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之父傑西·利弗莫爾:一個世界頂級投機家的自白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傑西·利弗莫爾,美國投機家,一輩子沒有做過投資和實業,他小學畢業,從14歲開始做證券和期貨交易,一直到死都在投機炒股,《股票作手回憶錄》都快過100年了,這本書還是穩坐股市經典書籍第一把交椅。

華爾街之父傑西·利弗莫爾:一個世界頂級投機家的自白

他只有一個交易體系,沒有波浪論、K線和其它分析指標,只關心漲跌,雖然四次破產,但一生在投機事業上還是取得巨大成功。在1929年他就賺到了1億美金(當年美國稅收才42億美元)。只在經濟基本面,技術面可以進入的時候進入市場,在對的時候下大注,在錯的時候虧一點探測性的賭注,這是簡單的數學邏輯。他認為炒股最重要的不是價格,而是進入和退出的時機。

他在《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交易心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現在的熊市,沒有什麼其它原因,市場上的錢不多而已。

股戰不是人與人的爭鬥,而是眼光與眼光的抗衡小說家、牧師和婦女都喜歡把股票交易大廳比喻成強盜的戰場,把華爾街每日的交易說成一場戰鬥。這非常吸引人,卻很誤導人。我不認為自己的活動充滿了衝突與爭執。我從不與人爭鬥,無論是針對個人還是投機集團。我只是和別人的觀點不一樣,堅持自己對大環境的解讀。劇作家們說商戰是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其實不是,商戰只是商業眼光之間的較量。我努力弄清事實,並只相信事實並根據事實行動。這就是伯納德·巴魯克成功賺錢的秘方。有時我看不清事實,或者沒有提前看清所有的事實,或者推理不合理,只要發生這些情況,我就會虧錢。因為我錯了,而犯錯就得虧錢。

犯錯就得埋單,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拒絕為自己犯的錯支付罰金。在犯錯這個問題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沒人例外,也沒人可以豁免,它也不像債權人一樣還有先後之分。但當我判斷正確時,絕不允許自己虧錢,當然,這裡並不包括那些因為交易制度突然變化而導致的虧損交易。我把特定的投機風險銘記於心,它們一直提醒人們:在把賬面利潤存入銀行戶頭之前,那都不保險。

下跌都是客觀形勢決定的必然,但我卻總變成“打壓股價的罪犯”。有時,不管我是不是真的在放空,他們都指責我不愛國。我想,他們誇大我的操作規模和影響,只是為了滿足股民那種不可遏制的需求,他們只是想知道每次價格變動的背後原因,不管那原因是不是真的。

華爾街之父傑西·利弗莫爾:一個世界頂級投機家的自白

我多次說過,操作可以打壓股票,但沒有任何操作可以使其保持低位。沒什麼奧秘,任何人花半分鐘想一下就能找到原因。如果一個操盤手打壓一支股票,把價格壓低到實際價值以下,會發生什麼?對,他必將面臨內線的瘋狂買進。內線知道股票的實際價值,如果真便宜他們會瘋狂吃進的。如果內線不買,那一定是因為基本環境讓他們不能自由支配公司的資金,這就說明發行這支股票的公司本身出了問題。人們一說起打壓,就暗指不正當行為,甚至是犯罪。但把股票壓低至實際價值以下是非常危險的操作。你最好記住:壓下去爬不起來的股票是本身就有問題的股票,因為內線不買進撐盤。只要有打壓股價的行為(即不正當賣空),內線一般都會買進,價格不可能持續走低。我說:所謂的打壓,實際上99%都是合理下跌,只是有時某個專業操盤手的操作加速了跌勢,但不管他的交易量有多大,都不是下跌的根本原因。

大家應當時刻謹記股票交易的基本原則。漲了,別問為什麼漲,自然是因為持續的買盤。只要股價接著漲(偶爾的小幅回踩屬合理現象),繼續買進就是穩妥的操作。經過長期的持續上漲後,價格突然回檔,逐漸開始下跌,其間偶爾小幅反彈,這時你就明白,方向顯然已經從上漲變成下跌了。就是這麼簡單,為什麼非要找個解釋呢?可能真的有某些根本性的原因導致了下跌,但只有少數人知道。他們要麼秘而不宣,要麼宣稱股價現在很划算。遊戲的本質就是這樣,所以大家應該認識到,知情人是少數人,而他們絕不會透露真相。

