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陽光暖黔中——安順市全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

時光流轉,文化不衰。

新中國成立70年,記錄下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記錄下安順蒸蒸日上的發展,也記錄下這座城市崇文尚德的變遷。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文化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非遺傳承與保護風生水起,一曲曲文化之歌餘音繞樑,一道道文化風景靚麗奪目……文化底蘊深厚的安順一路砥礪前行。

文化陽光暖黔中——安順市全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


“雙閱讀”活動中誦讀《守候生命中那盞燈籠》 薛峰 攝

文化設施不斷完善

“我的少年時代,買書、借書來看都不容易,聽廣播是我們為數不多的文化活動之一。”市民李豔出生於1960年,她告訴記者,雖然那時老百姓可以聽廣播、看演出、組織一些文體活動,但文化設施仍然比較缺乏。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推動文化事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相繼出臺,硬件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安順市文化事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安順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經費保障,逐步建立健全同公共財力相匹配、同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相適應的政府投入保障機制。針對文化設施建設欠賬較多的實際情況,市委、市政府計劃投入28億元,建設新的市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78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全覆蓋。

同時,把文化設施建設統籌納入城鄉規劃,投入1080萬元,完善所有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設備配置。公共圖書館人均佔有藏書從0.4冊增加到0.6冊以上,平均每冊藏書年流通率0.6次以上,人均年增新書從0.02冊增加到0.04冊以上。

如今,走進安順的各鄉、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設備配置齊全,實現了活動有場地,演出有舞臺,閱讀有空間。

文化陽光暖黔中——安順市全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


《大明屯堡》演出 唐琪 攝

文藝創作不斷多彩

“以前,我們常常跟著家裡人去看文藝演出。”家住新天地的曾加今年35歲,在他的記憶裡,小時候和家裡人一起擠著看戲是最大的樂趣。

近年來,逐漸富裕起來的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強烈,也激發了安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慾望。

安順市不斷推進文藝精品創作,創作編排了大型花燈歌舞《玩燈唐二》,歌舞劇《安順屯堡人》《亞魯王》,歌舞史詩《紅色記憶·王若飛》、民族歌舞劇《弄染之光》等一批地方特色精品劇目,並先後榮獲國家、省級各類文藝獎20餘項。《大明屯堡》實景劇成功上演,成為安順“文化+旅遊”的最大亮點。黃果樹、龍宮景區利用山水旅遊品牌影響力,對人文旅遊資源進行藝術化發掘,有效提升了旅遊人文內涵。

伴隨著文藝工作者創作作品的不斷輸出和內涵的深入,不少文藝作品也屢獲佳績。

2008年屯堡“抬汪公”在中國第七屆民間藝術節獲“山花獎”金獎;2009年亞魯王研究專家楊正江獲“山花獎”;2018年貴州省文藝獎評選,安順書法家張洪榮作品《蘇軾文選抄》獲一等獎、安順音樂家丁傑作品《喊一聲老黃》獲一等獎、安順電視藝術家協會作品《大搬遷》獲一等獎、安順雜劇《沙場雄兵》獲一等獎,創全省九個地州市第一佳績;郭堂貴書法作品榮獲“多彩貴州大型書法創作雙百工程”優秀獎之一。

文化惠民,上下聯動,亮點紛呈。

西秀區打造“雙閱讀”活動及中小學生藝術大賽;平壩區打造小河灣貴州省音樂基地,貴州省舞蹈基地,設立邢江河書法之鄉,邀請王宏甲提煉了《塘約道路》,成為精準扶貧的典型經驗;普定縣舉辦全國任可澄杯書法大賽,舉辦貴州省“茫父杯”書法展,成就一批年輕書法家獲獎;鎮寧自治縣設立政府文藝獎,結合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在櫻桃節等上下功夫,讓藝術資源與鄉村旅遊並肩促進;關嶺自治縣積極創作文藝精品,散文、詩歌、小說創作同步推進,結合民族文化優勢,創作了多首音樂作品,舉辦散文創作座談會,舉辦全省作家採風活動,藝術生態構建取得很好成績;紫雲自治縣著力“亞魯王”英雄史詩深度研究和整理,舉辦全國名家詩寫貴州之“詩寫紫雲精氣神”,提升了紫雲的影響。梅花書院脫貧+朗讀成為安順“雙閱讀”活動的有力支撐,“雙閱讀”公益品牌受益讀者160萬人次。

文化陽光暖黔中——安順市全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


地戲文化展演 盧維 攝


文化產業不斷豐富

文化活動,催生了文化產業的繁榮興旺。安順市牢牢抓住項目、園區等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推動貴州屯堡文化旅遊產業園等10個文化產業園區和集聚區建設實施,加快安順歷史文化街區、中國(安順)石材產業園、世界花都田園文化旅遊綜合體、山裡江南文創園等建設,逐步形成結構合理、優勢互補、融合發展、體現黔中特色的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和集聚區。

全市成功引進1000萬元以上文化產業項目17個,合同協議投資總額57.37億元。赴重慶、青島、長沙、深圳等地打好“文化+氣候”牌,打造了西秀科技園區,引進大批文化設備製造企業,實現年營業收入65億餘元,補齊安順市文化設備製造產業短板。大力開展黃果樹文化民宿招商,簽約25億元投資意向協議。目前,已儲備項目62個,為開展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工作夯實了基礎。

立足黔中文化優勢,實施“文化+”戰略行動,依託黃果樹、龍宮等旅遊資源,成功舉辦格凸河國際攀巖、鎮寧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壩陵河大橋跳傘國際邀請賽、環中國自行車賽安順賽段等大型活動,豐富了文化旅遊產品,提升了文化旅遊產品品質,促進了文化旅遊消費。

做響品牌優勢,呈現閃光點。安順市通過中國(安順)屯堡面具、安順文創設計大賽、中國貴州(安順)石材博覽會暨石雕石刻設計大賽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塑造和傳播“苗族亞魯王”“瀑鄉洞府”“穿越到史詩時代”等文化產業品牌,打造相應產品系列。依託村屯、古鎮,打造了文化匯、旅遊演藝,創新開發傳統木雕、銀飾、編織等工藝產品,開發風味餐飲和生態餐飲等。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安順市正以只爭朝夕的決心推進文化育民、文化勵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工程,深度挖掘安順山水風光、地方風物、人文風韻、民族風情,實施“文化+”戰略舉措,全力打造安順文化高地。

(安順日報記者 劉現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