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三角》:一場“三角”婚姻,揭示貧窮是一切不美好的根源

文 | 臥貓

貪財乃萬惡之源,貧困才是萬惡之本。

——羅伯特·清崎

在民國那個時代,錢財的概念與現在完全不同。老舍先生在《月牙兒》中提到,月容害怕母親讓她畢業後去做姨太太,於是自己偷偷攢錢,最闊的時候,她手裡有一毛多。在《駱駝祥子》中,祥子作為年輕洋車伕,為自己計劃買車而攢錢,一天攢一毛錢,足足三年才攢夠了一百塊的買車錢。

由此足可以看出那個年代的經濟狀況與現在的差距。

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生活在底層的人民,忍受著貧窮所帶來的痛苦。老舍先生的作品,幾乎全都是描寫民國時期社會底層人民的悲苦生活。《也是三角》是一部短篇小說,同樣向我們敘述了底層人民的悲哀與無奈。

在老舍先生的話劇《茶館》中,曾提到過有兩名大兵,退伍後手裡有點兒錢,打算合夥娶一個媳婦兒。他們到茶館中找專門說媒拉縴的劉麻子辦這個事兒,結果遇到官兵,攢來的錢半路被他們搶走。

在《茶館》中,“合夥兒娶”這件事只是蜻蜓點水般的有所提及,而沒有細講。老舍先生把那兩個人物又單獨拿出來,寫成了一部短篇小說《也是三角》。這部小說講述的是從前線潰退下來的兩個士兵,他們手裡有五百多塊錢,在如流水般花錢的日子過了幾天之後,他們倆不約而同的想到要成個家,去享受一下家庭生活的幸福。可是令他們發愁的是,手裡所剩下的錢,只夠一個人娶親的費用,兩個人都能過上有媳婦兒的日子,是萬萬不可能的。於是他們都滿臉羞紅的想到了“合夥兒娶”這個方案,並由此展開了這個故事。

從這樣一個故事,從那樣一個年代,我看到了貧窮給人們帶來的折磨與痛苦。

《也是三角》:一場“三角”婚姻,揭示貧窮是一切不美好的根源

一、作為男人,貧窮讓他們拋棄廉恥

小說中的主人公是馬得勝和孫佔元,他們是一對拜把子兄弟,兩個人一起從戰線上下來,手裡的那點兒錢財是他們倆合夥兒的財產。

他們兩個一起上過戰場,一起住過傷兵醫院,一起吃飯,一起住在關帝廟裡,甚至衣服襪子也不分彼此,好的就像一個人。

過慣了槍林彈雨的生活,也著實過怕了那種生命沒有保障的日子。從前線回來,他們二人都想娶一房妻,體驗一番安穩生活的幸福。

可是,眼看著手裡的錢財越花越少,他們犯了難。一打聽,這點兒錢無論如何也不夠兩人各娶一房。可是心裡頭又都癢癢的,都想摟著個女人,過上那種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日子。

怎麼辦?

只給一個人娶,而另一個人打光棍?可問題是,給誰娶呢?娶到媳婦兒的人又怎能忍心叫對方乾瞪眼?把錢平分?可是這麼鐵的交情,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分道揚鑣。況且平分了錢,誰也娶不到媳婦兒。

思來想去,兩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一個辦法——合夥兒娶一個。

在現在看來,這種方案聽起來十分滑稽,真有這樣的事嗎?在小說中,老舍先生借專做說媒拉縴生意的李永和之口告訴我們,在那個年代,這一點兒也不稀奇,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

李先生不但沒搖頭,而且拿出幾個證據,這並不是他們的新發明。就是闊人們也有這麼辦的,不過手續上略有不同而已。比如丁督辦的太太常上方將軍家裡去住著,雖然方將軍府並不是她的孃家。

合夥兒娶一房太太,聽起來不合乎常理,也不甚人道。難道馬得勝和孫佔元他們不知道這一點嗎?不,他們是懂得的。他們羞紅了臉,用了很長時間,在李永和的斡旋和調停下,才終於彼此拉下臉來,開始籌備這件事。

《也是三角》:一場“三角”婚姻,揭示貧窮是一切不美好的根源

他們只是無奈,貧窮讓他們不得不拋下禮義廉恥,拋下倫理常剛,生生扯下臉皮去追求那點兒朝思暮想的幸福。而那幸福,也不過是娶妻生子,嘗一嘗家庭的溫暖滋味,如此而已。

他們的行為還算不上惡,而只是違背了常理。在貧窮中掙扎和煎熬的人們,哪一個又能不把羞恥和尊嚴扯下來踏在腳底,只為尋求一點兒生機?就像《月牙兒》中的月容,做暗娼是她所願嗎?感化院教她自食其力必能換口飯吃,可是洗洗涮涮縫縫補補的活兒她全都會,如果真的能靠這些活下去,誰又願意用命去掙命?

貧窮帶給人們的,往往不是咬著牙堅持挺過去的毅力,而是一點一點去出賣自己的尊嚴。能換取到的,不過是忘記羞恥之後片刻的暢快和長久的自我輕蔑。

貧窮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它已然剝奪了人們享受幸福的權利。娶妻生子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不該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不該用羞恥去換。

可是面對眼前的現實,我們誰都無法開口去指責他們這種不合乎倫理綱常的行為。他們想要一點點每個人都該享受到的家庭溫暖,有錯嗎?

