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联合国开发署 南海氢能“朋友圈”扩容

<table> 携手联合国开发署 南海氢能“朋友圈”扩容

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7个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南海、11个企业机构宣布进驻“仙湖氢谷”。

/<table><table> 携手联合国开发署 南海氢能“朋友圈”扩容

重塑科技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车。

/<table>

10月26日至28日,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召开。

此次大会由科学技术部指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主办,佛山市人民政府、南海区人民政府全面支持。

7个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南海,以及11个企业机构宣布进驻“仙湖氢谷”,成为此次大会的亮点。南海氢能“朋友圈”借此扩容,氢能产业链进一步补全、补强,将助力其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引领区。

大会宣布,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将于2020年10月18日至22日继续在南海举办,将发挥凝聚全球精英共商产业发展大计、促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与全行业携手,共同探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牵手实力“盟友” 先进技术高端人才齐增长

“我们在叉车、无人机等的便携电源、通用电源都实现了商业化销售以及出口,这个在国内跟其他同行有很大不同。我们将弥补佛山中小功率燃料电池的缺口,同时进一步丰富燃料电池的应用,不仅仅是汽车领域,包括将来的自行车、摩托车、叉车、巡逻车,甚至是基站的电源。”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施涛信心满满地说。

在26日的氢能产业大会上,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其他6个单位一起,与南海区政府签署协议,一批涵盖氢源、氢能检测、氢能人才培养平台、大数据等方面的优质项目将落地南海。这不仅将进一步完善南海氢能产业链,提升氢能产业发展的动力,也让南海收获了一批颇有实力的氢能产业“盟友”。

以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一家在风冷非增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06年1月至今,一直致力于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在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制备、电池堆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聚焦通信用燃料电池备用电源,无人机动力系统,车载燃料电池及教具产品等核心业务。

据施涛介绍,该公司将与南海区政府共同合作建设“攀业风冷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项目”。项目将建成国内领先的风冷燃料电池电堆研发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6亿元,共15条生产线,年产能300MW风冷燃料电池,投资周期5年,分两期进行。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8亿元以上。

“我们的叉车已经出口到美国,联通、移动也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在南海已经选址好,就在丹灶,明年初初步完成一期装修和设备布置。”施涛说,南海不仅氢能产业环境好,而且政府办事效率非常高。

在制造业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当下,高端人才就是创新力的代名词。即将到来的优质项目,给南海带来的不仅是各种先进技术,更值得期待的是高端人才。

例如,南海区政府与浙江大学将合作建设具有技术开发、检验检测、标准制定、协同创新、科技孵化、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功能的综合产学研氢能创新协作平台,打造国际先进的氢安全检测研究基地。

这一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双方将联手打造人才交流协作平台。来自长三角的这所国内顶级高校将推进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中心在南海设立佛山分中心,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郑津洋教授领衔的“过程装备与安全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入驻南海区。南海的高端人才库有望新增重量级专家。

钧中投资有限公司拟联合教育部、人社部和氢能行业和相关专家机构,参与投资建设南海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的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培训研究院,打造符合世界氢能产业发展趋势要求的高标准专业化的产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为氢能产业发展培养专业化人才梯队提供保障基础。

“老伙计”发展喜人 氢能企业有望登陆科创板

在氢能新“盟友”纷至沓来的同时,南海区内“老伙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就在此次氢能产业大会召开前夕,10月23日下午,上交所官网显示,科创板上市委已同意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这意味着,佛山有望诞生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这家以特种气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企业,正是南海氢能“朋友圈”的重要成员。

作为南海氢能企业的龙头,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氢气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燃料电池加热器等10多个用于氢燃料电池动力装置的核心零部件,已在国内多家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公司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部分型号产品已形成小批生产。

“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展会不在的于达成多少合作、签多少订单,更重要的是同行之间的交流。”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勇辉这几天特别忙碌,除了前期布展、展会期间与客商商谈等工作外,此次氢能产业大会也成了该公司的“客户会”,“没办法,很多都认识,不是供应商,就是客户。”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广东探索汽车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1.6亿元的氢能科技产业基地,预计今年11月开工,将进一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工程化和商业化,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50亿元。

目前已在丹灶落地的爱德曼氢燃料电池生产项目,主要生产金属电极板电堆;而广东探索主攻碳板电堆。两者的稳步推进,意味着南海氢能产业实现了在燃料电池电堆领域的分支齐全,并且填补了氢能专用车领域的空白。

