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經濟開發區:“三位一體”扶真貧

沒有貧困村,絕對貧困量較少,但貧困人口分散、因病因殘致貧比例高。針對這一特殊區情,近年來,張家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始終堅持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下實功,著重從“醫療健康扶貧、就業產業扶貧、綜合保障防貧”三方面入手,解民憂、促脫貧、拔窮根,確保實現“脫貧不返貧、非貧不致貧”。

“硬件+軟件”雙措並舉解民憂

硬件抓提升。創新“鎮編村用”模式,為鎮衛生院公開招聘61名事業編制醫務工作者,其中38名實行鎮編村用,充實到村衛生室工作。實行“周彙報、月調度、季考核”工作制度,與績效工資掛鉤,並設立項目工資。優先為基層醫務人員提供人才公寓,投資400多萬元用於集體產權標準化衛生室提升改造,43種基本醫療設備和16大類常備藥品配備齊全,區財政每年為村衛生室補貼6000元運行經費,切實打通健康扶貧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此做法目前已作在全省推廣。

軟件抓服務。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36個,開展家庭醫生100%簽約服務,為每位貧困戶建立動態管理檔案,一戶一檔,一人一冊,上門診療解決“看病難”問題,送藥到家解決“花銷大”問題,代辦幫辦解決“住院難”問題。區域內12家醫療機構落實“先診療後付費”, 依託醫聯體機制確定市第四醫院和市第五醫院為大病救治定點醫療機構,大病救治率100%。全額100%資助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在落實“醫療三重保障”政策的基礎上,由區財政出資按照每人180元標準給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上“醫療第四重保險”, 不斷拓寬救助幫扶渠道,減輕群眾負擔,徹底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就業+產業”志智雙扶促脫貧

就業穩收入。持續做好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信息採集,推動就業意願、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支持開發多種形式的公益崗位,通過以工代賑、以獎代補、勞務補助等方式,吸納確實無法通過市場就業的大齡、殘疾貧困家庭勞動力託底就業。規範加強公益崗位管理,防止出現“只拿錢不勞動”現象。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行動,引導和支持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帶動就業。整合各類培訓資源,與用人單位多形式合作,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式培訓,提高培訓實效,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截至目前,實現自主創業1戶,辦理小額信貸6筆,就業增收165人。

產業促增收。藉助離主城區近、交通便利等有利區位優勢,做大做強扶貧產業。通過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推廣“市場主體+基地+農戶”經營帶動模式和“租金+股金+薪金”勞動參與帶動模式,引導貧困群眾參與扶貧產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現穩定增收。今年種植5000畝葵花和320餘畝玫瑰休閒觀光園一期項目,切實帶動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對產業扶貧項目實行提質擴面增效,先後投入資金787萬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覆蓋,由戶均900元/年提高到1800元/年。

“政府+社會”合力攻堅拔窮根

強化養老保障。以未來之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除了對貧困戶救助幫扶之外,通過棚戶區改造和特色小鎮建設,加快推動土地流轉和徵地拆遷,足額兌現拆遷安置補償費,增加村民資產性收入;對符合條件的被徵地農民,利用三年時間分批解決養老問題,截至目前區財政已經補貼3.48億元為26個村7559名被徵地農民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其中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99戶131人。全面提升村民保障水平和生活質量,確保在小康路上沒有一人掉隊。

強化長效救助。針對無勞動能力、弱勞動能力貧困家庭增收難的問題,推行“政府+社會”的“1+1”長效救助模式,區財政拿出200萬元作為起步資金,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和機關幹部職工積極參與募捐,成立“愛心公益救助基金”。目前累計籌集652萬元,為727戶特困家庭發放救助金418.03萬元。2019年共救助183戶67.5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11.6萬元。這一模式分別在《人民日報》、《民生週刊》、新浪網、《河北日報》等媒體刊發。

強化精準防貧。制定了《張家口經開區精準防貧保險實施方案》,與保險公司合作建立精準防貧保險。區管委會每年拿出約55萬元防貧保險金,以上年度脫貧線的1.5倍,即4650元,設置“防貧保障線”,按每人每年50元的標準,為全區10%的農村人口購買保險,名義上是投保10%,實際上全區10萬多農村人口都是保障對象。通過對“兩非群體”在因病因災等方面發放保險金,有效防止邊脫貧邊返貧邊增貧現象發生,確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當前可承受、長期可持續的防貧長效機制。

(□ 張林男 王建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