所謂內線或高層的話,大部分都是假的。根本沒人要什麼內線發表具名或不具名的聲明。編造並發表這些聲明的,都是大利益相關者。當股票處於漲勢,大宗持股的內線不會反對場內交易員參與交易,而且還從旁協助。但內線只會告訴他們何時買,但一定不會告訴他們何時賣。這樣,場內交易員和廣大散戶就一起蒙難了。


散戶交易死得快的三個原因:一是逆勢,二是重倉,三是不止損。

否則,想爆倉也不是那麼容易。反過來講,要想長久生存且“活”得好,不妨反其道而行之:順勢,輕倉,嚴格止損。總之,若怕賠錢快,別嫌賺錢慢。

1.進和退。做交易,應未言進先思退。從資金管理角度講,一筆資金開戶後,最多賠多少,心裡應該有數。對職業操盤手來說,不管什麼原因,賠掉本金的20%,將被停止操作,閉門思過最少三個月。如何守住並利用好這20%,是水平高低的試金石。從交易角度講,每一筆單子都應有明確的止損條件。只想著順利了賺多少錢,不想失利後怎麼辦,那不是完整的操作思路。就筆者現在的感覺,如果開倉時做好最壞的打算,然後往最好的方向努力,可能心態會更平和。

2.多和少。就各種技術指標而言,多則惑,少則得。交易系統講究簡潔明瞭越簡單越好,大道至簡!

3.長和短。在均線的使用上,短的是兵,長的是將。如果我們的眼睛僅盯在5日、10日均線上,那頂多算個優等兵。要想當將軍,還得看20 60日均線。長短結合才會遊刃有餘——既能抓住大勢,又能選擇好進單時機。

4.大和小。想抱西瓜就別撿芝麻,為了抓住大的趨勢就必須放棄小的波動。我們有時侯嘴上說愛趨勢,其實骨子裡是愛波動從而即興交易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5.動和靜。一波行情結束後,一般都有一段休整期,然後在繼續原來的趨勢。休整期的長短和行情的大小有關,行情大,休整期就長;行情小,休整期就短。

6.舍和得。任何一種操作方法都不可能把所有的行情一網打盡,能抓住大部分行情已經很幸運了。人要知足,沒有舍就沒有得。一味的求全追求完美將會導致我們誤入歧途,迷失自己。

7.真和假。金無足赤,系統發出的開倉信號不可能每一次都百分之百準確,我們不能因為它的少數幾次失真就懷疑其所有信號。說到底,交易本來就是一種概率的博弈,只要我們的勝算大就足夠了。所以,在信號沒有被證明是假的之前,請相信並堅決執行系統所發出的信號。別忘了,我們有雙保險足以應付假信號:輕倉與嚴格止損。

8.自律和他律。做交易就是要計劃好交易,交易好計劃。交易者心中都有一個大概的計劃,但有時在交易時卻走形變樣,沒有按規矩做。為此,經驗告誡我們要嚴格自律。有些操盤手失利後也認為自己自律不夠,並深深自責。依筆者看,人性的弱點千萬年不變,我們沒必要跟自己過不去。自律不行,我們可以靠他律,用制度和方法來解決人性的弱點。

華爾街之父傑西·利弗莫爾:一個世界頂級投機家的自白


短線操作七大鐵律

【一】、不同的大勢有不同的策略應對。

(1)大盤處於升勢時選擇板塊類個股,對看好的板塊建倉,因為大多數資金也都會關注優質板塊的。一榮俱榮。

(2)盤整時由於很多股票都是處在盤整無勢階段,潛伏下去就是在跟主力磨洋工,所以做一做突破的個股比較好,這樣股票反而更能吸引市場眼求。

(3)跌勢時不做板塊,就算做了,那些出了龍頭股以外的個股也不會跟著帶上來的,更加需要精選獨立個股來操作。

【二】、題材的選擇。

1、選擇題材是首要任務(主要是判斷題材有沒有持續性,杜絕一日遊的題材,只做主流題材和剛啟動的題材,規避偏小題材和舊題材)盤中拉昇題材需要判斷是否具有持續性(一般介入)才考慮尾盤追高。

