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粉花粉米粉各自為戰,如何看待智能手機“飯圈”化?

幾乎沒有人會把手機品牌當成精神寄託。如果有,那他的精神世界未免太凋敝了,或者,家裡有礦,且枯燥。

“飯圈”換個詞兒就是“粉絲群體”。蘋果用戶稱“果粉”,華為用戶稱“花粉”,小米的稱“米粉”,藍綠廠稱O粉和v粉、魅族的粉絲則被稱作“煤油”……手機品牌儼然玩出了娛樂圈的feel。有人問三星這麼大牌怎麼沒有固定“飯圈名”,可能是當初BOOM7出事兒後對中國用戶實行售後雙標惹了眾怒,對一個戴有色眼鏡的外人不願再喊那麼親了吧。

果粉花粉米粉各自為戰,如何看待智能手機“飯圈”化?

其實,今天的話題,源於網友提問:“大家對於智能手機行業目前的飯圈化有什麼看法?這樣的狀況的成因是什麼?”

我覺得相比娛樂圈明星粉絲,手機品牌的“純忠粉”是極少的。即使“忠誠度”極高,這裡面有一大半是因為日夜相隨,習慣使然。逐漸成熟的特色手機UI系統,以及各廠商打造的智能家居生態圈,也是拽著消費者不放的慣性力量。商家有意培養粉絲群體增加品牌正向輿論和口碑聲量,則是將飯圈文化進行到底的主要促動力。

對用戶而言,更換品牌意味著換用一個不熟悉的手機系統,將會產生除金錢以外更多的精力成本支出。重新適應必備工具+娛樂設備的無謂損耗讓許多人望而卻步,與其自找麻煩,不如持續用同一品牌。從這個角度看,越是客觀適應力差的人群,對更換手機品牌越暗藏牴觸心理。除非手機臨時遺失或損壞急需更換,很少人會選擇臨時放棄舊品牌、嘗試新品牌。

果粉花粉米粉各自為戰,如何看待智能手機“飯圈”化?

商家也深諳此道,新手機發布時要充分展現顏值/性能/功能上的先進性,保證老用戶繼續高唱嗨歌跟進入手,並儘可能的讓潛在的新用戶產生共鳴和購買意向。只要新品吸引力足夠大,改旗易幟不是難事,實在不行,就當買個備用機。老羅首款錘子手機,便是蹭著蘋果熱度、踩著友商痛點,踏踏實實擼來一批想嚐鮮的“錘粉”。

果粉花粉米粉各自為戰,如何看待智能手機“飯圈”化?

不過,手機粉絲可不糊塗。聽著羅氏相聲打著錘式嘴炮,新機吸引力不大,照樣不買單。如今錘子堅果奄奄一息,讓老羅引以為傲的Smartisan OS也無枝可依,日後的“新堅果”即便能東山再起,也將與老羅無關。試問“非羅粉”的錘粉將何去何從?以此來看,手機品牌的飯圈是“流動的”,與娛樂明星完全不一樣。

只要人類的科技進步不停滯,就不會有完美的手機。對於手機進化而言,後來者居上也不需要太長時間間隔,這意味著大家喜歡的手機也會“與時俱進”。單單糾結品牌,而不是專注考量每一個新型號手機產品的優勢缺點,是捨本逐末的。像我這種手機發燒友就更不會純粹地執著於某一品牌。不同款型手機用得多了,優缺點權衡更細緻,實用功能和精神愉悅兼顧,各家斤兩拎得清。即便對某幾個品牌更有好感,也鮮有產生強烈的“只愛它一個”這種想法。

果粉花粉米粉各自為戰,如何看待智能手機“飯圈”化?

換句話說,幾乎沒有消費者會把更新換代節奏極快、且嚴重依賴科技成果應用創新產出差異化的工具類產品當作精神寄託。如果有,那他的精神世界未免太凋敝了;或者,家裡有礦,且任性。

隨著時間推移,任何手機品牌都可能被取代,飯圈的繁榮也將是過眼雲煙。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品牌的粉絲肯定比小品牌的更有底氣,大樹底下好乘涼嘛。但這些所謂的手機粉絲群體,通常不會演變成蔡球星飯圈那一種“流量軍團”。如果能,一定是有人出了大價錢。

關注筆點酷玩,看新鮮科技事,玩各種好東西。By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