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调结构推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家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省正处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煤炭产业必须顺应高质量发展大势,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才能走上基础更牢、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竞争力更强的强企之路。

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改革为方向,不断抓转型、促升级、调结构,安全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向好,职工工资收入不断提高,激发了建设新时代现代化新双矿的巨大活力。

转型——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双鸭山矿业公司是一个有着72年历史的老煤企,“生产靠人多、做大靠产量、盈利靠高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企业要想走得更好更长远,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之路,走集约化之路。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实现集约发展的前提。为了解决粗放型发展的问题,公司大力推进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的“一优三减”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四化”建设,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并重”,构建出了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的“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公司坚持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建立岗位风险防控手册,通过考试、考问督促熟记于心。落实风险防控责任,对新水平、新采区、新变化及系统、设备、人员、工作面全面开展风险评估,排查系统隐蔽致灾因素和重大安全隐患。倡导“工匠”精神,开展“双矿工匠”评选,打造精品工程,强化精品意识,精心设计、精准施工,做到各工种人人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出标准果,有力推进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内部市场化是实现集约发展的关键。公司通过学习外埠先进煤企,引进了“内部市场化”经营理念,成立了“内部市场化”和“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由井下到井上、由煤矿到地面强力推进,实现全覆盖。通过建立完整的定额体系、计量体系、价格体系、结算体系、考核体系,形成了“每个生产者都是经营者、每种生产要素都有价格、每一天都知道经营结果、每个市场主体都能有效控制、每一件事情都讲投入产出”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新的工资分配方式,明确了“干到给到”,允许单位、岗位之间差异化分配,多干多挣。得到了实惠的职工更加相信企业,工作干得更加出色。

技术经济一体化是实现集约发展的保障。这个公司通过全面实施“技术经济一体化”,落实总工程师抓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总会计师抓经营考核的主体责任,坚持安全效果、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三并重”原则,把技术管理量化到生产战线,把技术节支措施前置到方案、工艺、施工“三大设计”当中,全面推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机制”“物资超市”等措施,建立了技术创新工作室、电气工作室、冲击地压研究工作室和科技实验基地等创新平台、攻关小组近30个,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高技术经济贡献率。

升级——矿井升级、队伍升级、装备升级

随着矿井采深不断增加,灾害越来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开采难度增加,资源减少,产量规模缩小,这些不利条件都是制约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拦路虎”。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技术必须更加科学,系统必须更加合理,设备必须更加先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司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矿井升级、队伍升级、装备升级。

矿井升级。围绕建成三个行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四个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的目标,这个公司关闭退出两个资源枯竭、灾害严重的生产矿井,大力实施技改增能,对现有矿井进行技术改造,优化系统环节、开拓布局、生产格局、工艺流程,自主研发的“煤矿井下巷道用锚索支护释放压力装置”、设备信息APP平台开发应用、发电机组余热应用等项目均为公司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110工法”工艺的应用,不仅在各矿改进了沿空留巷方法,而且在公司大倾角工作面、厚煤层工作面和冲击地压工作面,均得到了全面推广。此项工作中,公司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研究,针对各矿具体生产条件,按照“一面一策”的原则,进行了多方尝试,对施工所采用的各项参数反复优化修正,探索出了具有双矿特色的应用新路径。今年10月13日,全国第七次“110工法”技术交流培训会在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召开,为公司推进“110工法”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坚定了信心。

队伍升级。精兵才能强企,精干才更高效。公司着力打造“五型班组”、“王牌”队伍,下大力气打造采掘重点队组,为重点队组配备先进的设备、优质的人才,创造安全的环境、有利的条件,给予丰富的资源、优厚的政策,要啥给啥,全力支持。2018年,在关闭两个矿井、退出产能172万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1100多万吨的总量规模,采掘重点队组功不可没,贡献突出。8个采煤重点队共完成产量912万吨,占总产量的76%;26个重点掘进队进尺54939米,占全公司掘进进尺的41%,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压舱石”和“生力军”。这个公司还实施全面军事化管理,开展全员军事化训练。2017年5月初,从机关到煤矿,再到地面单位,干部工人们学习《责任胜于能力》《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三本书,并以一个“兵”的身份,从立正稍息开始,接受军队操练、体能训练。全员军训过程中,重点针对“三违”人员进行过“六关”的强制性军训。军训以来,共有330人被实施强制性、全封闭军训,其中包含5名矿副总以上领导;2名初级管理人员因工作造假被撤销职务;14人返岗后再次严重违章被依法解除劳动关系。三年来,全公司累计开展军训580期,轮训干部职工16567人,占在岗人员的91%,切实增强了职工队伍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装备升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公司引进应用现代化生产设备设施,一大批高科技设备在各煤矿“落户”。在东荣一矿建设了东北三省仅有人工干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巷道监控中心可视远程控制开停机、采场无人操作,创新了“无人跟机作业,有人安全值守”的开采方式,用工由原97人减少到47人,月单产翻了一番,此技术填补了龙煤集团乃至东北三省智能化采煤技术上的空白。自主研发的井下巡检机器人,在煤矿逐步推广应用。东荣三矿井下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使用了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用于设备运转情况检测分析和预警;在皮带处使用大倾角防爆轨道巡检机器人,用于监测皮带运行情况和有害易燃易爆气体预警;在皮带机尾处使用固定值守机器人,用于识别和记录大块矸石、锚杆、道木、铁管等大块物料、长杆利器并控制皮带机开停运行。