此外,南海不仅有研发、生产,也有应用推广。今年,426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和11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运营,南海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应用进入实质性阶段。

此次氢能产业大会,其实也是南海氢能“朋友圈”扩容的一个标志——和上述7个优质项目签约同样引人瞩目的是,11个企业机构在大会宣布进驻南海“仙湖氢谷”研发基地。

这11个企业机构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氢能技术委员会(ISO/TC 197)联络处、国际氢能协会标准和规范专业委员会(IAHE-CSD)秘书处、浙江大学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佛山分中心、华南氢安全促进中心、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质量监督氢能储运装备检验站(佛山)、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中心、佛山·南海氢能展示中心、佛山市南海区氢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南海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显然,上述企业机构的进驻,将健全“仙湖氢谷”氢能产业链,培育氢能产业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团队培育,助力南海区打造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商业化发展引领区。

搭好“基本盘” 全链条攻坚新兴产业

氢能可以实现全过程零碳排放、零污染。对于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也有着重大意义。日本、欧美早已提前布局氢能产业发展。面向未来,氢能作为驱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共识。

“既是国际战略,也是能源转型,发展氢能是中国一定要走的路。”不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在今年两会上,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其实,早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就已被“划过重点”,《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则进一步描出了中国氢能的发展路线图:

到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车辆要达到1万辆、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0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要“撞线”200万,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

广东等10个省份也早将发展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10年前开始拥有氢能相关企业来算,南海是国内发展氢能产业的一个先行者。

早在2009年,南海便清楚认识到氢能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颠覆性意义,并敏锐捕捉到了氢能产业的巨大潜力。在国家还未着手布局氢能产业发展时,南海率先将氢能产业建设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朝阳产业,顺应能源革命大趋势,从引进孵化研发型企业入手,先后在核心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氢能车辆示范运营方面取得突破。

从这两年的“氢能周”,到今年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盛会的连续举办,不仅证明了该区在氢能产业发展上的实力,也彰显了该区在全球氢能产业界的地位。

有专家曾表示,氢能源汽车产业很难靠某个企业单打独斗取得长远的发展,需要“电堆—汽车—加氢站”全链条发展。而从政策体系构建到攻克氢能产业链核心环节,南海正推动着其氢能汽车产业向制氢、加氢到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整车生产研发等全链条覆盖,塑造好发展该产业的底子。

南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形成更好的产业发展优势,该区将持续加大对加氢站建设的扶持和推广力度,研究制定加氢站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鼓励国有和社会资本参与加氢站的融资业务,把氢能产业发展的“基本盘”搭好。

同时,南海将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制氢、燃料电池、零部件、整车等多个环节的研发生产攻关能力,不断向新的技术研发高峰攀登,以真正树立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优势,改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城市竞争版图。

■相关

南海“五个一”

力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

南海将继续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步伐,往补齐主要短板、加快推动形成全产业链发展的方向,推进以下“五个一”工作:

抓好一个产业提升基金引导作用。运用财政资金积极引导,通过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激发市场机制作用,形成促进产业集聚的融资平台,培育和支持氢能源产业发展。

引入一批氢能产业研发力量。着重加强对氢能产业研发机构、研发团队、实验室、技术骨干的引进,同时加强和教育机构在培育氢能产业人才方面的沟通。

推进一个氢能源中心建设。利用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佛山分中心的平台和资源,抓紧相关高校机构等的合作洽谈,加快在南海区建立氢能实验室以及综合数据平台的打造。

围绕氢能装备、设备制造补强一批项目。推动全产业链发展,补强氢能产业装备、设备制造短板环节,包括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零部件制造、加氢设备等产业链短板环节。

启动、建设一批加氢站。加快启动、建设一批满足连续高密度加氢能力的加氢站,2020年底前推进建设20座。

■链接

丹灶再次成为氢能业界的焦点

“南海区氢能产业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并且与多家科研机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南海区在此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氢能产业发展战略部署宏观而远大,我感觉,南海在未来氢能领域将有无限可能性。”来自马来西亚的Awan Nasfuddin考察了全球多个氢能产业基地,不过,南海丹灶的佛山·南海氢能展示中心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作为南海发展氢能产业的重要基地,丹灶再一次成为氢能业界瞩目的焦点。这两天,不少与会官员、业界精英到南海丹灶的“仙湖氢谷”参观,并为这个产业基地点赞。

