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很多人在網上討論中日韓國民的差別。識別中國和韓國主要看相貌,說到氣質差別,好像比較難認。日本人完全不同,茫茫人海一群東亞面孔,你可以一眼認出日本年輕人。

日本職場人很少穿常服,他們大多穿整齊板正的制服,這和中國有很大不同。中國只有少數職業有制服,大部分人穿著隨意。

互聯網公司常見的體恤短褲,日本職場是看不見的。韓國職場也盛行制服,但是不如日本人普遍。

最主要的區別還是髮型。現在中國流行的男子髮型是將兩邊剃光,發勢向上,形成立體感。東亞人頭顱偏圓,這種髮型使腦袋顯出方形,面部形象突出。

不只中國流行,歐美人也頗中意。你看頭髮兩邊削得又光又直,髮型向上梳的東亞年輕人,九成是中國人。韓國年輕人也梳這種髮型,卻談不上潮流。

日本年輕人的流行髮型,在世界範圍看都很獨特。他們大多留中長髮,一縷縷、有紋理、有束感,看似雜亂,其實層次分明,有些還有燙染。

看起來隨意的髮型,其實需要精心打理。早上起來先梳頭,再用髮蠟抓頭。

據一些網友吐槽,日本年輕人很在意髮型,聊天時偶爾打理已成習慣性動作。除了打理髮型,他們還會將眉毛修得又細又柔和。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這種日式髮型在21世紀初流行於臺灣,後來傳到大陸。

潮流過去之後,這種髮型在中國成為眾人嘲笑的「殺馬特」。而在日本,潮流一停就是二十多年,看起來還會繼續。

近幾年,留這種髮型的男子被賦予了新含義:鹽系。

流行文化是這樣描述:清湯寡淡,白皙瘦弱,一看就人畜無害。很多女生喜歡這種髮型。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中國人常見的短髮或板寸在日本年輕人那裡是很少見的。

板寸看起來像肌肉男、體力勞動者,或者是上了年紀。在日本,殺馬特和鹽系男才是潮流。

明星傾向於打扮得慵懶隨意,髮型中性,沒有衝擊性和力量感。

小鮮肉是很直白油膩地討好女性,鹽系男子就隨和得多——從他們打理的髮型看,這種自然隨和也是蠻刻意。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鹽系男的典範

這種髮型在日本流行多年,以至於很多中國人以為,這就是日本人的文化。

事實上並非如此。

日本男明星的主流形象成這樣,只有短短不到二十年。

在我們父輩那裡,日本男子的形象一度是:剛強、硬朗、輪廓分別,具有鮮明的男子氣息。最典型的是高倉健。

高倉健身高1米8,身材魁梧,眉宇粗獷,輪廓清晰。電影裡,高倉健給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卻踏實靠譜。

他信念堅毅、敢於擔當、積極勤奮。這也是當時日本理想男性的形象:自信卻不傲慢,沉默卻不消極,工作上勤奮,家庭裡負責。

正是這些品質,使他們成為戰後日本社會的中堅力量。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老一輩男神高倉健

戰後日本人欣賞不了弱雞小鮮肉,他們的理想明星要有男子氣。

北野武比高倉健小十幾歲,也是昭和時代的明星,同樣留短髮,硬漢形象。

高倉健是傳統好男人,北野武則是恣意任性,他大多拍犯罪片,好人和壞人都演,刻意展現男人世界的陰謀詭計和暴力兇狠。

2010年以後,北野武推出黑道電影《極惡非道》系列。

七八十歲的老炮兒,還在混黑社會,年輕人看起來覺得可笑。

有什麼事情非要打打殺殺?

有那閒功夫,還不如看個漫畫打打遊戲呢。

現實生活也如此,日本的山口組已嚴重老齡化,不要說工作,就連做壞事,日本年輕人也沒有血性。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三十年前的日本和今天是完全兩個樣子。1980年代末,可口可樂公司在日本拍了一組廣告。這是昭和時代最輝煌的記錄。