2、主流題材可以反覆進行操作,題材越大,影響範圍就越廣,比如年初的鋰電池

3、只做已經啟動的概念,不做潛伏或反轉的概念,不與主力磨洋工。

4、獨立題材或莊股,僅可作為大盤迴調操作類型適當參考。

5、在實際選股的時候,可以先從圖形選個股(量比、突破強阻力等),再判斷題材持續性,最後挖掘龍頭股的重要理念。

總結重點:炒題材不要偏小,只做主流並且持續性的大題材龍頭。

【三】、儘量做龍頭股。

假如在領頭的股票,身上賺不到錢又怎麼能在別的股票身上賺錢呢?就算我要做整個板塊,也是有一隻的籌碼比較集中的作為領頭羊。同樣,就算是超跌反彈等行情也要特別關注籌碼最集中的。

特別注意的是中小市值,籌碼集中,次新股的股票,這樣的股票很容易成為龍頭得。龍頭股回檔的成功率要比跟風股的概率要大很多。

那麼如何選擇龍頭股呢?

1、以龍三之前為主,具有強大人氣的大眾參與,跟風股堅決不做(如果陷進去又要虧損+浪費時間)

2、確定了龍頭股之後,永遠不要懷疑龍頭的魅力!回調題材龍頭股盤中擇機,拉昇題材龍頭,敢於追高(一般在尾盤),要敬畏趨勢的力量。

3、近2周無漲停板的不要參與,換手率低的也不參與,人氣最重要。

4、實際交易必須在晚間覆盤時,將題材龍頭建立股票池,避免情緒衝動臨時在盤中選。(換手率大於3%小於20%,漲幅小於6%,下跌空間小於3%內,上漲空間6%以上),最好不要看一天的走勢,要結合近期幾天的走勢研判。

華爾街之父傑西·利弗莫爾:一個世界頂級投機家的自白

【四】、個股驗證

1、題材是否持續(關注題材有無落地);

2、是否是龍頭(這要對比同概念個股的分時表現);

3、資金方法(流進還是流出)

4、分時走勢(查看分時是否出現過異動拉昇,囤積式上攻)

5、趨勢(不做反轉,只做上升趨勢)

6、換手率(換手率低的股票不參與,換手率要高於平均水平)

7、技術指標(不能有重要指標走壞的情況出現)

8、均線表現(中短期多頭最好)

9、側重趨勢順勢而為(強調趨勢的重要性,不找轉折點)

【五】建倉時間

1、在盤面選好股之後,藉助大盤的走勢和個股的分時走勢判斷。

2、經常在尾盤買。盤中看盤看的太多,就容易患得患失,假若主力做盤,做幾個上躥下跳的影線出來,還會讓自己體會到過山車的感覺,那滋味是不好受的。在接近尾盤時買入的話,這樣股票一天的K線圖形都已經做完了,K線的走勢也基本確定了,再去操作時,就不容易被迷惑了。

【六】出貨原則

1、超短線炒股持倉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交易日。

2、止盈目標位一般有5%——13%即可。達到了止盈位獲利就減倉。堅決不貪。

3、賣出當日一般以分時第二波構建M頭賣出為佳,分時大量法則的賣出原理。如果被套,行情好的話,可以持有到下午,行情差的話,被套了就要及時止損。

4、跌3%止損直觀重要或3個交易日無條件賣出。(保持資金的活躍性)

【七】倉位控制

1、控制總資金回撤(這意味著要及時止損),沒有合適的個股和主流題材,寧願空倉等待(如果一旦有題材就可以及時介入,就不用為了出不來而錯過了機會)

2、弱勢不做,或降低倉位

3、連續3次止損就需要空倉一天反思,倉位大小也取決於大盤趨勢風險的判斷。


十幾年以來的投資經驗告訴我:

散戶炒股第一要點是看先準趨勢。大勢好,牛市要重倉參與。熊市裡一股都別買。

散戶炒股第二個要點不是找黑馬,大勢好,所有的板塊都會輪到漲,能把握住熱點的輪換當然好,不能把握熱點,就潛伏進一個沒漲過的底部板塊股票裡即可。假如一定要去追熱點,也得追剛剛底部啟動的板塊個股。而大多數熱點,等你散戶看出來,往往已經在走最後一波。所以散戶高手的特點就是贏得爽,輸的也快。刨掉手續費,往往獲利很少,最後只是過了一把炒股的癮罷了。

散戶炒股第三個要點是要守的住自己。散戶的優勢就是有時間,資金不是貸款借來的。你不必在乎資金時間的成本。散戶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在底部瞬間滿倉。

底部的股票沒有一個主力是不折騰人的。目的就是要把散戶洗出去。而一旦洗盤結束,就會一飛沖天,讓你赤腳也追不上。

華爾街之父傑西·利弗莫爾:一個世界頂級投機家的自白

能掌握一天行情就可成為贏家,掌握三天行情即可致富。

短線

能掌握1天的行情,就是掌握了超短線。其實,在炒股中,掌握短線波動的難度最大。把握日線,分時圖即可把握。

能掌握3天至3周的行情,就能掌握短線一段趨勢,相對1天的判斷,這個比較容易一些。

短線通常以5天至20天均線為基礎的。把握了均線,K線組合,量價關係,即可把握。

中線

中線是把握3周至3個月的行情。這比把握短線的波動更加容易。也是不確定中比較能夠被你確定的趨勢。中線是賺錢最重要的技術,通常能把握住10周和20周均線即可做出正確的判斷。

長線是把握3個月以上的趨勢。必須分析月線以上週期的K線,及均線為基礎的。

年線,半年線也很重要。月線上的底和頂,量價關係可以確定未來幾個月的趨勢。

看好後買進,買進後就休息,等待賣點,賣出後又休息,等待買點。

華爾街之父傑西·利弗莫爾:一個世界頂級投機家的自白

股票投資的方法,最簡單的講就是這麼一個流程:買→持→賣→空。

 難點:

 1.買,賣點不好把握。

其實這個難點就是我們自己的心理和人性的弱點所造成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買到一個最低價,又能跑到一個最高價。

孜孜以求的追求在操作上的完美。追求能把底部和頂部都能提前給預測出來。於是自己給自己無形中設立了一個幾乎不可能達到的難度。

 2.賣點比買點更難把握。

這是因為人的心理就是愛買便宜貨,貴了不敢敢買造成的。

而在股市上漲的時候,賺了還想賺。賺錢的效應促使不斷有人追進股市。看人家還敢衝進股市搶貨,自己怎麼捨得賣出股票呢?所以,大牛市的頂總是套牢一批沒有經驗的新股民。

老股民大多也逃不出最後被擦去盈利的結果。牛市會把人都訓練成迴盪是正常的,“千金難買牛回頭”的一種鬆懈狀態。所以,到大盤真的回頭了,也不肯跑。賺了還想賺的心理,就是被市場主力反覆給訓練出來的結果。造成了大批的股民經歷了“年線上看就是牛市”,最後大多數股民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見,炒股中會賣要比會買來的更加重要。

還有很多的股民,常犯的一種低級錯誤,就是都以為自己是股神,老股民都以為自己比莊家更聰明。所以,經常會要求和莊家比聰明,和機構兜圈子,高手們常喜歡做所謂的“高拋低吸”。結果往往卻做成了“低拋高吸”。而新股民,經常會把好股票跑掉,賴股票套牢,造成“敢虧不敢賺”的結果,再讓他加錢買,打死他都不會願意。他會寧願再去選出另一支個股。你要明白,想選出一隻好股,本來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輕易的就給賣了,再選一隻新的個股大多都不如原來的那一隻好。