氢能展示中心开门迎客

10月27日下午,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龙永图,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在南海区及丹灶镇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到位于丹灶的佛山·南海氢能展示中心参观考察,体验了氢能科普项目。

佛山·南海氢能展示中心建在仙湖氢谷核心区,采用半下沉式建筑,于2019年10月26日正式落成开馆,总展陈面积约2470平方米,由1个主厅和3个辅厅组成,以不同展区来划分氢科技的不同方面,包含能源科普厅、背景规划厅、企业招商厅、应用体验区和沉浸探索区等,利用科学手段、互动感强的方式解读氢能产业和氢能社会,打造最具佛山南海特色的氢能产业展示窗口,面向氢能上下游企业的招商服务平台,以及面向公众的氢能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凝聚·氢动力”展厅通过播放影片、沙盘模型等,呈现了南海氢能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定位,展示了南海氢能产业“一核心三片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仙湖氢谷产业规划以及氢能产业创新服务片区、氢能轿车装备制造片区、氢能客车装备制造片区的产业布局。

在“智驱·氢产业”展厅,壁挂模型勾画了加氢站设计与建设,通过AR识别扫描核心组件,模拟演绎加氢站运营全过程,同时以大量的产品模型展示成熟的研发成果,以机械臂动态演绎氢能源车核心组件构造的过程等。

“净享·氢生活”体验展区则主要展示围绕生活中氢的应用,利用播放设备搭建无人驾驶环境,让参观者更好地体验氢能源交通的极速畅行。此外,展馆通过VR虚拟、5D超体感电影等,模拟氢能应用生活的场景,搭建起产业技术与群众认知的桥梁。

丹灶镇相关领导介绍,展馆将围绕着氢能及其产业化为核心,打造成为集“行业科普、产业规划、技术展示、成果体验、未来畅想”于一体的主题性科技产业展示平台。

“仙湖氢谷”被寄予厚望

当日,沙祖康一行还参观了“仙湖氢谷”的相关氢能企业。“仙湖氢谷”是南海区乃至佛山市最重要氢能产业集聚区。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UNDP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培训研究院宣布成立,落户“仙湖氢谷”;11个企业和机构进驻“仙湖氢谷”研发基地;7个氢能产业项目签约,也均拟进驻“仙湖氢谷”,新签约项目涵盖氢源、氢能检测、氢能人才培养平台、大数据等方面。

南海目前已集聚近30家氢能重点企业,其中包括泰罗斯、广东探索、爱德曼、广顺新能源、海德利森等企业都集中在“仙湖氢谷”。

“仙湖氢谷”将以仙湖为核心,以氢能产业为方向,以人才和科技为动力,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氢动力汽车等氢能源汽车智造产业链条,打造以氢能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展示交流、创新服务于一体的氢能源科技中心,依托“一湖一城三园区”,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并将“仙湖氢谷”打造为我国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和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

沙祖康表示,“仙湖氢谷”抓住了氢能产业的风口,吸引众多资源集聚,形成了良好的基础。他希望“仙湖氢谷”能乘势而上,吸引更多氢能产业链核心项目和重点企业入驻,推进产业市场化、商业化进程。

■亮点扫描

《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指南》(2019版)正式发布

作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首部安全操作规范文件,《指南》将提高全行业对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性的认知,提高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安全水平,为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依据,为开展安全性研究项目提供方向。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培训研究院宣布成立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经济职业技术培训研究院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模式,培养氢能领域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和专业型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氢能研究院将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接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补齐氢能产业发展中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短板;同时也将推进建设首个融合国内外顶尖氢能领域师资力量、培训氢能专业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一流氢能经济职业培训院校。

全国首批高密度商业化标准化加氢站南海投运

2018年,南海区推出全国首个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扶持政策,大规模推进商业化加氢站建设。目前,成功建成全国首批高密度商业化标准化加氢站,以及全国首座油氢合建站。其中,瀚蓝松岗禅炭路加氢站和瀚蓝狮山桃园加氢站是南海区在全国氢标委专家指导下按照《加氢站技术规范GB 50516—2010》和高密度商业化标准化加氢站标准建设,属于全国首批高密度商业化标准化加氢站,总储氢能力均可达2000公斤、日加氢量大于2000公斤,是国内目前最大的35兆帕加氢站。中国石化樟坑油氢合建站是全国首座油氢合建站,加注压力为35兆帕,储氢能力可达712公斤。

撰文:盛正挺 黄逸豪 叶迟华 南宣 摄影:戴嘉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