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有人说“货币”是一个国家的良心?

一只爱玩游戏的喷子


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有效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实现了国民经济“软着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针对这种状况,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货币政策方面,不是提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而是提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货币政策称之为“稳健”,而不称之为“积极”,这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商业银行自我约束能力弱,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失衡,而不是货币供应不足。在此情况下,如果实行过分扩张的货币政策,不但无益于防止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而且还会危害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要自己稳健,而是要整个经济体系稳健。我国的经济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影响,因而商业银行的稳健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对经济体系与金融体系可能发生的坏结果进行修正和预防,这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有战略眼光,也要有战术规范。为保持稳健而进行的每一次调控,尽管是微调,都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调整,都会有人受损、有人获益,因而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赞同。评价宏观调控是否成功,应看经济是否正在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是否让大多数人获益。

1政策回顾

稳健是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主题词。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开始实施的。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事实上,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有扩张、紧缩和中性之分,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却难归于其中的任何一类。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所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

从实际运作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操作层面上的灵活性和适度性,从而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取得了较好的调控效果。据央行此次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金融运行平稳。2005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9.9万亿元,同比增长17.6%;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流通中现金M0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同期GDP和CPI增幅之和近12%。这表明,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总体适度,与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基本适应。

而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看,央行2005年的公开市场操作可圈可点。央行一直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及时监测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占款、财政库款及现金等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并注重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操作节奏,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预调和微调的作用,以实现外汇占款增长的有效对冲,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尤其是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央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并适当调整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为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平稳运行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实践证明,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是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政策选择。它既是对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 政策效果评价分析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几年来,国民经济成功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基本保持在 7%~8%,物价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动。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精确估计经济的低通胀、高增长,货币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这几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物价的持续平稳,的确是与货币和信贷的持续平稳增长同时出现的。回顾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国经济多次出现过较大幅度的波动,虽然每次原因都比较复杂,但每次经济波动都同时伴随着货币信贷的大幅度波动,货币信贷的大幅度波动无疑是经济大幅度波动的重要条件。近几年,贯彻稳健货币政策方针,我们坚定地将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作为重要目标,在具体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游资大咖0


从1993年开始,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有效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实现了国民经济“软着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针对这种状况,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货币政策方面,不是提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而是提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货币政策称之为“稳健”,而不称之为“积极”,这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商业银行自我约束能力弱,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失衡,而不是货币供应不足。在此情况下,如果实行过分扩张的货币政策,不但无益于防止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而且还会危害宏观经济健康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要自己稳健,而是要整个经济体系稳健。我国的经济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业银行影响,因而商业银行的稳健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对经济体系与金融体系可能发生的坏结果进行修正和预防,这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有战略眼光,也要有战术规范。为保持稳健而进行的每一次调控,尽管是微调,都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调整,都会有人受损、有人获益,因而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一致赞同。评价宏观调控是否成功,应看经济是否正在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是否让大多数人获益。

1政策回顾

稳健是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主题词。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1998年初我国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的特殊背景下提出并开始实施的。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含义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宽松的”、“中性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

事实上,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货币政策有扩张、紧缩和中性之分,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却难归于其中的任何一类。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所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

从实际运作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操作层面上的灵活性和适度性,从而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取得了较好的调控效果。据央行此次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金融运行平稳。2005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9.9万亿元,同比增长17.6%;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流通中现金M0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同期GDP和CPI增幅之和近12%。这表明,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总体适度,与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基本适应。

而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上看,央行2005年的公开市场操作可圈可点。央行一直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及时监测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占款、财政库款及现金等因素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并注重灵活安排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和期限结构,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操作节奏,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预调和微调的作用,以实现外汇占款增长的有效对冲,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尤其是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央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并适当调整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为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平稳运行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实践证明,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是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政策选择。它既是对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 政策效果评价分析

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几年来,国民经济成功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增长基本保持在 7%~8%,物价基本控制在零上下波动。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精确估计经济的低通胀、高增长,货币政策在其中究竟起了多大作用,但是,这几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物价的持续平稳,的确是与货币和信贷的持续平稳增长同时出现的。回顾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我国经济多次出现过较大幅度的波动,虽然每次原因都比较复杂,但每次经济波动都同时伴随着货币信贷的大幅度波动,货币信贷的大幅度波动无疑是经济大幅度波动的重要条件。近几年,贯彻稳健货币政策方针,我们坚定地将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作为重要目标,在具体操作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股道长


货币象制冷机的制冷剂,他科学的目的让人类安全进步,与人伦理有关与良心没关系,金融最大的问题,是金融安全,货币流向安全。客观讲,其实有时腐败与金融危机或其他不良心的方式,在特定环境下是有存在的必要。如果货币只讲良心,日本人挣的美元,早就买下了美国。美国人会愿意吗。


中上行


谁说的?这么有水平!

现代货币都是纸币,根本源头就是国家信用。国家在国内超发放水,其实也就是掠夺国内财富,在国际上超发,就是在掠夺他国财富。国内防不防水、放多少水,就是这个政权的“良心”了,而国际上,只有那位老大有这个本事明目张胆、理直气壮的超发,而东亚各国只能痛并快乐的供着,现代经济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击鼓传花货币链条。


答对答错


1.货币作为交易商品的一般等价物。首先要知道货币本身的属性,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法律赋予它特有的有信誉的商品交易等价物。2.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多少是按国内商品生产总值来体现它的信誉价值也就是使用价值。3.以上所述可以体现货币发行量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人民身上的钱就严重缩水,没有购买力;货币发行量过少会导致通货紧缩,不利于商品的流通,人民的消费或投资也收到抑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