我第一次看到這些廣告片時,有些驚訝。它非常洋氣,歐美範兒十足。裡面的日本男女衣著光鮮,載歌載舞,活力十足。

當時的日本社會,也是一副積極向上的氣氛。順便說一句,真是看膩了當下流行的日式劇情和神轉折廣告,這些廣告大多無病呻吟,惺惺作態。

從視頻能看到,當年日本女性的流行審美和現在也不一樣。

現在日本的主流女星審美是甜美婉約,嬌俏性感。

1990年代前的女星,多為寬額頭高鼻樑,長相溫和大氣,平易近人。

她們皮膚乾淨,不施濃妝,打扮入時,不張揚華麗。

這樣的女性審美在戰後昭和時代是主流,為此還有專有名詞:昭和顏。

中國網上很多人感慨八九十年代香港女明星有多美,昭和顏在日本也是一個懷舊的名詞。

三十年前的日本人和現在完全是兩個樣子

昭和顏的典範

高倉健已經去世,北野武也在老去,昭和顏成了歷史名詞。

那歡快自信、樂觀陽光的戰後昭和時代,已是三十年前的事情。整個平成時代,除了早期承接昭和遺風,此後的審美不斷傾向小家子氣。

男明星趨向中性,女明星多是小可愛。日本的社會氣質發生了巨大變化。烈火烹油被沖淡平和的氣象所取代,現在的日本人越活越拘謹。

當今日本社會還很發達,國民依舊勤奮,卻多了幾分苦悶。

他們將服務業做到極致。

有些極致讓人覺得:實在是太過了,完全沒必要。

過分的客氣禮貌,過分的專心致志,當然也需要消耗時間精力。無關緊要的細節上做到極致,經濟就會失去野蠻生長的動力。

比如說垃圾分類,日本人將垃圾分類做到極致,耗費大量精力,事實上呢?

大量垃圾在終點還是混合清理。日本人喜歡收拾垃圾,還把習慣帶到國外。

別的球迷看完比賽,都開開心心喝啤酒去,只有日本人默默把垃圾撿乾淨,然後得一片國際點贊。

(喂,球場上本來就有更高效的保潔,日本球迷們何必如此)。

過分禮貌拘謹,繁文縟節,自我壓抑,不可能沒負面效果。

它們犧牲了效率,還有生活上的享受。日本人其實可以活得快樂些。

年輕人陷入低慾望和狀態,很大程度與此有關。

在日本,生活實在太累,年輕人不想結婚,不敢生孩子,就想一人獨處。不怪日本年輕人,因為日本社會的人際互動成本,實在是太高。一有機會,自然要獨自享受。

因此,日本社會有很多現象,正常社會的人覺得匪夷所思,日本人卻很能理解。

比如說,日本的一人食餐館非常火。上班族到餐館吃飯,不想和同事聚餐,也不想和別人拼桌,於是商家發明出了一人食餐桌。

日本還是快剪理髮的發源地,到這種店裡剪髮,理髮師不和你說話,你也懶得搭理他。一剪完頭髮,拍下錢立馬就能走。

一些中國城市年輕人會覺得:哇,這種商店好酷啊,我也想要!

事實上這種不想說話、懶得搭理的商家在中國只可能是少數。並且這種氛圍也極不健康。

它不是正常社會該有的樣子。這些看起來很酷很自我的景象,其實是疲倦和冷漠,孤獨和封閉。

正常社會不該是這樣子。熱情開放,友好交流,這才是活力社會的體現。

同事一起吃飯閒聊,和陌生人拼桌有什麼大不了,何必刻意迴避?

理髮店小哥推銷套餐,表明他有賺錢渴望,不喜歡拒絕就好,陌生人之間的冷冰冰有什麼好追求?

當代日本年輕人活得太不帶勁。經濟上他們難有上升空間,收入水平長期不變;

他們沒有結婚生育的壓力,卻要面臨養老的困境;再怎樣努力也難以改變現狀,還有什麼樂觀可言?

人生幸福感不是來自絕對的貧富,而是源自境遇改善。

昭和時代的父輩,他們和生活可比晚輩們辛苦得多,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努力能有回報,願望可以成真。

這樣的生活是幸福的,也很值得樂觀。反映在審美和社會氛圍之上,是大氣昂揚,積極向上。

平成時代呢?經濟長期疲軟,並且看不到復興的希望。

平成時代的主流審美是溫和柔軟、與世無爭,這和同時代的經濟狀況是契和的。

平成時代過去了,令和時代已經到來,日本會有朝氣蓬勃、陽光燦爛的時代景象嗎?我還看不到樂觀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