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關乎人民幣國際化和全球支付體系主導權

區塊鏈:關乎人民幣國際化和全球支付體系主導權

區塊鏈:人民幣國際化和支付體系主導權之爭

要不是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區塊鏈的表態,大多數人可能都不會對區塊鏈有什麼好印象,認為其不過是劍走偏鋒的旁門左道,難登大雅之堂,因為我們一提區塊鏈第一反應是比特幣之類的虛擬貨幣,自然冠以江湖草寇的看法。然而此次高層表態,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一技術的未來前景。

今天的文章不是要聊區塊鏈概念的股票投機機會,而是結合他人分析以及自己理解,分析高層謀劃區塊鏈真實意圖——那就是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搶佔下一代全球支付體系主導權制高點。

一、簡要理解

在此之前,先簡單說一下區塊鏈的技術問題,區塊鏈的本質是分佈式記賬、去中心化的數據庫,記錄不可篡改。區塊鏈中每一個數據塊都有完整的信息記錄副本,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依次生成下一個區塊,牽一髮而動全身,相當於自我形成了一套理想的運行機制,大家參與其中貢獻權重,獲得收益,不需要中心化監管,提高了效率。

舉個不恰當的比喻:用戶在任何一個平臺比如美團、微博都會產生數據,現在這些數據是需要中心化的管理,我們只是被動參與,在區塊鏈技術中每個用戶都無形之中參與了其中,而且享有自身數據創造的價值所有權。

區塊鏈和比特幣的關係: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但他只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之一,所以馬雲說區塊鏈技術不是泡沫,虛擬貨幣才是。如果大家有興趣繼續學習的,可以點擊下方視頻《比特幣的基本原理-李永樂老師》,我個人覺得是講的比較清晰透徹。

http://n.miaopai.com/media/WeqmBZhbc9dQT~SJqdal0WTyK~M54qcb.htm

二、應用領域

區塊鏈一旦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則賦予了無限想象空間,在金融、物聯網、物流、公共服務、知識產權等領域具備廣泛應用前景:

金融領域區塊鏈在國際匯兌、信用證、股權登記和證券交易所等金融領域有著潛在的巨大應用價值。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行業中,能夠省去第三方中介環節,實現點對點的直接對接,從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快速完成交易支付。在金融交易系統,證據保存,投票,防偽,徵信等一切記錄不可毀滅不可篡改,優勢是現在中心化監管和交易所不能比的。

物聯網和物流領域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以天然結合。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過程,並且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公共服務領域在公共管理、能源互聯網、交通等與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中心化成本較高,可以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來改造,確保某個重要的基礎設施的操作系統和固件沒有被篡改。能源互聯網其實還是物聯網範疇,如每塊太陽能發電板每天了多少電,運行狀態,一一記錄,並且上鍊。

數字版權領域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作品進行鑑權,證明文字、視頻、音頻等作品的存在,保證權屬的真實、唯一性。作品在區塊鏈上被確權後,後續交易都會進行實時記錄。

其他領域還有保險、公益等領域,區塊鏈也有廣泛應用前景。

對於區塊鏈技術、應用,政府一直都是鼓勵支持的。但對於利用區塊鏈發行虛擬貨幣、炒作空氣幣,打著區塊鏈旗號搞資金盤的,是堅決打擊和禁止的。

三、央行數字貨幣(劃重點)

應用領域中就不得不說央行準備發行的數字貨幣,9月24日,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我國數字貨幣研究已經取得積極進展,計劃把央行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結合起來。這已經不是央行第一次表態數字貨幣,據傳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最早會在11月11日推出,可能會是全球第一個發行數字貨幣的央行,阿里、騰訊、銀聯、四大行或在首批合作機構之列。

区块链:关乎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支付体系主导权

這一背景是對我國全球貨幣體系前有攔截(美元)後有追兵(天秤幣),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正處於瓶頸期,要想突圍必須建立先發優勢,我國對數字貨幣已從風險防控到了積極面對階段,運用得當可以削弱美元地位、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另外為了提前應對谷歌Libra的競爭,早做準備早一分主動權。

借用最近黃奇帆的一些發言側證緊迫性:

企業在開展國際貿易外匯結算時,會面臨是兩國貨幣直接支付結算,還是以美元為中間價結算的問題。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之前,人民幣跨境清算高度依賴美國的SWIFT系統和CHIPS,高度依賴SWIFT和CHIPS系統存在一定風險。

首先,SWIFT和CHIPS正逐漸淪為美國行使全球霸權,進行長臂管轄的金融工具。這一點在歷史上已經多次驗證。其次,SWIFT是過時的、效率低下、成本極高的支付系統,本身就該被未來先進的取代。

目前全球已有24個國家政府投入並建設分佈式記賬系統,超過90個跨國企業加入到不同的區塊鏈聯盟中。歐盟、日本、俄羅斯等國正在研究建設類似SWIFT的國際加密貨幣支付網絡來取代SWIFT。

在數字時代,有部分企業試圖通過發行比特幣、Libra挑戰主權貨幣,這種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幣值無法穩定,難以真正形成社會財富。黃本人不相信Libra會成功。對主權國家來講,最好的踐行貨幣國家發行權的辦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銀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在全球央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的過程中,除了要提高便捷性、安全性之外,還要制定一種新的規則,使得數字貨幣能夠與主權的信用相掛鉤,與國家GDP、財政收入、黃金儲備建立適當的比例關係,通過某種機制,遏制濫發貨幣的局面。

因此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還會不斷傳出有關央行數字貨幣進展的利好,央行如果發行數字貨幣,因為大眾消費習慣已經改變,央行數字貨幣載體非銀行卡,POS機和ATM機需求難以回升,第三方支付是否受益則取決於能否成為DCEP的分發機構,數字認證方面利好,但是影響不大,銀行支付系統開發相關公司明顯受益。

四、觀點

①在我看來,區塊鏈題材炒作不一定參與,但是保持對這種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和研究積極性,是投資者必備素養,因為他確實很有應用前景,連央行數字貨幣都準備就緒,你還有什麼理由藐視他的存在?

②區塊鏈之於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前文支付體系爭奪戰,與區塊鏈股票炒作沒有必然聯繫,你炒或者不炒,戰略已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