操作層面

1. 操作心態。我從來不指望能夠有任何一次最低點進最高點出,而只是要求低點附近進高點附近出。時刻記住投資目標只是20%年化收益率,不是一夜暴富。這樣才能把心態擺正,每一次操作都不抱著賭博的動機,差不多就出手,絕不留到最後一刻。

2. 驚恐指數。李嘉誠和巴菲特都有過類似的表達:在大家都恐慌的時候,我就貪婪;在大家都貪婪的時候,我就恐慌。驚恐指數是我成功避開這次6.25-6.26暴跌的關鍵指標。我國股市的大部分資金,玩的實際上是一個類似於“擊鼓傳花”的遊戲,需要不斷有新的資金進場在高位接盤。(實際情況當然複雜得多,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圖景描述。)這個遊戲可以在沒有基本面支撐的情況下迅速拉高股價,就像過去半年以及2007年發生的那樣。但是這個遊戲有一個天生的缺陷,就是當社會可動員的資金衰竭時,無法維持高股價,繼而就是崩盤暴跌。因此,對“社會可動員資金”的監控是非常重要的。我觀察這個指標的角度是,當大爺大媽們把買菜的錢都拿來炒股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到資金衰竭的時候了。就這次來說,當滬指超過4900點,我聽說我的老丈人和他的朋友們已經把能動的錢都拿來買股票了,有些甚至做起配資槓桿。我當時就驚恐了。再加上5000點是一個重要心理點位,於是我從4900點附近就開始不斷減持,在5000點左右出清。另一個角度考慮是,我認為本輪牛市無論如何都沒法突破6000點,那麼已經到5000點了,上升空間最多還有20%,但是伴隨著巨大的下跌風險,預期收益已經很低,所以果斷拋掉。

3. 準備金。又是巴菲特的說法:投資就像是打拳擊,一個拳頭打出去,一定要有另一個拳頭縮在身邊隨時準備著。具體的操作就是把總資金的1/10-1/5作為準備金,放在賬戶的可用餘額內。準備金比例一般來說按照投資分散程度來定,投資越集中,準備金比例越高。準備金的作用就是所謂“不時之需”,在機會出來的一瞬間用來補倉、買市盈率降低的股票、認購新股IPO等等。準備金動用之後,儘快(一般在一週之內)賣掉已經達到或接近收益目標的股票恢復準備金比例。

4. 止損補倉清倉規則。大體上可以分成兩種情況討論。

a. 對行業和企業足夠熟悉的。那麼你對股票的目標價位應該有自己的判斷,這種時候的操作原則是“補倉不懷疑,清倉留餘地”,就是在低位毫不猶豫的補倉,到達目標價位清倉時可以留一部分在手裡而不是全部拋掉。對這樣的企業我們一般當作價值投資,長期持有,那麼留部分股票不拋在短線可能享受上升慣性造成的超額收益,如果不小心它在達到目標價位後就往下走了,我們也有信心足夠長時間之後它會漲回目標價格甚至更高,因此持有的風險不大。

b. 對不熟悉的行業和企業,必須劃出清晰的止損線和清倉線。建議止損線為-10%,清倉線為+30%,這是根據多隻股票短期波動的規律總結而來。這種情況下的操作原則就和上一種不同,需要做到“止損清倉都毫不手軟”。如果不得不止損,也不過是承認失敗,重新再來。假設分散投資在10只股票,1只股票的-10%止損只是總資金的1%,完全可以接受。也有人說,對嚴格篩選出來的優質股票,下跌了觀望或者補倉都是可以接受的。我還是建議先止損,再繼續觀望。首先我們對不熟悉的行業和企業,判斷失誤的可能性很大,對於下跌會跌到哪裡,能不能漲回來都不瞭解,不建議持股觀望;其次空倉觀望和滿倉觀望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至少不用每天提心吊膽;最後,止損後的資金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做做基金理財也有能收回一些利率收益。而這樣做的成本,僅僅是一些手續費而已。(就是說,哪怕止損,觀望,又買回這支股票,那麼損失的只是手續費。即使買回的時候點位比止損的高,這也已經是新一次的交易,你並沒有“損失”什麼。)這種生意做起來還是很划算的。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

微信公眾號:認真探股說(k002552),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