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造”讓北京涼水河重現清澈 黑臭水體可被“洗”乾淨

用“淘米”的方式為汙染河流“美顏”,水環境治理再添“利器”。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研究員餘增亮公開了底泥洗脫技術。該技術的研發填補了行業空白,該技術轉化而成的設備已成功讓北京涼水河重現清澈見底。

合肥技術為涼水河“洗澡”

作為北運河的重要支流,涼水河流經了大半個北京城。過去,涼水河是城市供水河道,它將水體引入城內並形成城中水體景觀。隨著時間推移,涼水河的“任務”演變成排汙——涼水河支流收納的汙水全部流入幹流,幹流又繼續接納汙水,久而久之涼水河便成為人人避之的黑臭河。

今年年初,數艘來自合肥的底泥洗脫船開入了涼水河。經過5個月的治理維護,過去底泥上泛、異味難聞的北京涼水河消除了黑臭現象、河道清澈見底,而且水體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這款“合肥造”到底擁有什麼力量,讓臭了十餘年的涼水河變了樣?該技術研發者餘增亮日前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底泥洗脫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也填補了該行業的空白。

“底泥是河道汙染物長期積累的載體,也是水體汙染的‘源’。”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餘增亮看來,黑臭水體的治理關鍵在於“內源治理”。“底泥汙染物向水體加速釋放,致使水體渾濁甚至黑臭。常規的清淤控源,往往投入大,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

底泥洗脫與藻種打撈有望“二合一”

“這個過程好比‘淘米’,通過攪動鍋底,將汙染物淘洗出來,再讓乾淨的‘米’回到鍋底。” 依託餘增亮提出的技術理念,本土企業雷克環境研發並投產了承載該技術的底泥洗脫船。“每艘船下面都有一個倒扣泥面的敞口箱體,通過翻滾、碰撞和摩擦,粒度較大的泥沙沉降,而粒度較小的顆粒態汙染物隨水泵出。經絮凝分離後,汙染物外運,清水再次迴流到水體。”

餘增亮解釋道,與傳統的淤泥處理相比,底泥洗脫可以實現水體生態轉型,增強自淨功能。“在前往北京之前,這些船在合肥十五里河還進行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效果也很好。”據測算,底泥洗脫機每日可處理洗脫水500立方米,每天可清掃河床1000平方米,出水濁度、總磷去除率在90%以上。

技術在合肥誕生,成果轉化也在合肥完成,這款“合肥造”當然也將為合肥水環境治理效力。據餘增亮介紹,他所在團隊正計劃研發出集底泥洗脫與藻種打撈於一體“二合一”治理設備。“水上部分為藍藻磁捕船,水下部分進行底泥、藻種洗脫,有望成為水體內源汙染治理的又一創新,助力水環境持續改善。”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記者 樂天茵子/文 王蔚/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