《也是三角》:一場“三角”婚姻,揭示貧窮是一切不美好的根源

二、作為女人,貧窮讓她無視命運的走向

小說裡,被合夥兒娶來的那個女人,她是洋車伕的女兒,林姑娘。老林四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都不孝順,只剩一個女兒跟自己相依為命。

女兒二十歲了,把她留在身邊不肯嫁出去,一是自私一點兒,留她給自己做個伴兒,還有一點是考慮到洋車伕的女兒頂好還是嫁一個洋車伕,日子能不能比在孃家好過,並說不準。

可是,老林四病了,家徒四壁,女兒已經當無可當,賣無可賣,餓著肚子捱了兩天。李永和收了兄弟倆的一百二十塊彩禮,又從中扣掉七十,拿著五十塊錢走進老林四的門。

那五十塊錢,他一塊一塊地慢慢敲打著,在老林四的病床前,發出錚錚的響聲。老林四寧肯死掉也不願賣女兒,可是自己死了,女兒還不是隻能等著餓死?

他接受了李永和的五十塊錢,女兒沒有半滴眼淚,只是問了句,“你賣了女兒?”

林姑娘並不覺得有什麼可羞的,早晚也得這個樣,不要賣給人販子就是好事。她看不出面前有什麼光明,只覺得性命像更釘死了些,好歹,命是定在了不可知的地方。那裡必是黑洞洞的,和家裡一樣,可是已經被那五十塊白花花的洋錢給釘在那裡,也就無法。那些洋錢是父親的棺材與自己將來的黑洞。

在林姑娘的身上,我們看到,貧窮已經讓她對自己命運的走向漠不關心。彷彿活著,只是在被逼無奈中進行著呼與吸的動作,沒有嚮往,沒有未來,所有的只是當下的一口飯,以及用飯菜換來的一絲力氣。

新婚之夜裡,當她看到他的丈夫馬得勝,她對他沒有喜歡,也沒有討厭。她只把他當做上天交給她的命運,懂得自己從此是他的太太,在這一點固定的關係上,她感受到的是對未來的麻木與渺茫。

《也是三角》:一場“三角”婚姻,揭示貧窮是一切不美好的根源

在林姑娘的身上,真真能看出張愛玲小說中常常傳達出來的意味——於女人來講,婚姻不過是一張長期飯票。

林姑娘只把馬得勝看做是用五十塊錢買走她一生的人,她像一個木偶,等待著命運牽著她走向任何方向,哪怕是死亡。她不準備扎掙一丁點兒,貧窮已經讓她麻木,讓她不相信生活除了忍飢挨餓,還會透出什麼光亮。

而當她見到她的“第二任”丈夫,那個合夥兒娶了她的另一個男人,當她明白她的婚姻是這樣一種羞恥模式的時候,她依然是無奈和茫然的。

她是想到要跑,可是能跑到哪去呢?去找父親,他病病歪歪的能頂什麼用?不過是在他生命的盡頭添堵罷了。一走了之?跑到天涯海角,那等待她的也只有餓死這一條路。

一個“合夥兒娶”的故事,一場“也是三角”的婚姻。婚姻中涉及到的三個人,馬得勝、孫佔元、林姑娘,他們都不是壞人,也都沒有想要傷害誰的企圖。他們只是一方想要得到一點兒生命中的溫暖,另一方則毫無希望地由著命運去支配她的生活。

如果他們的行為真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也很難去怪罪他們本人,而能責怪的,彷彿只有貧窮本身。

三、貧窮是一切不美好的根源

如果說“合夥兒娶”這種婚姻模式只是民國時期的特殊案例,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遙遠。那麼貧窮是一切不美好的根源,這話到現在卻依然能詮釋一部分人的生活。

前幾天,在《今日說法》中看到這樣一則案例。一個二十幾歲小夥子,在微信“附近的人”中認識了一名四十多歲的女人。他請這位女士幫自己介紹女朋友,而這位女士希望他能為自己購買一瓶香水作為酬謝。

小夥子租住在一間破舊雜亂的出租屋裡,沒有什麼經濟來源,靠借網貸拆東牆補西牆的過日子,根本沒有經濟能力來為這位女士購買香水。而這位女士對他的經濟狀況並不瞭解,兩人在網上“認識”了十幾天後,相約見面。見面後女士再次提出要香水的訴求,而男孩子一拖再拖的態度激怒了她,她對他進行言語羞辱,惡語相向。男孩子終於不堪忍受,一時衝動之下,將女士殺害。

這是發生在今天這個時代的故事,同樣向我們闡述了貧窮給人們生活中帶來的悲劇。區區一瓶香水,結束了一個女性的生命,也終結了一個男孩子的未來。

《也是三角》:一場“三角”婚姻,揭示貧窮是一切不美好的根源

關於貧窮引發出來的不美好,還呈現在很多很多方面。

在2000年,一位中學教師在網上發出一則“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帖子,瞬間引起熱議。這位教師聲稱,近兩年學校裡的高考狀元,都出自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而學校排名前5的學生,也都來自開跑車、住別墅的家庭。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窮人的孩子在教育資源和教育方式上已經無法和富人的孩子比肩。只靠“頭懸梁錐刺股”的吃苦精神已經遠遠不足以趕上他們的腳步。“寒門學子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哪怕不願意承認,這是一個赤裸裸的現實。

貧窮是一種狀態,指望由它帶來高貴似乎很難,但是由它引發罪惡卻似乎很簡單。

《也是三角》:一場“三角”婚姻,揭示貧窮是一切不美好的根源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有人受過貧窮的苦,或者正在貧窮中煎熬。

現代的中國,我們依然在脫貧的路上不懈努力著。希望所有人擺脫貧窮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希望不要再有人因為貧窮而過上一種無奈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