南平江人,参加过平江起义,长征时是彭总的彭总三军团的师政治部主任,和杨勇苏振华平级的老战友。书中说丁伟到了东北开烧锅,卖烟土(鸦片)筹集军费;直接从师长升为纵队司令的只有钟伟和梁兴初二人!!!!


WEZ-1


《亮剑》中丁伟的原型是开国少将钟伟将军,自1930年参加红军以来,先后担任红三军团政治宣传员、第三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红三军团第四师12团政委。红三军团属于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而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就是彭德怀。因此,《亮剑》中的副总指挥虽然没有指名道姓,熟悉军史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彭德怀,丁伟的原型钟伟将军在红军时期一直是彭德怀的手下。所以,当丁伟见到八路军副总指挥叫他一声“老首长”是没有毛病的。


那丁伟出身红四方面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1935年9月,红25军与红26、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军任军团长。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红15军团加入红一方面军的战斗序列。钟伟调任红15军团第78师(师长韩先楚)政治部主任,其中下辖的红25军原来属于红四方面军。因此,丁伟严格说来是红一方面军出身,只是多少与红四方面军沾点边。


历史军魂


因为《亮剑》电视剧中的副总指挥,他就是我们的彭德怀彭大将军。



要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先来听我谈谈《亮剑》这部电视剧。

《亮剑》是一部战争类的电视连续剧,剧中的故事情节主要讲的是革命军人李云龙,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时期,军人的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



如果要说哪一部电影剧,能让我百看不厌的,就要算《亮剑》了。

如果要问我看几遍了,我都回答不出来,因为看了无数遍了,我是随便从哪一集都可以开始看,每一集的剧情都相当精彩,实在是喜欢。

想当年,也就是2005年《亮剑》刚刚播出时,是火爆荧屏,收视率是相当的高。据了解,至2010年,就已重播达3000多次;

十几年来,《亮剑》有时还能排在收视榜的前五,这足以说明,时间也证明了它的精彩,《亮剑》精神,深入人心。

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作家都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是虚构出来的。但是,它并不完全是天马行空想象出来的,剧中人物的塑造,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原型的。



就比如丁伟出身四方面军,为什么称副总指挥“老首长”这段情节:

在电视剧里,当他们一出场,只要你看到他塑造的那个人的造型、脸庞,你马上就可以对号入座,知晓他的身份了:“不错,就是他!”



在《亮剑》中,我们知道,丁伟和李云龙都出身于四方面军,实际上,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简称,它是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在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成立的,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四方面军、红三十一军、红二十九军等,整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一起投入抗日战争。

在《亮剑》的故事情节里,丁伟出场的身份是二十八团团长,在准备前往延安学习的路上,被一道撤销学习的命令给召回。



在指挥部里,他向副总指挥报到,汇报了路遇敌兵的情况时,一位参谋还夸赞了他说,还是老总了解他,只有他能拦得住别人,没人能拦住他。让人已经感觉到副总指挥对丁伟非常了解,丁伟应该是副总指挥的老部下。

并且副总指挥还笑着在丁伟胸口捶了一拳,那对爱将亲密的态度,相当熟悉的程度,也令人好生羡慕。



而且副总指挥还要求他,马上到“一二九师”报到,任命他为新一团团长,顶替李云龙,立即去一二九师办理交接手续。

因此,从《亮剑》的剧情中,我们重温了历史,清晰地了解到,丁伟虽然出身于红四方面军,但在红四方面军己改编为八路军后,就成为彭副总指挥的部下,受彭副总指挥的直接领导,一起进行抗战,因此,他称彭德怀副总指挥为“老首长”是非常合情又合理的尊称。

在剧中,副总指挥他运筹帷幄、霸气侧漏,多次指挥部队,痛击日本侵略者,特别是剧中那场“李家坡之战”,派出386旅,与敌决一死战,最终成功消灭了山崎大队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古代的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我们苦难的国家,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就是靠的这种军魂。我们的军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有着像彭大将军这样的革命先辈们的浴血奋战,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我们有着亮剑精神,不屈不挠,最终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以上是有书幸运馨的个人见解,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