调结构——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

双鸭山矿业公司因煤而生、靠煤发展,但煤种单一,长焰煤为主,煤化度低,发热量低,煤炭市场价格低,即便在煤炭市场形势最好的时期,长焰煤的价格依然处于劣势。改变这种局面,不仅要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人力成本,调整人员结构也势在必行。公司提出了“依托煤,不唯煤”的发展理念,煤与非煤并重,实现了“老字号”“新字号”“原字号”齐头并进,呈现了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

调整产品结构。“客户要什么样的煤,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煤。”3年来,这个公司从井下工作面开始抓煤质,以卡计价定收,建立了“每天煤质半小时例会”制度,紧盯市场需要生产加工适销对路产品,针对市场需要和客户需求,采取科学配采、科学掺配、科学洗选后的煤炭产品分为动力煤、优质煤和精煤3个层级,每个层级根据发热量和客户需求进行标号,既能够符合客户的产品需求,又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有效促进了煤炭营销工作,有力推进了300万吨精煤、300万吨优质煤、600万吨动力煤产品格局的形成。同时,经过多次配比试验,成功开发出“龙双5号”特色品种,争得了更多的客户,扩大了双矿精煤外埠市场份额。2018年,在原煤总产量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提升煤质、做优产品,实现了创效增收。

调整产业结构。“立足煤炭生存为基,外闯市场发展为主”,本着这个发展理念,双鸭山矿业公司内挖潜力、外拓市场,铁路运输、发电供电、加工制造、基本建设、后勤服务、生态农业、餐饮服务等非煤经济蓬勃发展、全面搞活,非煤收入逐年增长。3年来,通过政策支持引导,铁路运输、发电供电、机械修造等传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双煤机电公司产值突破1亿元,辅业机修厂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煤矿机修厂产值完成1000余万元;虹焱热电公司优化配煤管理,燃煤成本同比减少近千万元;供电公司开发新用户,增销电量790万度、创收近600万元;铁路运输部新增吉林建龙、中车集团等多家用户,增加发运量9.5万吨,创效100余万元。瓦斯发电、等离子截齿、废钢铸造、绿色种植等新兴产业现已初具规模;沉陷区光伏发电、煤炭地下气化、煤基燃料等高新产业正在快速推进;生产供暖、后勤服务、工伤护理、被服加工等领域实现创新发展,非煤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17年非煤收入实现近10亿元,占总收入的18%;2018年达到13亿元,占总收入的21%。

调整人员结构。公司通过实施组织化转岗,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压减了用工总量,在岗人数从2015年初的38707人减少到现在的18448人。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为了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专门为人才搭建了管理、专业、技能“三通道”,技术工人、专业人才可以与管理人员一样“晋升”,享受更高级别待遇,实现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与黑龙江科技学院和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引进人才,针对急缺人才举办专场招聘会,共招聘各类专业毕业生33人,变招工为招生;开展“党委建核心、党支部创堡垒、党员争状元”活动,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双鸭山矿业公司党政班子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时刻把职工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工资收入情况是职工非常关注的。公司领导在到各矿井下工作面与工人谈心的时候,一句“干到给到”最让职工贴心。建设安全高效矿井,受益的是工人。东荣一矿综采一队工作面最先使用了人工干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工资翻番增长,工人们发自内心地说,这钱是党给的。

实行内部市场化管理,受益的也是真正干活的人。这个公司通过市场化管理,确保工资收入与效益效率同步增长,分三步实现采掘工月人均工资过万、井下工人月人均收入过万、煤矿在岗职工月人均收入过万。

对薄煤层工作面,炮采是很方便有效的方式,但公司以人身安全为重要前提,仍然坚决不用。投入专门根据工作面特点定制的薄煤层采煤机,目的就是一个——安全。

为了给职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双矿公司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修缮“两堂一舍”改造矿区街道,美化厂矿庭院。职工食堂都有热气腾腾的饭菜,不仅种类多,而且干净卫生,可口美味,让职工吃得放心、吃得舒心;职工浴池的水温都是刚刚好,让升井的职工随时都能洗上干净的热水澡;职工宿舍里干净整洁,让职工住得满意、住得舒服;每年都组织先优模范、技术骨干和患病职工,进行健康疗养或疾病疗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煤矿职工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买小汽车的越来越多,而且一次全款到位,生活多了许多久违的幸福感。

让工资收入多起来,增强职工的获得感;让工作条件好起来,增强职工的安全感;让居住环境美起来,增强职工的幸福感。3年来,双鸭山矿业公司累计筹集资金18亿元,优先偿还了涉及职工的各种欠账。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016年达到42802元,2017年达到55562元,2018年达到66391元,采掘一线还要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如今,人们眼里的“煤黑子”不仅挣上了高工资,腰包鼓了起来,而且工作条件越来越好,成了让人羡慕的“煤亮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为贫困职工建档立卡,做到了一户一档案、一措施、一计划,针对每个家庭不同的致贫原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和脱贫计划。公司还与双鸭山市政府共同编织了民生保障网,确保了“两不愁、三保障”。东荣一矿创新模式,建立了“矿工家属创业孵化基地”,开办被服厂,培养职工家属生活技能,学手艺不仅不交学费,同时还能挣钱,让职工家庭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通过破解问题、创新理念、落实措施,各项工作呈现长足发展之势。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相信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一定能够把握有利契机,科学研判局势,在自我革新、自我发展上破浪前行,蓄力达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